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上。在美术课堂上,美术老师不但要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本文将分析初中美术教育的作用,提出了美术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系,建议加强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 塑造 完美人格
美术教育教学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人格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美术知识和学生画画的技能技巧进行传授,却忽视了美术教学中尊重的教学目的,对学生人格的完美塑造。教师要把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完美人格放在重要位置,这也对美术教学起到了约束作用。所以,要完善学生的人格素质,发挥美术教学的功能。初中美术课堂上加强画画工艺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基本素质提高,有利于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发展,对初中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这也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
一、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从接触和学习美术开始,让学生接触到高水平的美术作品,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担心大师的美术作品过于高深,怕我们代代学生看不明白,不能接受画中的意思,领会不出作者的画意。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学生面对好的佳作时,他们会有一些自己不同的想法,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用自己的审视观去评价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塑造完善人格魅力。曾有人所说:学生具备天生艺术家的才能,他们具备与名家直接对话的能力。这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我曾让学生欣赏过《米罗》。在美术课堂上,他们欣赏完米罗的几幅名作,学生受到了啟发,在我的引导下,能够较好地思考、理解并解释画的内容。同时,他们能用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了画家所要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讨论、解释作品,来引导学生们体验、思考,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情趣,也有利于塑造完善学生的人格。但是,单一的美术欣赏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无益的。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曾说过:纵向深入会使横向关注更直接,只有较深地学习一个学习内容,才会对与之相关的作品加以关注,才会对定风格以及艺术家的相关内容加以关注,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鼓励学生主动自发的探求精神,全面了解事物的认知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自发的探求精神,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从美术作品中领会作者的画意,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光领会一幅画表面的意向,从画中领略意图,从而塑造完美人格。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难以理解时,让学生主动面对疑难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打破定势来反思问题,抓住自己的想法不放,进而把问题展开,进行分析、判断、归纳、解决和延伸。学生从以前课堂中“照着做”,通过实践活动找到“怎么做”,就能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从中获取知识。“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方法是创新的手段”,使学生从实践中感悟知识,把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调动并增长学生内在的创造力。我们的美术教学,应鼓励学生研究实际的问题,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应对可能产生的错误和新的尝试有更宽松的谅解态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内容,内容难度要合理,不统一设置并放宽要求。还应适当补充课业内容,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来培养学生自发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也要让学生有所延伸,领略画中画外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自发的探求精神,塑造完美人格。
三、强化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完美人格
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不是专才教育,而是普及性国民素质教育。学生通过审美教育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强化美术鉴赏能力,塑造完美人格。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深入,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当然,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仍然有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没能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审美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基于这种现状,初中美术教师为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时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为了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地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感受以及他们对于美术课学习的真实需求,在教学中不要以太高的准则来要求和评价学生,毕竟他们并不是专业的画家,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观察学生是否在画中反映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们的表现方式是否新颖、独具一格,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够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加强美术教学,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不仅肩负着美育的重要责任,还担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美术课主要是对美术教学与德育的有机渗透,坚持“学画画先学做人,要做人首先要立德。”为在美术课上成功实施德育教育,教师还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教育的内涵,在教材中自主地寻找德育素材。比如:在欣赏课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欣赏教材所提供的相关美术作品,并且收集一些工艺美术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之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对外国的工艺美术作品加以选择,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学会比较与鉴别,把欣赏活动搞好、搞实。使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得以培养,使小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更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大多数的作品都蕴含着某种特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相关的爱国、爱家、爱美思想加以培养,培养小学生为有德少年。
总之,美术课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结构等方面的培养,以及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承昊主编,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闫承利主编,现代素质教育艺术大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科学教育
[3] [中]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
[4]杨春茂著,师德修养十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丁厚祥编绘,师范院校公共美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 塑造 完美人格
美术教育教学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人格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美术知识和学生画画的技能技巧进行传授,却忽视了美术教学中尊重的教学目的,对学生人格的完美塑造。教师要把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完美人格放在重要位置,这也对美术教学起到了约束作用。所以,要完善学生的人格素质,发挥美术教学的功能。初中美术课堂上加强画画工艺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基本素质提高,有利于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发展,对初中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这也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
一、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从接触和学习美术开始,让学生接触到高水平的美术作品,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担心大师的美术作品过于高深,怕我们代代学生看不明白,不能接受画中的意思,领会不出作者的画意。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学生面对好的佳作时,他们会有一些自己不同的想法,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用自己的审视观去评价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塑造完善人格魅力。曾有人所说:学生具备天生艺术家的才能,他们具备与名家直接对话的能力。这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我曾让学生欣赏过《米罗》。在美术课堂上,他们欣赏完米罗的几幅名作,学生受到了啟发,在我的引导下,能够较好地思考、理解并解释画的内容。同时,他们能用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了画家所要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讨论、解释作品,来引导学生们体验、思考,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情趣,也有利于塑造完善学生的人格。但是,单一的美术欣赏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无益的。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曾说过:纵向深入会使横向关注更直接,只有较深地学习一个学习内容,才会对与之相关的作品加以关注,才会对定风格以及艺术家的相关内容加以关注,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鼓励学生主动自发的探求精神,全面了解事物的认知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自发的探求精神,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从美术作品中领会作者的画意,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光领会一幅画表面的意向,从画中领略意图,从而塑造完美人格。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难以理解时,让学生主动面对疑难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打破定势来反思问题,抓住自己的想法不放,进而把问题展开,进行分析、判断、归纳、解决和延伸。学生从以前课堂中“照着做”,通过实践活动找到“怎么做”,就能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从中获取知识。“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方法是创新的手段”,使学生从实践中感悟知识,把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调动并增长学生内在的创造力。我们的美术教学,应鼓励学生研究实际的问题,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应对可能产生的错误和新的尝试有更宽松的谅解态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内容,内容难度要合理,不统一设置并放宽要求。还应适当补充课业内容,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来培养学生自发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也要让学生有所延伸,领略画中画外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自发的探求精神,塑造完美人格。
三、强化美术鉴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完美人格
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不是专才教育,而是普及性国民素质教育。学生通过审美教育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强化美术鉴赏能力,塑造完美人格。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深入,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当然,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仍然有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没能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审美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基于这种现状,初中美术教师为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时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为了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地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感受以及他们对于美术课学习的真实需求,在教学中不要以太高的准则来要求和评价学生,毕竟他们并不是专业的画家,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观察学生是否在画中反映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们的表现方式是否新颖、独具一格,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够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加强美术教学,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不仅肩负着美育的重要责任,还担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美术课主要是对美术教学与德育的有机渗透,坚持“学画画先学做人,要做人首先要立德。”为在美术课上成功实施德育教育,教师还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教育的内涵,在教材中自主地寻找德育素材。比如:在欣赏课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欣赏教材所提供的相关美术作品,并且收集一些工艺美术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之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对外国的工艺美术作品加以选择,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学会比较与鉴别,把欣赏活动搞好、搞实。使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得以培养,使小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更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大多数的作品都蕴含着某种特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相关的爱国、爱家、爱美思想加以培养,培养小学生为有德少年。
总之,美术课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结构等方面的培养,以及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承昊主编,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闫承利主编,现代素质教育艺术大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科学教育
[3] [中]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
[4]杨春茂著,师德修养十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丁厚祥编绘,师范院校公共美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