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唐苹可以替代二甲双胍?等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lanse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唐苹可以替代二甲双胍?
  李 经
  
  吴女士今年68岁,患糖尿病4年多,一直坚持服用二甲双胍。自从患病后,她很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每天坚持去公园锻炼身体,也因此结识了很多病友。前两天她听别人说用二甲双胍疗效不好,现在她有了并发症,就问病友什么药好。有人说拜唐苹好,就自己去药店买了拜唐苹服用,还把原来服用的二甲双胍私自停掉。结果,前些天在公园跳舞时,吴女士突然昏迷,被送入医院。解读
  吴阿姨犯了概念性错误。服二甲双胍血糖未控制就改用拜唐苹,或服拜唐苹血糖未控制就改用二甲双胍这都是错误的。其实二甲双胍是降低基础血糖的药,拜唐苹是降低餐后血糖的,拜唐苹使食物延缓吸收,基础血糖还是会有所增高。患者不管是基础血糖未控制还是餐后血糖未控制就盲目替换药物,绝对是概念性错误,而且容易出现急、慢性并发症。其他口服降糖药在服用中也容易出现此类错误,以下简单介绍几点用药体会。
  
  降糖药使用前提
  使用任何降糖药必须以“科学饮食”和“科学运动”为基础,在生活平稳有规律的状态下进行。吃饭不控制,不按规定量吃,运动量忽大忽小,吃什么药都不会有效。
  
  降糖药应叫“口服协助胰岛素降糖药”
  患者一般都认为,吃了“口服降压药”血压就会降,吃了“口服降脂药”血脂就会降,吃了“口服抗菌素”就会杀菌,这些药都能直接发挥药理作用。但是“口服降糖药”是不是“吃了就降糖”呢?这需要分别了解它们的药理作用。
  噻唑脘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文迪雅、太罗、艾汀):可增强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使有限的胰岛素能发挥更大的降糖作用。如果没有胰岛素,机体细胞对胰岛素再敏感血糖也降不下来。
  二甲双胍(如格华止):主要作用是减少细胞内储存的糖释放到血液里,减少基础血糖的输出,减轻了基础胰岛素的负担。如果没有基础胰岛素,基础血糖也不能控制。
  α-糖苷酶抑制剂:可抑制消化酶,使食物消化得慢,吸收得慢,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但餐后血糖高峰再低也还需要餐后自身分泌的或注射的胰岛素来降。
  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药和格列奈类药,都有刺激自身胰岛素分泌的效果。但当胰岛B细胞衰竭后,再刺激也分泌不出胰岛素。
  从以上各类药物的药理分析看,任何口服降糖药都没有直接的降糖作用,而是帮助自身分泌有限的胰岛素或注射的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也可以说,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或1型糖尿病没有胰岛B细胞,用口服降糖药都是无效的。2型糖尿病只有自身分泌胰岛素还有一定能力的情况下口服降糖药才能有效。因此“口服降糖药”概念和定义是错误的,应叫做“口服协助胰岛素降糖药”。
  (编辑/钟卉)
  
  控制血糖没有捷径
  杨淑芹
  
  病例
  12年前,陈阿姨被确诊患了糖尿病。服药两年后因为血糖控制不理想,决定改用猪胰岛素进行治疗;后因血糖控制仍未达到理想标准,去年又改用诺和灵30R进行治疗,早22单位,晚12单位。但现在血糖控制仍不好,这让陈阿姨非常苦恼。陈阿姨体型较胖,因为饥饿减肥疗法常常四肢无力,而且時常出现低血糖现象;可是如果不减肥体重又超标,血糖控制肯定还是不理想,所以陈阿姨一直陷于无奈之中。
  
  解读
  根据陈阿姨目前的情况,首先应该分析一下血糖控制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如情绪激动、爱生气、容易生病、生活过于劳累、运动量不稳定、进食量时多时少等,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对血糖产生一定影响。另外,监测血糖也要系统化,不能偶尔为之,否则只能体现当时的病情,不能反应疾病的整体情况和真实情况。
  只有通过系统地监测血糖,才可以发现是哪些原因对疾病产生了影响,才可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因此,病友应该有规律地监测血糖,如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2小时后准时采血,将监测的结果交给医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及调整药物剂量。
  在用胰岛素治疗期间,如果一味少吃粮食,或不吃粮食,就会出现低血糖,所以还要注意科学的饮食。可以将主食分为六次吃,三顿主食和三顿加餐,做到少食多餐,加餐不加量。这样一天可吃的主食的总量不变,既预防了餐后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也防止了餐后高血糖的发生,并使餐后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避免发生并发症。 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较胖,往往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如果排除了各种影响血糖的因素后血糖仍控制不满意,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药理作用是: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克服胰岛素与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使细胞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多,打开细胞膜葡萄糖通道,让血中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从而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使现有的胰岛素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减少高胰岛素血症的不良反应。
  此外也可选用二甲双胍(商品名:格华止),它的药理作用是:降低肝糖从细胞内输出,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酸碱性,增加非胰岛素依赖对葡萄糖的利用。主要作用是降低基础血糖,并使基础血糖与餐后血糖叠加的高度也随之降低,间接地降低了餐后血糖。在与注射外源性胰岛素联合应用中,协助自身分泌的基础胰岛素和外源性胰岛素共同的作用。剂量0.5克,适宜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最后还要建立科学的运动方式,不能盲目运动,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
  (编辑/钟卉)
  
  用了多种降糖药,为何血糖仍然不达标?
  段建国
  
  病例
  老汪遇见好朋友老曹,聊了一会儿,两人的话题自然就转到了共同的疾病——糖尿病。老曹患糖尿病的时间比老汪长,老汪打算趁机向他请教。没想到老曹眉头一皱,垂头丧气地说到:“唉!这糖尿病啊,我看没啥好办法了。都这把年纪了,过一天算一天吧。”老汪吃惊地看着老曹说:“不会吧?老曹!”老曹接着说:“我得糖尿病都七八年了,用了不知道多少种药,可血糖就是控制不好,我是不指望有啥好药了。”
  老汪半信半疑,带着满肚子的疑惑和不安,来到医院找到了自己的主治医生。 “刘医生,怎么我吃了这么多种降糖药,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呢?您上次给我介绍的那种叫‘太罗’的药,到底管用不管用啊?”刘医生微笑着说:“那好,咱们今天就先聊聊为什么您吃了那么多种药,血糖还不能控制达标,然后再说‘太罗’的作用。”
  
  解读
  治标不治本后患无穷,消除胰岛素抵抗才是根本
  先打个比方吧,血管里的血液好比浩浩荡荡的黄河水,葡萄糖就是水流所携带的泥沙。泥沙长期在下游沉积可以形成大片的冲积平原,造福于人类。但胰岛素抵抗就像是河道中上游的一道道大坝,减缓了水的流速,使泥沙在中上游大量沉积,不能顺利进入下游为人所用。长此以往,河床逐渐抬高,中上游洪水泛滥,而下游却缺少充分的水利灌溉和泥沙沉积。这就如同糖尿病血糖的升高和各种慢性并发症出现的严重后果。
  那么,目前常用的几种口服降糖药是如何控制血糖的呢?其中,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是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就好比促进黄河源头青藏高原冰川的融化速度,增加流量,把更多的泥沙带到下游,但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当冰川融化完了,也就相当于胰腺功能衰竭了;双胍类药物的作用,就好比在大坝旁挖一条新的河道,增加支流的水量,但这也是杯水车薪;α-糖苷酶抑制剂就像是控制沿岸的山洪爆发,减少大量泥沙突然性地进入河流,但拦河大坝高高在上,下游缺少水利灌溉和泥沙的沉积。
  事实上,上面所说的几种口服降糖药都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是它们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胰岛素抵抗问题。因此,一段时间后,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血糖控制无法达标,胰腺功能逐步衰竭,并发症陆续出现,治疗难度及费用也相应增高。因此,治标不治本是行不通的。
  
  大禹治水之法——重在疏导而不是围堵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就是胰岛素抵抗,治疗2型糖尿病的根本方法就是打通拦截河道的大坝(发病的根源)——消除胰岛素抵抗。因此,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单独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太罗),或联合其他降糖药治疗,无论是在疾病早期,还是对晚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都有明显的疗效。
  像前面提到的老汪和老曹这样的患者有很多,他们之所以长期血糖不能达标,关键在于治疗方案不合理,选择的药物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问题,虽然有些患者短期疗效还可以,但后劲不足。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根据自身情况,从长远考虑,选对合理的治疗方案、选对药才是最关键的。
  (编辑/李景仁)
其他文献
消除肿块、硬结有窍门    相信使用胰岛素的病友都有这样的经历:肚子上布满了针眼,又红又肿,严重的还出现硬结,没有一块好皮肤。想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好办法,爱美的女孩一定用过美容喷雾机(建议询问一下周围用过美容喷雾机的年轻女孩),在用它美容面部的同时,顺便给腹部也“美容”一下,这个方法比用热水敷好多了,用持续的蒸汽喷射腹部以消肿,感觉很好,大家不妨一试。    运动    自从戴上胰岛素泵以后,
期刊
2006年,本刊第6期以《为了体操梦想,9岁女孩挑战自我》为题,报道了湖南省长沙市少年体操冠军王琳勇敢抗击1型糖尿病的事迹。这篇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抚慰小王琳的伤痛。然而,“糖魔”非常顽固,一年多的时间里,小王琳的血糖一直很不平稳,她饱受着低血糖和高血糖交替反应的煎熬。原本矫健美丽、天使一般可爱的小女孩变得面色灰暗、精神萎靡,连上学都非常困难。  为了给孩子
期刊
我是一个“少、边、穷”地区的糖尿病患者,家住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005年8月单位组织职工体检,我被查出了糖尿病,后到遵义医学院住院治疗时,确定为1型糖尿病。2006年11月,我申请加入《糖尿病之友》俱乐部,次月被批准。收到证书时,我非常高兴,感觉在黑暗中找到了指路明灯。在困境中,有单位、医院和《糖尿病之友》俱乐部对我的关心和关注,一方面我深受感动,另_方面也激发了我与病魔作斗争的决心和关
期刊
我今年78岁,患糖尿病18年。在“糖协”科普教育讲座、媒体和专家、医生的全方位教育下,我一直坚持自我监测和管理。多年来,我的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0mmol/L以下),精神饱满,身心健康,许多病友都向我“取经”,我的体会是:    1.在思想上要牢记:“平衡是根本,适度是核心,坚持是基础,细节是关键”。做到四点:“多懂点、少吃点、多动点、放松点”。    
期刊
创刊2002    2002年1月出版的《糖尿病之友》杂志,我们称之为创刊号,这也成为我们的一个标志性日期。原历史,这并不是我们出版的第一期杂志。在正式创刊前的大约半年时间,我们就进入了出刊的准备期,并先后于2001年8月和11月推出了试刊(1)和试刊(2),免费发放了10万册,以获得读者的反馈,事实上,当时读者的态度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在总结两期试刊的经验与分析反馈的基础上,2002年1
期刊
时光荏苒,《糖尿病之友》已经创刊五年了。  为了感谢几年来读者的殷殷诚意,杂志社策划出版了五周年纪念刊,也就是您现在拿在手上的这本。  纪念刊总共有160个页码,其中有领导的鼓励,社长、主编的叮嘱,也有专家的支持,读者的厚望,厂家的祝福,更多的,则是我们对糖尿病知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出版时间紧,工作量却是日常的一倍。为了出版这本纪念刊,杂志社上上下下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從组织选题、邀约专家到策划
期刊
继2004年首次进行读者调查活动后,2006年岁末,本刊再次推出了大型读者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得到本刊读者及广大患者的大力支持。通过患者的反馈,我们不仅看到了患者对本刊的热诚关爱。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两年来患者健康意识的大幅度提高。  本刊将从2007年第1期起。分期刊出报告中关于教育、血糖检测、口服药、胰岛素、并发症等方面的分析性文章,相信会对您的日常生活和治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背景资料  
期刊
1.美国    美国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  美国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NDEP)由美国慢性病预防及健康促进中心(CDC)和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自1997年起制定并实施,是美国影响范围最广泛的群众性糖尿病防治活动。截至2003年,已有10亿读者通过印刷品和广播传递的信息而受益。该计划向糖尿病患者及其亲属、卫生保健专家、教育者、社区组织等广泛分发的出版物已达200万份,电视和广播的公共广告价值超过30
期刊
昨天——单纯胰岛素治疗阶段    从1921年发现胰岛素,到1956年第一个磺脲药甲磺丁脲用于临床之间的30多年,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惟一药物。1922年,班廷医生为14岁的汤姆森打了第一针胰岛素,他是应用胰岛素后活下来的第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  第一个用胰岛素的女病人是20年代美国国务卿查尔斯的女儿艾兰斯。她1907年出生,12岁患1型糖尿病,15岁时身高152厘米,体重20公斤,骨瘦如柴,不能
期刊
Q:怎样才能让肾功能不再恶化?  我61岁,患糖尿病多年,今年又并发了肾病,肌酐为166.0mmol/L,尿素氮为11.2mmol/L。听说肾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发展到需要透析,不但要花很多钱,还会危及生命,所以我现在心理负担很重,四处求医,吃了好多药,肌酐也不下降。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肾功能,使之不再恶化呢?    黑龙江 闫 某    答:该病友已经存在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不全,应采取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