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画构图的认识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画家提出绘画需要“必先立其意,然后章法也”。也就是我们在绘画之前首先要想好画什么主题及立意。然后确定在什么位置要画哪些部分内容,给绘画一个大体的框架,即构图。一个好的作品它的构图过程往往会比绘画过程还要长,因为只有有了好的构图,才能给绘画打下良好的方向,让后面的填充内容过程更加顺利有效。中国画的一个特点就是下笔成形,不要改动。所以,作者在构图的时候需要结合传统民族绘画形式的特点,对自己想要描绘的物体展开多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绘制。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
  1 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1.1 计白当黑
  在作画过程中,好多人往往只注重黑的描绘,而忽略了白的作用。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画家就提出来“计白当黑”的理论,这种理论提出黑和白是一个相对统一的理论。它指出的画布上留白的部分,也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一种别样的效果。比如利用空白作为背景,让人联想到天地水为画面背景。使读者浮想联翩、趣味无穷。
  曾有位著名画家叫做王大有,他说国画用墨色或彩色在白色宣纸上规划、构造了黑与白的层次、大小等变化,使原本是一个平面的图画变得层次分明,节奏明快。在绘画中恰当运用黑白语言,使大白对人产生轻盈明快的感觉,小白使人感觉活泼。图画利用了它独特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还有马远、石涛、潘天寿的绘画大师为我们提供了黑白分割的重要典范,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格。
  1.2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中国国画的另一个重要构图特色就是在绘画当中疏密关系的处理。在绘画当中恰当的留空白,对观者的视觉效果有着灵活的处理余地。画面过密,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画面过疏又会给人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所以适当的留有空白能够起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效果。也正是如人们常说的“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就是强调在国画的绘制当中,合理利用疏密、虚实的对比关系,反对平均分布。比如在画花的时候,不能上下垂直、左右平衡也不能形成三角关系、如果画的花多了,就很难遵守这个规律,那怎么办呢?我们就可以注意让几朵花相互依偎,相互掩映,可以讓有的花呈现出侧面,有的花画的虚一点,是正反、虚实相衬。叶子的绘制比花的绘制更有难度,因为画好了叶子以后,能够对花有更好的衬托作用。然而,每一片叶子都有独特的造型,使它们仰、正、反相互穿插,迎风随动。而枝是叶子的骨头,是叶子的依靠。画不同的花就会有不同的枝干,通过枝干来体验花的精神。掌握不同植物的特点,进而画出不同风格的枝干。如画家关山月的红梅,老枝密密麻麻纵横交错,里面红梅点点,做到了密不透风,而且还让人感觉不到压抑,繁枝密叶处处透露着强烈的生命力。而齐白石大师的虾图,就有大面积的空白,让人感觉到虾在水中游。这个又充分体现了疏可走马的效果。
  然而一般人绘画的时候,只懂得在密处作画,而不懂得疏也是绘画的舞台。古人云“无画处有画”,就是利用虚去表达实,利用无画处和有画处进行疏密呼应。清朝四僧八大山人的画面寥寥几笔,画了一只鸟、一个石头、几条鱼表达了自己对国破家亡的痛苦。他用大疏给人留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带来了空灵之趣。
  2 从围棋分析中国画的构图特色
  琴棋书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四者之间相互统一,又相互独立。下面以围棋为例,说明它与构图的关系所以产生的构图特色。
  2.1 开合相争
  下围棋要攻守配合,其过程讲究三步,第一步明确进攻方向,第二步占据自己的阵地,第三部进行新局面的扩充,打破对手的防守和进攻。中国画的构图也一样,分别为起,乘,转三部分。如枝叶起承,还要回折,预左先右,增加画面的动感。然而,在构图中通过合来达到收敛全局的效果。通过承使整幅画前后相连,画面完美。吴昌硕得《寿者相图》通过画面巧妙的起承转合,达到了形式的完美统一。梅枝为起,梅花为乘,松的主干与伸出的梅花转,松上部有力地会回,构成了一个完美的S形,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
  2.2 趋向和位置
  下围棋前面布局是基础,打了漂亮的前战,而后的围棋下起来就更为顺畅。画中国画也一样,构图够好了,画者情绪高涨,思维顺畅就能够制做出完美的作品。如果构图没有构好,那么画者就会越画越难画,最后丧失信心,不能做出理想的作品。构图方法有很多种,不能用简单语言叙述清楚,但是跟下围棋一样,有时候可以舍车保帅,不必把每一个部分都画得详详细细,而是某些部分画模糊一点更能起到衬托效果。
  下围棋有一定的规律,起步时一般要在星位上入手,然后或尖或飞,或跳或走的。为自己的胜利打一个漂亮的开头。画中国画也一样有规律,一般是从上下左右来说,一边实则另一边就要虚,虚实结合。还要结合斜向上的走势,以势为主,做到画尽而意仍在。
  为画的主次定好位以后,就要安排画的势向,这是中国画的生命之源。而后,在作画过程中,注意需处理虚实、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关系。使整幅画动静均衡、调和。也即画的布局是大气势,开始以不平衡取势,增加动感和灵性,然后在画的边角上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最后灵活平衡虚实,达到整幅画的平衡。总之,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固有的绘画模式。它给我们的绘画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审美标准。因此,我们绘画者在创造的时候,即要结合外来艺术的精髓,也要传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构图形式。
其他文献
摘 要:陶瓷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又是一种年轻而古老的艺术。在这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因为生活所需而创造了形态备异,丰富多彩的陶瓷。因为人们的生存需要而形成和发展,陶艺家对陶瓷材料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克服工艺上的局限,充分利用陶瓷艺术的优势,拓展了陶瓷中线条的更为广阔的美学空间。在淳朴的艺人手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每一件陶瓷产品都蕴含着一定的生活指令
期刊
摘 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与历史、地域、风俗都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经过历史的积淀而产生的文化载体,是一种代表民族文化的不可再生资源。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起到协调与指挥的具有实际功能作用的民间歌曲,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的一种。本文以劳动号子为例对乐山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思考。  关键词:乐山;音乐类非遗;劳动号子;保护传承  1 前言
期刊
摘 要:由于硬笔替代毛笔,智能输入替代人工抄写,逐渐脱离实用功能的书法将像舞蹈和雕塑一样成为一门纯艺术。艺术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国美术理论研究,就目前各学科的理论研究情况而言,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发育畸形,是诸多学术门类理论研究中的侏儒。书法理论研究则更加容易进入拆东补西、自说自话的循环思维,往往局限于师门师学,或谓“以小见大”,实则难免于“隔岸观火”,不能切实进入作为学术研究的层面。  关键词:书法
期刊
摘 要:饮食作为物质民俗的主要内容之一,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着人们的生活百态。从饮食的品种和饮食的方式等内容去观察士庞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时,看到一种百花齐放的和谐场景。  关键词:士庞村;饮食;民族融合  饮食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需部分,也是物质民俗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林继富先生认为“饮食民族具体包括饮食品种、饮食方式、饮食特征、饮食礼仪、饮食名称、饮食
期刊
摘 要:康定斯基作为抽象主义的开山鼻祖不仅在抽象绘画方面有很多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而且在抽象艺术理论研究上也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他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在抽象绘画理论方面的提出了抽象绘画的内在需要原则以及抽象绘画构成的隐性结构,还有抽象绘画的灵魂内在需要即感情,这些理论对于后期的抽象绘画的色彩、绘画的形式、绘画表现的重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定斯基认为艺术最真实、最完美的表达方式不是人类历史上最
期刊
摘 要:中西方两部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和《唐山大地震》都以人性为表现为主题,在场景布置和情节编造上下足了功夫,其内容表现出的人类在灾难面前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芒,正是这两部影片吸引人的原因。笔者在此文会从主题的设定和情节的编造上来剖析这两部影片所反映的人性。  关键词: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唐山大地震》,人性折射  1 引言  灾难片是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灾难使人们对人
期刊
摘 要:歌唱心理是伴随演唱过程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歌唱心理的养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贯穿音乐准备及声乐表演的各个环节,需要演唱者从语言、作品分析、表演排练、心理预期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学习,加强自我思维的控制训练。  关键词:歌唱心理;表演排练;心理素质  在美声演唱中,外文声乐作品受到流派、风格、时代特征的影响呈现出极具民族化与个人化的特征,对演唱者的演绎提出很高要求。缩小文化差异、缓解心理紧张、克服舞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直线上升,城市发展程度的日趋饱和,由城镇逐渐向农村扩张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由于乡村城镇话建设以及新农村的改革,原始的农村风貌、耕种模式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随之被破坏。大面积的农田用来盖建高楼,取代传统民居的新式住宅让农村失去了文化气息,大片森林绿地由于建设遭到过渡开垦。乡村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本文将以苏州横泾乡为例,研究探讨治理和建
期刊
摘 要:色彩,对于人的视觉有直接的刺激,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也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性格,以及情绪。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无论它所传达给你的是刺激还是印象都是我们人对于色彩最直观的感受。茶叶包装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对茶叶进行包装,以促进茶叶商品销售,一个好的茶叶包装设计可以让茶叶的身价提高数倍。包装的形式有很多种,纸盒装的,纸袋装的,铁盒装的等等,但是在色彩以及字体设计上仍感没有太多的创
期刊
摘 要:朔州秧歌作为一种地方剧种,流行于朔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它是融武术、舞蹈、戏曲于一体的综合性汉族民间艺术。它以舞蹈和戏曲两种艺术形式活跃于汉族民间,以舞蹈为主的秧歌称为“踢鼓秧歌”,以戏曲为主的秧歌称为“大秧歌”。无论是“踢鼓秧歌”还是“大秧歌”,它们都带有浓厚的朔州地方文化色彩。在2006年,朔州秧歌正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主要是通过探讨朔州秧歌文化的历史渊源,从而达到弘扬发展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