也谈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课堂渗透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首先,从数学任务看,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是不仅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从根本上讲是要全面提高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如果将学生的思维素质看作一个坐标系,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方法就是纵轴上的内容。忽视数学思想和方法,就失去了认知网络的纵横交错,也就不可能完善认知结构,更谈不上全面提高思维素质了。因此,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就等于找到了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其次,从教材体系看,整个小学教材贯穿着两条红线,一条是数学知识(明线),另一条是数学思想(暗线),前者可以看作是战术性红线,后者可以看作是战略性红线,围绕战略性红线教学,才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有了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就不再成为孤立、零散的东西,数学方法也就不再是死板的教条,从而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教学。因此,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再次,从发展趋势看,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现代化,以适应国际数学教育发展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通俗的讲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和语言的现代化,即把小学数学教学真正建立在现代数学的思想基础上,并使用现代数学教学的方法和语言。因此,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是现代科技和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如此重要,我认为应将以下几点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1 在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老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效果的落实等方面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实现对教材的再思考、再创造。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中,由于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易混而且概念本身较为抽象,其中又蕴含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隐性资源,适时渗透极限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感知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在活动中体验极限思想。通过类比思想的渗透,延伸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个数同样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最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然数的分类中,进一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辨析,产生自觉的分类意识,让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得以自学地落实和体现。
  2 在探究新知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潜藏其中的思想方法,自觉地理清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归纳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时归纳、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化归思想、极限思想等方法组织教学。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已学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起学生对以前探究方法的回忆与再认识,启发学生对转化思想的思考与运用。接着,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实现其化归过程。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进一步感受极限思想,接受极限思想,自觉地应用极限思想,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 在解决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旨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实现其质的变化,要让学生沿着“抽象”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渗透,将已学的思想方法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牢固的认知结构,并能在不断的归属同化中得以发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探求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自觉的应用意识。如:在探索发现规律时要用到类比、化归、转化等思想;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通常要用到数形结合思想,把题中给出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借助图形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形象化、直观化,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获得优化的解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思维素质是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有意识地挖掘蕴含在教材里的隐性资源,真正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为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初中地理的学习不仅对我们平时的生活有用,而且也必然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下面结合我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1 巧用资料激发兴趣  1.1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期刊
作为班主任,要深知创建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性,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和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犹如一棵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的大树,学生正如那片片绿叶从这棵根深硕壮的大树上汲取养分,片片绿叶向上生长。其实,班主任工作与读书一样,有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班主任工作最初看起来没什么事情,但是有人却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处理不完的麻烦,等到渗透其中真谛,又可以变得很轻松,把班级治理得很好,班主任却显
期刊
【摘 要】 “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现在许多教学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中过重于知识教学的误区,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意愿,自由、主动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
期刊
教学过程要重视美育教育。语文教学恰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能往往会忽略美育,或者没有系统的美育计划和方法,所以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美育方法很有必要。  1 发现美  世间不少美,少的是美的发现。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优的美文,也不乏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因此,要引导学生有所发现。美有时候是红肥绿瘦,缤纷各异,有时候是薄雾清纱,遮耳掩
期刊
义务教育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应改变以往组织形式单调、沉闷、缺乏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
期刊
所谓信息给予题又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其形式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要求考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短时间(有限)的临场阅读(自学)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特点是:构思别致、题材新颖,思维富于灵活性、潜在性和创造性。它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也能反映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初中三年级既是化学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升学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1 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设置悬念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会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  1 创设观察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作文教学要重
期刊
珍贵的国培远程培训,把我的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都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其间经历的风风雨雨,蹉跎岁月中总有许多难忘的记忆。学海拾贝,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把这颗颗珍珠串接起来,让他们呈现在大家面前。  踏上了工作岗位,我骑着自行车每天往返于家校之间,那是座离家三十多里的偏辟的农村中学,其间的道路崎岖不平,遇上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行。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多年,不
期刊
素质教育实施中,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