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就成了当代教育的主流。那么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美、劳”,所指的正是身体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又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近十几年,我国心理卫生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从已经报道的研究结果来看,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现状: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
(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设计仍然重视不够,相关课程建设成果仍然不很突出;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相关理论认识也存在明显不足,理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规划与设计意识仍然不强;三是视师资培训不到位,应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四是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班会流于形式或不能坚持,一直停留在有问题讨论,无问题则不再过问的状态。
第二,家庭教育:家庭是我们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社会场所,是青少年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但是,因为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素养、教育方式、健康状况、家庭气氛、经济状况和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影响这孩子的心理健康。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家长由于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正面的引导,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教给学生所需的一切知识;二是父母或长辈对孩子过分的娇宠,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骄横任性,唯我独尊,甚至受不得一点挫折;三是对孩子的评价失度,认为自己的孩子要是犯什么错一定是别的孩子教唆造成,不能一分为二的正确的进行评价。
第三,社会影响:社会大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在潜移默化着青少年的身心。网络的色情、暴力、凶杀情景的泛滥;宣扬腐朽生活方式书刊的腐蚀;一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生活的诱惑;经济活动中的拜金主义和人际交往中的虚伪言行等社会大环境不良思潮的熏染,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一代。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
(一)教育模式的独特性
心理健康教育它不同于文化课,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按照正规课程的教学模式来讲,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学生也将其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来对待。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应紧紧围绕人际交往、学习和自我这三方面来进行。
(二)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教育的学生年龄不等,所以和正式课程一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其不同年龄段的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每个青少年有其不同的心理素质,同时加上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已经已有的品格特征。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社会化的一生。但在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都具有年龄特征。
(三)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交往的扩大,表现在每个独立的个体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并不尽相同,所以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教育的理论出发,运用心理教育知识引导和发展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的维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极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已经越来越重要。上好心理健康课,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教会他们自我保健,启发他们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不足和缺陷。接受自我,既不过高估计也不自欺欺人。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具有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自信待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心态。
(二)学科教学渗透心里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独特性,正是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规范的模式,因为它是长期发展的,要根据教育条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贯穿教育的始终并渗透到各学科中。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
(三)定期召开心里健康专题班会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外,其实,在学校教育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其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并且要求全员参与,那就是主题班会。根据青少年年龄特征中出现的不同心理病患,定期召开针对性的主题班会。
(四)设立心里咨询室和知心信箱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可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固定场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同时与知心信箱有机结合,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主动直接咨询或通过信箱投递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开设,应面向全校学生、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为及时了解和掌控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奠定基础,为师生心理健康良好有序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近十几年,我国心理卫生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从已经报道的研究结果来看,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现状: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
(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设计仍然重视不够,相关课程建设成果仍然不很突出;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相关理论认识也存在明显不足,理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规划与设计意识仍然不强;三是视师资培训不到位,应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四是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班会流于形式或不能坚持,一直停留在有问题讨论,无问题则不再过问的状态。
第二,家庭教育:家庭是我们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社会场所,是青少年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但是,因为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素养、教育方式、健康状况、家庭气氛、经济状况和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影响这孩子的心理健康。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家长由于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正面的引导,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教给学生所需的一切知识;二是父母或长辈对孩子过分的娇宠,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骄横任性,唯我独尊,甚至受不得一点挫折;三是对孩子的评价失度,认为自己的孩子要是犯什么错一定是别的孩子教唆造成,不能一分为二的正确的进行评价。
第三,社会影响:社会大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在潜移默化着青少年的身心。网络的色情、暴力、凶杀情景的泛滥;宣扬腐朽生活方式书刊的腐蚀;一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生活的诱惑;经济活动中的拜金主义和人际交往中的虚伪言行等社会大环境不良思潮的熏染,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一代。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
(一)教育模式的独特性
心理健康教育它不同于文化课,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按照正规课程的教学模式来讲,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学生也将其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来对待。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应紧紧围绕人际交往、学习和自我这三方面来进行。
(二)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教育的学生年龄不等,所以和正式课程一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其不同年龄段的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每个青少年有其不同的心理素质,同时加上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已经已有的品格特征。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社会化的一生。但在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都具有年龄特征。
(三)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交往的扩大,表现在每个独立的个体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并不尽相同,所以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教育的理论出发,运用心理教育知识引导和发展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的维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极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已经越来越重要。上好心理健康课,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教会他们自我保健,启发他们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不足和缺陷。接受自我,既不过高估计也不自欺欺人。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具有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自信待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心态。
(二)学科教学渗透心里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独特性,正是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规范的模式,因为它是长期发展的,要根据教育条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贯穿教育的始终并渗透到各学科中。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
(三)定期召开心里健康专题班会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外,其实,在学校教育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其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并且要求全员参与,那就是主题班会。根据青少年年龄特征中出现的不同心理病患,定期召开针对性的主题班会。
(四)设立心里咨询室和知心信箱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可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固定场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同时与知心信箱有机结合,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主动直接咨询或通过信箱投递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开设,应面向全校学生、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为及时了解和掌控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奠定基础,为师生心理健康良好有序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