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由于受其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意志比较薄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兴趣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如何适应儿童的特点,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情感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贵有疑,数学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比较枯燥无味。质疑问难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有疑则有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先拿出两根绳子,让他们比较,哪根长、哪根短?(一样长)然后问:“用其中一根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另一根围成一个圆,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这时,老师在学生的争论中揭示课题,展开学习。学习完圆的面积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谁的面积大。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题目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知识进行解答,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和白兔共有多少只?教学时,笔者紧扣住“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这个条件,引导学生运用分数、比、倍數的知识进行解答:(1)设白兔为x,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x+x=18只;(2)“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可以说成“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l+5=6,黑兔:18×,白兔18×;(3)设黑兔为x,则白兔是黑兔的5倍,5x+x=18,这样既把分数、比、倍数的有关知识统一起来,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又使学生懂得了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解题时,可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答。
另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启发诱导,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手操作,也是激发学生情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比的运用”时,让学生来分配班里的劳动任务;教学“统计图表”时,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各项支出情况,或调查本校各班级的男女生情况,然后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学完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让学生量出自己的文具盒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出表面积和体积。通过这些活动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操作能力培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神经系统的鞘化过程没有完成,他们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而且极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喜欢运动和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偶尔穿插一些小游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低年级的“开火车”“找朋友”,计算课的“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主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习情趣
古人云:“亲其师,乐其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面,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只有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尊重、体贴学生,重视对学生的感情投资,密切师生关系,多方面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与他们谈心,用高尚、纯洁的爱,沟通师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教好学生。只有做一个受学生尊敬喜爱的老师,学生才能爱你所教的学科,切忌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用强迫、命令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这样会造成学生恐惧和对抗的情绪。
五、运用语言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清楚、通俗、生动,富有感染力,音量要适中,高低相宜。”在课堂中,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既能使场面活跃,兴趣高涨,又能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无意注意中掌握知识。例如:学习圆周率时,为了让学生记住圆周率的值,笔者编了一个“山巅上有一座庙,庙里的一个老和尚喜欢喝酒”的小故事。然后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山顶一寺一壶酒”(3.14159)。
把一些解题方法编成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好记,学生更乐于接受。如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整个小学阶段计算的难点,学生对于分数化小数,还有小数化分数的方法难以掌握,如果教师指导他们编成顺口溜:分小加减分化小,特殊情况小化分,分小乘除小化分,能够约分先约分,特殊情况分化小。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牢记于心了。教学分数乘除应用题时,解题步骤可编成顺口溜:找“1”画“1”分别求,关键词语再画图,条件问题和关系,一项一项理清楚,互相对应找出来,计算验算写答案。其他题目灵活做,先列公式再推算。◆(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车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贵有疑,数学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比较枯燥无味。质疑问难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有疑则有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先拿出两根绳子,让他们比较,哪根长、哪根短?(一样长)然后问:“用其中一根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另一根围成一个圆,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这时,老师在学生的争论中揭示课题,展开学习。学习完圆的面积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谁的面积大。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题目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知识进行解答,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和白兔共有多少只?教学时,笔者紧扣住“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这个条件,引导学生运用分数、比、倍數的知识进行解答:(1)设白兔为x,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x+x=18只;(2)“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可以说成“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l+5=6,黑兔:18×,白兔18×;(3)设黑兔为x,则白兔是黑兔的5倍,5x+x=18,这样既把分数、比、倍数的有关知识统一起来,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又使学生懂得了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解题时,可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答。
另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启发诱导,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手操作,也是激发学生情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比的运用”时,让学生来分配班里的劳动任务;教学“统计图表”时,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各项支出情况,或调查本校各班级的男女生情况,然后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学完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让学生量出自己的文具盒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出表面积和体积。通过这些活动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操作能力培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神经系统的鞘化过程没有完成,他们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而且极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喜欢运动和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偶尔穿插一些小游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低年级的“开火车”“找朋友”,计算课的“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主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习情趣
古人云:“亲其师,乐其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面,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只有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尊重、体贴学生,重视对学生的感情投资,密切师生关系,多方面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与他们谈心,用高尚、纯洁的爱,沟通师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教好学生。只有做一个受学生尊敬喜爱的老师,学生才能爱你所教的学科,切忌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用强迫、命令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这样会造成学生恐惧和对抗的情绪。
五、运用语言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清楚、通俗、生动,富有感染力,音量要适中,高低相宜。”在课堂中,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既能使场面活跃,兴趣高涨,又能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无意注意中掌握知识。例如:学习圆周率时,为了让学生记住圆周率的值,笔者编了一个“山巅上有一座庙,庙里的一个老和尚喜欢喝酒”的小故事。然后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山顶一寺一壶酒”(3.14159)。
把一些解题方法编成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好记,学生更乐于接受。如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整个小学阶段计算的难点,学生对于分数化小数,还有小数化分数的方法难以掌握,如果教师指导他们编成顺口溜:分小加减分化小,特殊情况小化分,分小乘除小化分,能够约分先约分,特殊情况分化小。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牢记于心了。教学分数乘除应用题时,解题步骤可编成顺口溜:找“1”画“1”分别求,关键词语再画图,条件问题和关系,一项一项理清楚,互相对应找出来,计算验算写答案。其他题目灵活做,先列公式再推算。◆(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车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