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市服装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集群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从群内企业综合指标角度出发,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论,结合当地服装产业集群的特征进行修改,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维度指标权重,重新构建了一个关于集群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建立后,不仅能对河南省新密市的服装产业集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而且能够对其他产业集群的绩效进行评价。
关键词:服装产业 层次分析法 集群绩效
一、引言
绩效评价体系最初源于对企业内部经营过程的评价,能够对企业进行很好的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产业链条的相互连接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产业集群,这就为评价由众多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契机,基本内容包括以经济发展为主旨,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兼顾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为核心。本文通过对经典平衡积分卡的模型进行完善,构建了绩效评价的总框架,深入分析了影响服装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新的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以纵向对比的方式对三年来河南省新密市服装产业集群绩效进行对照分析,寻找自身发展存在的障碍,为集群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学者刘爱雄(2005)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特性,参照国外学者所建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了集群评价体系。从创新发展能力、外部作用能力、政策支持能力、集聚共享能力及持续发展等五个层面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BSC(平衡计分卡)为基本模型,结合SCP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即: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分析范式),从财务、市场、结构和创新四个层面构建了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ME Porter的钻石模型及T Padmor的GEM模型(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即:基础一企业一市场模型),从市场、企业、政府、设施、机会、要素条件及文化等七个方面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業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图将平衡计分卡运用与对产业集群自身绩效的定量评价,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产业集群绩效评价实施流程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对平衡计分卡原始模型进行了适当修改,与此同时又对一些指标进行了修正,借鉴企业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的思路,对产业集群进行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对财务、内部结构、顾客、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进行了具体设计,而后确定了经济、市场、聚集和创新四个维度,在每一维度下又细分为两个指标,延伸到四个二级指标,对集群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三、河南省新密市服装产业集群绩效评价
将改造后的平衡计分卡运用到产业集群绩效评价当中,结合从企业收集到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处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所占权重如下表所示:
经过数据处理,本文从经济、聚集、市场和创新四个层次对产业集群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由于无量纲化可以忽略数据的经济意义、单位属性等带来的影响,因此,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2是无量钢化处理后的数据,将四个维度的指标进行加总得来。
综合指标得分代表了集群绩效的高低,这直接反映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集群经济发展和群内结构调整的能力。数值越大,表示当年集群的绩效水平越高。 2016年,该区域的绩效明显高于2014年及2015年,2015年的绩效相比2014年没有太大变化,但是2016年的集群绩效猛然提升,反映出2016年相比前两年,集群经济控制能力和结构调整能力有了质的变化。
2014年,集群在企业密度和专利拥有数、上新产品数等方面较为突出,但是总资产利润率、大企业占比、营业成本收入率、新产品产值等方面却较为落后。优势是交通较为便利,处于郑州市的经济圈内;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建立了政府融资平台,降低了单个企业的融资风险;企业联系很频繁,共享资源;专利较多,有很强的创新发展势头。劣势是企业的关联度不高,收益率偏低,群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服装产品额附加利润偏低。
2015年与2014年相比,集群绩效稳中有升,综合指标位居三年来第二位。从具体指标评价结果来看,大多是介于2014年和2016年间。集群利税贡献度、集群品牌比率、品牌群强度三项指标评分较高,但上新产品数为三年来最低,反映当年创新能力有所下降,一些品牌企业也相继退出,导致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处于最低水平。优势:集群范围拓宽,行业规日趋完善,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区位优势明显;生产要素高度集约;集聚区在全省排名位次迁移,知名度提高,品牌群强度较高;劣势:创新能力后劲不足;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群内企业协作程度不深,公共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
2016年集群绩效综合排名第一,大部分指标评分较前两年都有明显提升,营业成本收入率和总资产利润率都位居三年来第一位,反映出较好的营业成本控制能力和总资产利润回报。产品销售利润率较上年迅速攀升。但是集群品牌比率和品牌群强度有所下降,集群经济贡献度和集群利税贡献较前两年没有较大变化,服装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没有实现质的提升。优势:集聚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虹吸效应显著,优厚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吸引了众多大企业入驻;产业链条相上游和下游不断延伸,带动集聚区产业的多元化;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劣势:部分企业“圈地”心理明显,集聚区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致使服装行业对集群的经济贡献度没有相应提高;品牌企业的强强联合不足,缺乏政策支持;专利产品不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
四、结语
通过对近三年的集群绩效评价研究,发现三年来集群呈现快速发展的迅猛势头,但是也表现出一些明显的问题,自新密市产业集聚区确定了服装产业的主导地位后,政策、资金、技术等有利资源不断涌入,对集群三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扩大发展优势,弥补自身不足,突破发展瓶颈,这对于评价集群的发展现状和预测远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集群绩效划分为经济、市场、聚集和创新四个层次,以平衡计分卡为基本模型,在构建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并以三年的服装产业集群的每项指标得分为基础,得到三年来集群的综合绩效得分,并得出以下结论。
河南省新密市服装产业集群总体上呈正向发展的态势,相比之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提前实现了集群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集群的产出总量、总产值、利润额、等方面都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其发展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低价劳动力优势和周边市场在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依然明显。而核心竞争力、层级管理、共享协作、产业链式发展等重要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使得河南省新密市服装产业在国内服装行业中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无法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对此,集群在建设过程中要针对其网络结构进行深化和完善,协调区域间的协作度。
三年间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极不均衡,差异明显,发展程度也存在巨大差距。主要受当年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2014年的集群在技术、生产网络、信息等方面较为欠缺,使之与2016年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2016年,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有所下降,对集群长远发展不利,这不仅仅使当年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受到影响,同时制约了服装产业的进步。对此,既要加快集群的中长期规划,平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集群均衡发展,也要加强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将政策指导及时有效的化为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孟钧.国有企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J].湘潭大学学报,2001,25(4):51-54.
[2]刘爱雄,朱斌.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44-146.
[3]李琳,陈晓红.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3):57-61.
[4]曾繁英,罗致.基于扩展平衡计分卡的产业集群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7-55.
[5]麻昌港,蒙英华.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依据及指标体系的设计[J].生态经济2009(9):123-126.
[6]杨文生,易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产业集群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8(1):54-57.
关键词:服装产业 层次分析法 集群绩效
一、引言
绩效评价体系最初源于对企业内部经营过程的评价,能够对企业进行很好的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产业链条的相互连接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产业集群,这就为评价由众多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契机,基本内容包括以经济发展为主旨,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兼顾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为核心。本文通过对经典平衡积分卡的模型进行完善,构建了绩效评价的总框架,深入分析了影响服装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新的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以纵向对比的方式对三年来河南省新密市服装产业集群绩效进行对照分析,寻找自身发展存在的障碍,为集群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学者刘爱雄(2005)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特性,参照国外学者所建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了集群评价体系。从创新发展能力、外部作用能力、政策支持能力、集聚共享能力及持续发展等五个层面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BSC(平衡计分卡)为基本模型,结合SCP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即: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分析范式),从财务、市场、结构和创新四个层面构建了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ME Porter的钻石模型及T Padmor的GEM模型(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即:基础一企业一市场模型),从市场、企业、政府、设施、机会、要素条件及文化等七个方面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業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图将平衡计分卡运用与对产业集群自身绩效的定量评价,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产业集群绩效评价实施流程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对平衡计分卡原始模型进行了适当修改,与此同时又对一些指标进行了修正,借鉴企业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的思路,对产业集群进行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对财务、内部结构、顾客、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进行了具体设计,而后确定了经济、市场、聚集和创新四个维度,在每一维度下又细分为两个指标,延伸到四个二级指标,对集群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三、河南省新密市服装产业集群绩效评价
将改造后的平衡计分卡运用到产业集群绩效评价当中,结合从企业收集到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处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所占权重如下表所示:
经过数据处理,本文从经济、聚集、市场和创新四个层次对产业集群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由于无量纲化可以忽略数据的经济意义、单位属性等带来的影响,因此,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2是无量钢化处理后的数据,将四个维度的指标进行加总得来。
综合指标得分代表了集群绩效的高低,这直接反映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集群经济发展和群内结构调整的能力。数值越大,表示当年集群的绩效水平越高。 2016年,该区域的绩效明显高于2014年及2015年,2015年的绩效相比2014年没有太大变化,但是2016年的集群绩效猛然提升,反映出2016年相比前两年,集群经济控制能力和结构调整能力有了质的变化。
2014年,集群在企业密度和专利拥有数、上新产品数等方面较为突出,但是总资产利润率、大企业占比、营业成本收入率、新产品产值等方面却较为落后。优势是交通较为便利,处于郑州市的经济圈内;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建立了政府融资平台,降低了单个企业的融资风险;企业联系很频繁,共享资源;专利较多,有很强的创新发展势头。劣势是企业的关联度不高,收益率偏低,群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服装产品额附加利润偏低。
2015年与2014年相比,集群绩效稳中有升,综合指标位居三年来第二位。从具体指标评价结果来看,大多是介于2014年和2016年间。集群利税贡献度、集群品牌比率、品牌群强度三项指标评分较高,但上新产品数为三年来最低,反映当年创新能力有所下降,一些品牌企业也相继退出,导致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处于最低水平。优势:集群范围拓宽,行业规日趋完善,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区位优势明显;生产要素高度集约;集聚区在全省排名位次迁移,知名度提高,品牌群强度较高;劣势:创新能力后劲不足;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群内企业协作程度不深,公共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
2016年集群绩效综合排名第一,大部分指标评分较前两年都有明显提升,营业成本收入率和总资产利润率都位居三年来第一位,反映出较好的营业成本控制能力和总资产利润回报。产品销售利润率较上年迅速攀升。但是集群品牌比率和品牌群强度有所下降,集群经济贡献度和集群利税贡献较前两年没有较大变化,服装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没有实现质的提升。优势:集聚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虹吸效应显著,优厚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吸引了众多大企业入驻;产业链条相上游和下游不断延伸,带动集聚区产业的多元化;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劣势:部分企业“圈地”心理明显,集聚区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致使服装行业对集群的经济贡献度没有相应提高;品牌企业的强强联合不足,缺乏政策支持;专利产品不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
四、结语
通过对近三年的集群绩效评价研究,发现三年来集群呈现快速发展的迅猛势头,但是也表现出一些明显的问题,自新密市产业集聚区确定了服装产业的主导地位后,政策、资金、技术等有利资源不断涌入,对集群三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扩大发展优势,弥补自身不足,突破发展瓶颈,这对于评价集群的发展现状和预测远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集群绩效划分为经济、市场、聚集和创新四个层次,以平衡计分卡为基本模型,在构建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并以三年的服装产业集群的每项指标得分为基础,得到三年来集群的综合绩效得分,并得出以下结论。
河南省新密市服装产业集群总体上呈正向发展的态势,相比之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提前实现了集群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集群的产出总量、总产值、利润额、等方面都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其发展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低价劳动力优势和周边市场在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依然明显。而核心竞争力、层级管理、共享协作、产业链式发展等重要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使得河南省新密市服装产业在国内服装行业中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无法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对此,集群在建设过程中要针对其网络结构进行深化和完善,协调区域间的协作度。
三年间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极不均衡,差异明显,发展程度也存在巨大差距。主要受当年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2014年的集群在技术、生产网络、信息等方面较为欠缺,使之与2016年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2016年,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有所下降,对集群长远发展不利,这不仅仅使当年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受到影响,同时制约了服装产业的进步。对此,既要加快集群的中长期规划,平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集群均衡发展,也要加强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将政策指导及时有效的化为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孟钧.国有企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J].湘潭大学学报,2001,25(4):51-54.
[2]刘爱雄,朱斌.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44-146.
[3]李琳,陈晓红.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3):57-61.
[4]曾繁英,罗致.基于扩展平衡计分卡的产业集群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7-55.
[5]麻昌港,蒙英华.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依据及指标体系的设计[J].生态经济2009(9):123-126.
[6]杨文生,易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产业集群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8(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