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初中学生常表现出少年时期有的热情与奔放,也正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相互交错时期。国内外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否定期”、“反抗期”或“危险期”,从思维发展来看,开始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成分仍在起主导作用。
总所周知,孩子的天生总是好动、顽皮的,有时喜欢搞点“恶作剧”,喜欢捣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回经常碰到他们的种种“挑战”。
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当中,我更多的采用“谆谆诱导”的教学方法,在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巧妙地处理好一些突发的“小插曲”.
二、案例:
歌曲《毕业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该曲是描写九一八事变后,当时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欢聚一堂是唱的,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的战场上去,歌曲表达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旋律比较流畅,一唱就会。
在我教学法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忽然冒出一种不协调的声音,原来是叶伟同学竟然用青田方言来演唱这首歌,这导致部分同学停下来,并轻轻地谈论起来,同学们都把诧异的目光投向我和叶伟同学身上,而叶伟却仍然得意地唱着,根本没有把这当回事儿,但最终还是耐住了性子。
停下钢琴,我看着叶伟同学说:“刚才你把《毕业歌》唱的特有味,也特投入,可惜我听得不够清楚,你向刚才那样在唱一遍给同学们和老师们欣赏好么?”
叶伟答:“好的”。
我面向全体同学说:“请大家仔细聆听曲子的风格和意境。”
在我的钢琴伴奏下,叶伟唱的很投入,也很感人,同学们都被感染了,唱完后,我面向全体同学问:“叶伟唱的怎么样?歌曲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境?”
其他同学回答:“唱的很好,听了让人动情”,歌曲前面部分的音乐具有宣誓性,精神振奋。
看着叶伟兴奋而又腼腆的样子,我也被感染了,又问叶伟“你唱的很到位,可是你怎么会想到用青田方言唱这首歌呢?”
叶伟答:“我是个不爱也不会唱歌的人,唯独这首歌例外,它是我爷爷在我小时候教会我的,所以只会用青田方言唱,自己觉得这样唱过瘾。”全班同学都友善的笑了。
“既然你对这首歌情有独钟,那么你能向大家讲一讲歌曲产生的背景和含义么?”“那是抗日前期。。。。”
“好!请同学们回忆九一八事变的影片中,同学们是怎样的心情。”
许多学生相互补充回答:“青年们都纷纷走上抗日的道路。。。。”
叶伟问:“那是他们的精神状态时怎样的,”学生回答:“会唱部分应该是有号召力和激励作用的。。。”
“现在我重复大家,叶伟同学刚才唱的好不好听?”大家一致认为:“唱的很好听!”“现在我就合唱再问一个问题,如果全班同学都用不同民族的方言来唱一首会唱的歌曲,大家想象一下,效果会怎样?会好听么?”大家都说不好听。“那么,可刚刚你是否反省一下你今天的行为呢?”“老师,我懂你的意思了。”
三、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常会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件,说是恶意不如说是好玩,也是学生的一种自我表现。如果教师用简单的粗暴制止,学生的自尊心也会受到打击,还不如“谆谆诱导”化解这类突发的事件,这样对学生来讲终身难忘,对教学来说也可谓出奇制胜,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注意一下几点:
1,、应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只有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2.教学目的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理论和知识层面,让学生从一首歌曲中,得到更多启发,让学生多一点体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3.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多用鼓励的话语和正面的引导,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教育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反思中认同道德观念,增强纪律意识。
四、结论:
通过这堂音乐课后,叶伟同学逐渐认识喜欢上了音乐课,而且纪律也比过去有了更好的进步,对老师更加尊重了。
初中学生常表现出少年时期有的热情与奔放,也正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相互交错时期。国内外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否定期”、“反抗期”或“危险期”,从思维发展来看,开始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成分仍在起主导作用。
总所周知,孩子的天生总是好动、顽皮的,有时喜欢搞点“恶作剧”,喜欢捣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回经常碰到他们的种种“挑战”。
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当中,我更多的采用“谆谆诱导”的教学方法,在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巧妙地处理好一些突发的“小插曲”.
二、案例:
歌曲《毕业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该曲是描写九一八事变后,当时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欢聚一堂是唱的,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的战场上去,歌曲表达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旋律比较流畅,一唱就会。
在我教学法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忽然冒出一种不协调的声音,原来是叶伟同学竟然用青田方言来演唱这首歌,这导致部分同学停下来,并轻轻地谈论起来,同学们都把诧异的目光投向我和叶伟同学身上,而叶伟却仍然得意地唱着,根本没有把这当回事儿,但最终还是耐住了性子。
停下钢琴,我看着叶伟同学说:“刚才你把《毕业歌》唱的特有味,也特投入,可惜我听得不够清楚,你向刚才那样在唱一遍给同学们和老师们欣赏好么?”
叶伟答:“好的”。
我面向全体同学说:“请大家仔细聆听曲子的风格和意境。”
在我的钢琴伴奏下,叶伟唱的很投入,也很感人,同学们都被感染了,唱完后,我面向全体同学问:“叶伟唱的怎么样?歌曲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境?”
其他同学回答:“唱的很好,听了让人动情”,歌曲前面部分的音乐具有宣誓性,精神振奋。
看着叶伟兴奋而又腼腆的样子,我也被感染了,又问叶伟“你唱的很到位,可是你怎么会想到用青田方言唱这首歌呢?”
叶伟答:“我是个不爱也不会唱歌的人,唯独这首歌例外,它是我爷爷在我小时候教会我的,所以只会用青田方言唱,自己觉得这样唱过瘾。”全班同学都友善的笑了。
“既然你对这首歌情有独钟,那么你能向大家讲一讲歌曲产生的背景和含义么?”“那是抗日前期。。。。”
“好!请同学们回忆九一八事变的影片中,同学们是怎样的心情。”
许多学生相互补充回答:“青年们都纷纷走上抗日的道路。。。。”
叶伟问:“那是他们的精神状态时怎样的,”学生回答:“会唱部分应该是有号召力和激励作用的。。。”
“现在我重复大家,叶伟同学刚才唱的好不好听?”大家一致认为:“唱的很好听!”“现在我就合唱再问一个问题,如果全班同学都用不同民族的方言来唱一首会唱的歌曲,大家想象一下,效果会怎样?会好听么?”大家都说不好听。“那么,可刚刚你是否反省一下你今天的行为呢?”“老师,我懂你的意思了。”
三、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常会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件,说是恶意不如说是好玩,也是学生的一种自我表现。如果教师用简单的粗暴制止,学生的自尊心也会受到打击,还不如“谆谆诱导”化解这类突发的事件,这样对学生来讲终身难忘,对教学来说也可谓出奇制胜,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注意一下几点:
1,、应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只有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2.教学目的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理论和知识层面,让学生从一首歌曲中,得到更多启发,让学生多一点体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3.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多用鼓励的话语和正面的引导,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教育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反思中认同道德观念,增强纪律意识。
四、结论:
通过这堂音乐课后,叶伟同学逐渐认识喜欢上了音乐课,而且纪律也比过去有了更好的进步,对老师更加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