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将来走向社会,创造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 角色 转换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传统的重“教”向重“学”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台上主持第一人转向幕后服务,而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其目的是注重对学生的差异性教育,注重课堂的过程性探究和综合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让知识主动走近学生。在这种转变中,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扮演好自己幕后的角色,要表现的“弱”一些,因为教师的“强大”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强者如师,真理如是。学生带着这样的心理学习,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以下就教师的“强大”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一简单阐述。
1.磨损学生自信心
一个人对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其自信心的源泉,而这种体验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和历经种种挫折后才能获得的独特心理感受。在课堂上,教师的过分“强大”会使学生认为只有老师的讲解才是最准确的,只有老师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只有老师的语言是最生动的,只有老师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做一个忠实的听众,长此以往,他们学习的激情和自信心必将被减弱,所学到的知识也必是僵化的,机械的,全盘吸收而又不加质疑,这样的现状又有多少个性和创造可言。
2.束缚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往的课堂,教师课备的细,事想得深,话说得多,总想把最多、最细、最好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种尽职尽责的精神固然令人感动,但细想想,教师的这些好心却无形中剥夺了学生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对教师过度依赖和过度服从的心理,从而丧失自主学习的机会,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泯灭学生的个性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正如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世间万物也因此更加的奇妙丰富,充满诱人的乐趣。所以过分的为师独尊,必将使学生们人云亦云,毫无主见,失去自己的个性,而这样的课堂将是多么的枯燥无趣呀。所以,教师在角色的转换中必须牢记一个宗旨:在自己精致的思想下,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让课堂上响起不同的声音,让每一个亮点都绽放多彩的光环。
4.扼杀学生的智慧
教育的语言在于激励、唤醒欲望,激发潜能。而智慧的催生,智力的开发,前提是要有思考的冲动和展示的舞台。因为只有出自自己思想的疑问才会引发主动的思考,再聪明的人不经常思考,势必造成思维的弱化和智力的减退,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最佳方法,最佳答案往往将学生的思维标准化、机器化了,这种标准化、机器化的思维又成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与“拦路虎”。所以真正高明的教师不是“标准化”,而是 “授以渔”,让学生学会跳起来摘苹果。
可见,真正的高效课堂既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这是一种双向运动: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学生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挖掘出来,使彼此心灵得到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真正双赢,让“教学相长”落到实处。理想的教学应当是教师成就学生,学生也成就教师。静如止水的课堂教师如何成就自己?所以,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关键词】新课改 角色 转换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传统的重“教”向重“学”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台上主持第一人转向幕后服务,而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其目的是注重对学生的差异性教育,注重课堂的过程性探究和综合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让知识主动走近学生。在这种转变中,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扮演好自己幕后的角色,要表现的“弱”一些,因为教师的“强大”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强者如师,真理如是。学生带着这样的心理学习,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以下就教师的“强大”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一简单阐述。
1.磨损学生自信心
一个人对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其自信心的源泉,而这种体验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和历经种种挫折后才能获得的独特心理感受。在课堂上,教师的过分“强大”会使学生认为只有老师的讲解才是最准确的,只有老师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只有老师的语言是最生动的,只有老师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做一个忠实的听众,长此以往,他们学习的激情和自信心必将被减弱,所学到的知识也必是僵化的,机械的,全盘吸收而又不加质疑,这样的现状又有多少个性和创造可言。
2.束缚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往的课堂,教师课备的细,事想得深,话说得多,总想把最多、最细、最好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种尽职尽责的精神固然令人感动,但细想想,教师的这些好心却无形中剥夺了学生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对教师过度依赖和过度服从的心理,从而丧失自主学习的机会,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泯灭学生的个性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正如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世间万物也因此更加的奇妙丰富,充满诱人的乐趣。所以过分的为师独尊,必将使学生们人云亦云,毫无主见,失去自己的个性,而这样的课堂将是多么的枯燥无趣呀。所以,教师在角色的转换中必须牢记一个宗旨:在自己精致的思想下,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让课堂上响起不同的声音,让每一个亮点都绽放多彩的光环。
4.扼杀学生的智慧
教育的语言在于激励、唤醒欲望,激发潜能。而智慧的催生,智力的开发,前提是要有思考的冲动和展示的舞台。因为只有出自自己思想的疑问才会引发主动的思考,再聪明的人不经常思考,势必造成思维的弱化和智力的减退,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最佳方法,最佳答案往往将学生的思维标准化、机器化了,这种标准化、机器化的思维又成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与“拦路虎”。所以真正高明的教师不是“标准化”,而是 “授以渔”,让学生学会跳起来摘苹果。
可见,真正的高效课堂既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这是一种双向运动: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学生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挖掘出来,使彼此心灵得到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真正双赢,让“教学相长”落到实处。理想的教学应当是教师成就学生,学生也成就教师。静如止水的课堂教师如何成就自己?所以,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就显得很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