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科波拉:任性的电影艺术家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对于白手起家的电影导演们,这位电影世家出身的导演显得有些任性。与她合作过的人曾说她对于别人的意见“会礼貌地点头,但指出那才是她想要的”。在创造电影的时候,她更多的把作品视为一种私人化的产物。索菲亚·科波拉追求电影的美和表达,她将电影当做诗或者艺术品来创作。她的电影需要观看的人走进她的空间里欣赏,而不是在票房推销给人们去观看。
  关键词:索菲亚·科波拉;女性视角;独特叙事;艺术审美;迷失主题
  索菲亚与父亲弗朗西斯·科波拉的关系可谓是教科书式的子承父业。作为影坛传奇科波拉家族的一员,索菲亚·科波拉自身也有着戏剧化的职业轨迹。从演员开始,到学习绘画、设计,又重新学习摄影,最后回到电影,成为一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盛名之下,索菲亚·科波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与自己父亲的比较。然而在拍摄《教父》时就早就饱尝这种“贵族之苦”的索菲亚似乎也有意回避这一点。
  索菲亚的电影到2017年一共6部,《处女之死》、《迷失东京》、《绝代艳后》、《在某处》、《珠光宝气》和最新的一部《牡丹花下》。她的电影风格明显不同于父亲福特科波拉,充斥着小情绪和人物状态。大部分的电影都由女性作为主角,唯一的一部《在某处》以男性作为主角,也是用以探讨父女关系,多次被认为是索菲亚·科波拉对于父亲的献礼。
  索菲亚明显意识到自己如果要跳出自己父亲盛名的阴影,是必须要和父亲的电影风格拉开差距的。而索菲亚也很聪明,她选择了一个自己明显有着绝对优势的领域,就是女性电影。索菲亚将自己的作品圈在女性主义的小圈子里,这让电影评论家们也感到无可奈何,无从将她的电影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电影进行横向的比较。这种有意而为之的题材选取局限了索菲亚创作的范围,但同时也让她在这个领域当中做到精深,在每一部电影中都对女性主义有着细微而有差别的解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
  1 影像风格
  受到人生经历的影响,索菲亚·科波拉在执导电影的时候,相对一个导演来说,索菲亚·科波拉更像是在设计一件艺术品。索菲亚的电影当中能够折射出索菲亞对于美的追求。
  《绝代艳后》是一部带着索菲亚·科波拉独特的审美的典型作品。这部作品的画面精致异常,将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影片凭借出色的服装设计夺得了奥斯卡的最佳服装设计奖。洛可可的风格本来就是在玛丽皇后的时代最为盛行,而索菲亚·科波拉利用这一点,用绝美的服装、内饰,还原那个时代的女性之美。整部影片里色调轻快、明朗,大多选用明度高、饱和度高的的衣服,显示出了玛丽皇后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尚未消逝的少女之心。而对比穿着深色的杜巴莉夫人,更能够表现出这样一个初入宫廷的少女皇后未逝的天真。除了衣着,影片中对于食物、饰品等等奢华享受也极尽刻画。这样丰富而奢侈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宫廷的迷离和不真实感。而当这一切奢华在大革命开始之后被层层剥离,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位皇后的同情,也体味到了繁华褪去的无力和悲哀。
  《迷失东京》的影像风格也和电影的主题紧密切合着,被赋予了索菲亚特殊的美感。索菲亚选择了东京这样一个聚集了多重特殊意向的城市作为拍摄地点。东京是特殊的,它距离主人公所在的故乡几乎是地球上最远的距离,和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但东京还特殊在,它既是现代的,又具有“禅”的特殊意味。东方和西方,现代和禅宗,这种距离感一下子就凸显了出来。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蓝绿色的基调,大段的阴雨天气衬托着这两个同样在漂泊的人的内心。镜头冷静、缓慢,和主人公的境遇一样,没有激烈的火花,只有这样淡淡的陪伴。
  除了上述的两部电影,索菲亚还给我们展现了多种风格。《处女之死》中阴霾压抑,整体影调偏蓝偏冷。索菲亚还在其中添加了大量的隐喻,比如戳破的烟圈,和象征着女性生殖器的已经死去的树。影片《在某处》中,索菲亚又大量使用长镜头来记录父女生活的微小情感,绵长又寂寥。《珠光宝气》索菲亚又换了风格,影像明显活泼躁动起来,和人物的行动相契合。而《牡丹花下》虽然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事,但索菲亚有意将地点限制在阴暗的森林和小屋当中,整个影片极少外景,大部分处在黑暗之中,并且着力表现女性的柔美与危险,颇有几分哥特的味道。
  索菲亚·科波拉在影像风格上的尝试还是相对多变的,但每一部影片的影像风格都极为贴切地展示着人物状态,也极力表现着索菲亚独特的审美眼光。
  2 叙事风格
  索菲亚·科波拉的电影大多自编自导,而她饱受质疑的一个原因就是她的电影中情节简单,叙事缓慢无力。她的电影似乎更加注重对于人物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通常在前三分之二的时候,人物都在同一种状态中慢慢地积攒着自己的情绪,到了尾声时,才有所转变。她不把人物放在一个跌宕起伏的情节当中,而是把他们放在一个不太平凡的状态当中。她的电影主角,更像是这些情绪和状态本身,而这些情绪和状态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迷失。
  以《处女之死》为例,按照经典叙事,小妹妹的死本来应该成为打破这个家生活状态的一个激励事件,但索菲亚并没有安排这个家庭产生一个明显的转变——她们被父母看管得更紧了,但她们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并未因此改变,只不过是从一种压抑变成了更深一层的压抑。比起一个事件,妹妹的死似乎是一个对姐妹几人生活状态的铺垫。她们在渴望爱、探寻爱的世界里,是迷失的,而找不到爱的归宿的她们最后选择了死亡作为终点。
  被怀疑是给父亲献礼的《在某处》也在剧情上被人质疑,这对父女的生活平淡,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流水账。吃饭、睡觉、晒太阳,这样的事情拍在电影当中,甚至称不上是剧情。但索菲亚·科波拉却用这种流水账拍出了一种温暖的孤寂。
  《珠光宝气》的剧情,在几人被抓之前,几乎是毫无波澜的,他们对于闯进名人家里偷窃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过想法,更不要说人物关系的转变。有人评价《珠光宝气》是“无聊类型片”,但这又刚好契合了索菲亚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些年轻人正是无聊、迷惘的。
  如果说《珠光宝气》的“无聊”可以被算作是剧作上的失误,那么《绝代艳后》则可以看出索菲亚·科波拉似乎是故意而为之的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带有传奇色彩,影片中着重表现了这位皇后风华绝代的前半生,但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本就有着戏剧性的一段历史却在影片中戛然而止。《绝代艳后》的素材并不难做出一个剧情有力,引人入胜的成功商业片,但索菲亚想要展现的,正是这位皇后在成为一个强硬角色之前,在偌大宫廷里的自我迷失。这也算是索菲亚的一点任性了。
  《牡丹花下》翻拍了1971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过的版本。比起1971年的版本,科波拉在这一版中选用了女性的视角,并且明显地弱化了剧情。在这一版《牡丹花下》中,索菲亚着力表现着一个缺乏男人的环境当中,女人们的微妙状态。这与《处女之死》似有相似之处,也可以从中窥得索菲亚选取剧本时的个人喜好。
  3 结语
  索菲亚·科波拉所创造的这种情绪和状态撑起来的故事,正是争议的来源,受到情绪感染的观众会为之感动,而无法产生共鸣的观众则会认为是冗长乏味。但索菲亚关心的并不是观众的问题:“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在电影世界里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索菲亚·科波拉能够抛却这样的问题,来自由地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影展品。拿《在某处》为例,观众们发出“看吃饭、睡觉、晒太阳这样的剧情,有什么意义?”那么索菲亚的答案就是,因为她就是要表现吃饭、睡觉、晒太阳。她比起一个导演,更像是一个电影的艺术家,把电影按照自己心中的形象制作出来,呈现出来。
  当下的电影世界充满了机会让导演们展现自己的作品,但这种机会来即易逝,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能经受得起哪怕一次的失败。所以,当别人都在谨慎珍惜每一次机会的时候,索菲亚·科波拉就显出了她的几分任性。但这份任性也为她带来了大胆的尝试,让她能够拍出更多独特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葛旭.绝代艳后 洛可可风格场景及其作用分析[J].电影文学,2011(12):69-70
  [2] 托德·麦卡锡.珠光宝气 科波拉再一次隔靴搔痒[J].电影世界
其他文献
摘 要:色彩,对于人的视觉有直接的刺激,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也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性格,以及情绪。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无论它所传达给你的是刺激还是印象都是我们人对于色彩最直观的感受。茶叶包装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对茶叶进行包装,以促进茶叶商品销售,一个好的茶叶包装设计可以让茶叶的身价提高数倍。包装的形式有很多种,纸盒装的,纸袋装的,铁盒装的等等,但是在色彩以及字体设计上仍感没有太多的创
期刊
摘 要:朔州秧歌作为一种地方剧种,流行于朔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它是融武术、舞蹈、戏曲于一体的综合性汉族民间艺术。它以舞蹈和戏曲两种艺术形式活跃于汉族民间,以舞蹈为主的秧歌称为“踢鼓秧歌”,以戏曲为主的秧歌称为“大秧歌”。无论是“踢鼓秧歌”还是“大秧歌”,它们都带有浓厚的朔州地方文化色彩。在2006年,朔州秧歌正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主要是通过探讨朔州秧歌文化的历史渊源,从而达到弘扬发展传统
期刊
摘 要:古代画家提出绘画需要“必先立其意,然后章法也”。也就是我们在绘画之前首先要想好画什么主题及立意。然后确定在什么位置要画哪些部分内容,给绘画一个大体的框架,即构图。一个好的作品它的构图过程往往会比绘画过程还要长,因为只有有了好的构图,才能给绘画打下良好的方向,让后面的填充内容过程更加顺利有效。中国画的一个特点就是下笔成形,不要改动。所以,作者在构图的时候需要结合传统民族绘画形式的特点,对自己
期刊
摘 要:雕塑的语言是体积,它通过圆的、方的、扁的、长的、凸出的、凹陷的等体积变化,使没有生命的、惰性的物质材料获得了生命。运用各色材料来赋予雕塑作品以艺术特性。雕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从一开始就在同时间发起挑战,希望用凝固的方式,来展现出运动的感觉。随着历史的发展,雕塑所运用的材料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新型材料的出现,给雕塑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新型材料;应用;发展  1 雕塑中新型材料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各种新奇材料的出现,在雕塑的创作上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抽象类、具象类、装饰类、装置类的雕塑也逐渐融入到各种环境之中。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国内装饰雕塑在空间中表现出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装饰雕塑;空间;融合  自从工业革命以后,科技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各行业的进步,各种产物应运而生。各种新奇多样材料的出现也促进了雕塑的发展。
期刊
摘 要:现代绘画中,任何画种的形成,都是由绘画材料的特殊性决定,从而使该画种的技法特点区别于其他画种。如中国画是用毛笔加水、墨和国画颜料调和后绘于绢或宣纸上,形成独特的笔墨样式。水彩画则是用质地较松软、吸水性好的软毛笔以水作媒介加水彩颜料来调和,绘制在质地较硬不易渗透的水彩纸上的绘画样式。当然,油画亦是如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油画材料不断改革,使油画技法也在不断创新。油画颜料覆盖力强,浅色能覆盖住
期刊
摘 要:余华以其独特直面内心的写作方式屹立在当代文坛,其先锋式的写作策略为其铺就了众多以男性为视角中心的中长篇小说,而这些男性主人公大多在荒诞、暴虐、死亡以及苦难与生存中承受着来自自身与外界的双重压力,他们具有的另类特质成就了余华小说带有“冷暴力”色彩的抽象主题。虽然余华小说中的人物以男多女少的形式出现,但我们也无法忽略一个基本事实,即女性形象属于从属地位,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在大都不被关注的情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在经济发展的不断借鉴,取长补短,成就了现今世界的繁荣。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展示自己城市的文化特色雕塑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谈到雕塑,雕塑创作在整个过程中的核心。本文将从五个不同方面着手,阐述和分析雕塑创作与雕塑完成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完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考虑的因素。  谈到雕塑创作就离不开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雕塑空间了,雕塑空间从雕塑出现
期刊
摘 要:铜版印刷在西方曾充当精品艺术的印刷手段,得到过相当程度的发展,走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过程。本文是对铜版画的技法、材料、刀法线条及如何更好的在画面上表现铜版画独特的黑白灰的色调和利用这种“素”的色调如何使作品画面富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铜版画;技法;“素”语言  起初,以铜版来充当印刷是为了复制油画、素描等绘画作品,后来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艺术,确立了其独特的艺
期刊
摘 要:《管子·地员篇》是《管子》书中涉及音乐文字最多的一篇,该篇备述90种不同的土壤以及在其土壤上生长的各种物类,从类比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管子对音乐的审美倾向。华夏九州土质各不相同,由不同土质打井至泉水处,呼声于井中,回声也必然各异。本文主要探讨不同的回声与该地音乐风格的关系、抽象概括宫商角徵羽五声的听觉美感效应、音乐与四时、五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风格;听觉美感效应;四时;五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