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与实践"(2010tjk037)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全面系统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次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变革。本文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分析,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中国分类号:TU244.3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1.创新与创业的定义
"创新"(Innovation)的观念最早是由古典学派的经济学者熊彼德所提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有效利用资源,以创新新的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是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将"创新"定义为"将新的概念透过新产品、新制程、以及新的服务方式实现到市场中,进而创造新的价值的一种过程。"
"创业"(Entrepreneurship)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把"创业者"称为"企业家",把"创业"视为"创办
----------------------
自己的企业",这是国际上对创业的最普遍的理解。而广义的创业是指开创事业,与此相应,就是把"创业者"视为开创事业的人。创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暴利,是奉献与无私[1]。
2.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对其内涵的阐释类型繁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内容:即创新创业教育是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創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2]。在此,笔者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总结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3.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创业教育是开发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结构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总体把握,创业教育着重的是对人的价值具体体现,两者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辨证统一体[3]。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1.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认识不清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是典型的精英教育,长于理论,重于系统,讲求"专业"。高校沿袭了几十年的专业教育模式,其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注重学科体系,知识结构单一,重知识而轻心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各高校顺时而变形成了研究型、应用型的不同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不仅其专业设置紧跟市场需要,而且其课程的选择及课程内容的设计都围绕着职业的需求[4]。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重视"新",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还处于零星摸索状态,所开设的课程类型比较单一,多被设置成选修课,并且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内容也仅以入门知识为主,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未形成。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比较匮乏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只有具备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同样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社会,缺乏工作和创业经历,这就需要经验丰富、引导有方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立足专业教育实际,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是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某些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其实质是培养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大学生要进行创新,不仅需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还要有一种善于发现和能及时提出解决问题构思的思维,一种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创新技法把创新思维变成现实的技能,更需要有一种积极探索,勇于挑战,不屈不挠地把自己的构思付诸实施的精神和人格。
2.构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应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相联。把创新创业实践纳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构建起以大学生创业基地、专业实验和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大基地"体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通过开辟创新创业论坛、开设"大学生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系列讲座、邀请成功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通过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SYB、KAB、创业管理等创业技能培训课程,培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创业实战,提升大学生实战能力;通过设立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种子基金等[5]。
3.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优化师资结构,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各项任务的关键,一方面要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从而造就一支专兼职结合、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6]。
参考文献:
[1] 赵 伟.开发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协同关系[J].《经济师》.2006、5
[2] 方明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
[3] 李海燕.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营造[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1
[4] 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06
[5] 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
[6] 毛国涛. 浅析创新创业教育"1+N"课程体系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5
摘 要:全面系统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次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变革。本文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分析,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中国分类号:TU244.3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1.创新与创业的定义
"创新"(Innovation)的观念最早是由古典学派的经济学者熊彼德所提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有效利用资源,以创新新的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是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将"创新"定义为"将新的概念透过新产品、新制程、以及新的服务方式实现到市场中,进而创造新的价值的一种过程。"
"创业"(Entrepreneurship)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把"创业者"称为"企业家",把"创业"视为"创办
----------------------
自己的企业",这是国际上对创业的最普遍的理解。而广义的创业是指开创事业,与此相应,就是把"创业者"视为开创事业的人。创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暴利,是奉献与无私[1]。
2.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对其内涵的阐释类型繁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内容:即创新创业教育是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創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2]。在此,笔者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总结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3.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创业教育是开发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结构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总体把握,创业教育着重的是对人的价值具体体现,两者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辨证统一体[3]。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1.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认识不清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是典型的精英教育,长于理论,重于系统,讲求"专业"。高校沿袭了几十年的专业教育模式,其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注重学科体系,知识结构单一,重知识而轻心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各高校顺时而变形成了研究型、应用型的不同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不仅其专业设置紧跟市场需要,而且其课程的选择及课程内容的设计都围绕着职业的需求[4]。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重视"新",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还处于零星摸索状态,所开设的课程类型比较单一,多被设置成选修课,并且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内容也仅以入门知识为主,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未形成。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比较匮乏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只有具备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同样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社会,缺乏工作和创业经历,这就需要经验丰富、引导有方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立足专业教育实际,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是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某些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其实质是培养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大学生要进行创新,不仅需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还要有一种善于发现和能及时提出解决问题构思的思维,一种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创新技法把创新思维变成现实的技能,更需要有一种积极探索,勇于挑战,不屈不挠地把自己的构思付诸实施的精神和人格。
2.构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应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相联。把创新创业实践纳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构建起以大学生创业基地、专业实验和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大基地"体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通过开辟创新创业论坛、开设"大学生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系列讲座、邀请成功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通过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SYB、KAB、创业管理等创业技能培训课程,培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创业实战,提升大学生实战能力;通过设立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种子基金等[5]。
3.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优化师资结构,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各项任务的关键,一方面要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从而造就一支专兼职结合、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6]。
参考文献:
[1] 赵 伟.开发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协同关系[J].《经济师》.2006、5
[2] 方明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
[3] 李海燕.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营造[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1
[4] 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06
[5] 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
[6] 毛国涛. 浅析创新创业教育"1+N"课程体系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