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C病灶EphB4表达水平与超声造影灌注参数的相关性

来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一种富血供肿瘤,其血流灌注变化贯穿于肿瘤的整个病理学过程.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通过分析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能客观反映其血管生成状态,继而间接反映其病理生物学特征,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灌注参数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ephrin type-B receptor 4,EphB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52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1周内行CEUS检查,测定肝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intensity,IMAX)、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流出时间(washout time,WT).术后将肝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测,测定各组织EphB4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肝癌组织IMAX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TTP、WT明显短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EphB4表达水平殳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EphB4表达水平与IMAX呈正相关(r=0.862,P<0.05),与TTP、WT呈负相关(r=-0.765,r=-0.781,均P<0.05).结论 CEUS能定量评估HCC微循环血流状态,其灌注参数与EphB4表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无创性评估EphB4表达水平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背景 介入栓塞术式是当前治疗本病重要手段,可有效止血,提高救治成功率,目前,介入栓塞术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效果已得到诸多研究者肯定,但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以再出血影响因素众多,仍有10%-30%患者会发生再出血,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且各研究报道结果不一,故尝试通过单、多因素方式分析本地区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中应用效果,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
生物体内大分子物质的特定化学修饰是调节分子结构与功能的高效性方法,DNA和蛋白质的修饰会影响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RNA化学修饰则在基因选择性表达中发挥关键性调节作用.大自然中存在170多种不同类型的RN A化学修饰,它们分别参与编码和非编码RNA的修饰过程.RNA修饰的失调会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着重介绍了N6-甲基腺苷、5-甲基胞嘧啶、N1-甲基腺苷、7-甲基鸟嘌呤和Pseudouridine在内的多种RNA化学修饰,并对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头颈癌位居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现存多种治疗策略无法满足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获益需求.同时,缺乏分子分型指导的头颈癌治疗策略也严重阻碍个性化疗法的发展.近年来,以临床前模型为纽带,加快临床问题与基础成果双向转化的新思路逐渐成为业界共识.PDX模型作为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的桥梁,能够精准复制肿瘤遗传特征和肿瘤进化,在阐析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借助PDX模型组成的治疗队列,彰显出小鼠为患者进行药物筛选和生物标志物分析的独特优势,这种理想的临床前模型能够在符合伦理范畴内最大可能的为患者寻找潜在的治疗
结直肠癌是明确可以从结肠镜筛查中获益且最宜开展筛查的癌症,2017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431951例,发病人数在28年间增长了203.5%.在结肠镜检查中对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早发现、早切除,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然而各种因素导致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息肉的漏诊,使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AI辅助结肠镜检查能增加息肉的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本文主要就
先天性脊柱侧凸指椎体先天性发育畸形导致脊柱向侧方弯曲,脊柱侧凸畸形常呈进行性发展,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单纯融合术、半椎体切除术、生长棒技术及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但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时机尚无统一标准.该文对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介绍了先天性脊柱侧凸 的分类,阐明了不同外科治疗方式的手术时机、优势及不足,旨在为针对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逐渐成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TAVR最常用的入路为股动脉,其他入路包括心尖、主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腔静脉,可根据入路血管直径与器械外径、血管扭曲情况、血管壁钙化情况选择最佳入路.血管并发症是TAVR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与不良结局和预后密切相关,其发生与术者、患者、手术器械等多种因素相关.可以通过瓣膜类型的选择及入路的选择、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及改善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降低血管并发
心脏传导阻滞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最常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之一,部分传导阻滞会随着时间而自行消退,但其发生率并未随着器械迭代而降低,对患者预后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传导阻滞的预防和管理策略仍处于探索阶段.该文阐述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发生率、预测因素、管理、起搏器植入的指征和时机,旨在为临床实践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传导阻滞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卒中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TAVR的预后,在导致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近年来多种脑栓塞保护装置被用以减少TAVR相关卒中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其中一些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存在诸多争议.该文回顾了TAVR相关卒中的定义、短期及长期发生率、危险因素,并对近期不同种脑栓塞保护装置的大型研究作出了详尽的阐述.
不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相关二尖瓣反流,即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目前已受到结构性心脏病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慢性心房颤动诱发的二尖瓣环扩张及左心房扩大、二尖瓣叶重塑不足、房性二尖瓣叶栓系、瓣环收缩力降低、瓣环扁平马鞍形增加瓣膜应力等可能在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的证据表明,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有望成为房性二尖瓣反流的有效干预手段.该文就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对其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作一回顾性分析.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心脏康复可以有效提高心肺耐力和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脏康复,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编写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该共识主要从围手术期康复、门诊康复和居家康复3个时间段阐述了心脏康复的具体实施流程和方法,该文将对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