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而传统教育(生物学教育也不例外)只注重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只注重发展学生运用知识、原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往往忽视了教育教学中应涵盖的品德情感教育。品德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的深层教育、人格教育。
中学生物学教育也蕴含丰富的品德情感教育,即通过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使学生在有关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获得发展。也就是说通过中学生物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有助于陶冶中学生的高尚情操,有助于规范中学生的行为。笔者在多年的中学生物学教育中一直致力于兼顾这一方面的教育,获益匪浅。
一、培养中学生科学世界观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学校教育对他们影响很大。因此用科学的世界观抢先占领中学生这一“处女地”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中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依赖于中学各学科的教育。其中少不了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帮助。譬如,当讲授细胞的化学成份后,学生知道了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有几十种,且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为生物所特有。教师可适时向学生灌输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和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又如学生学习了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有关知识后,有益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意将生物“新陈代谢”的有关知识升华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规律”的哲学思想。同时还可启迪学生发奋图强,领悟人生要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真谛。此外,通过学习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物种丰富、特有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居首位和生态系统多样,以及了解到我国古代生物科学贡献和现代重大生物科学成就后,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献身生物科学的理想。
二、陶冶学生情操
陶冶教育是一种渗透感染、潜移默化的德育方式。我国是一个具有陶冶教育优秀传统的国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认为:与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芳之”;与道德败坏的人在一起,“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臭也”。这正如常言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样,良好的氛围对学生影响很大。对中学生实施陶冶教育可以寓于生物学课堂教学和课外生物活动中。如学生在生物分组实验中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各司其职、团结协助。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友谊感。再如定时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制作小生态球和昆虫标本,调查本地生物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带领学生参观生物科技(包括农业科技)实验基地等,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情感等。此外,中学生物学教育蕴含了很高的陶冶教育价值,五光十色的生物界、飞红点翠的大自然、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引人入胜的直观媒体、逻辑严密的生物学理论、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妙趣横生的分组实验、积极进取的课堂气氛、其乐无穷的野餐实习、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等等,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源泉,无一不使学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规范中学生的行为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传统文明,历来重视行为规范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言行举止教育,真可谓做到了“教书”、“育人”两不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多次颁布了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明确了中学生通过中学教育应达到的行为准则所要求的目标行为。具体针对中学生物学教育来说,中学生通过中学生物学教育应该养成并表现为爱祖国、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文明礼貌、注意美育,维护秩序、遵守纪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如向学生介绍孟德尔坚持8年豌豆杂交实验后才得出两个遗传基本定律的事迹,有助于规范学生上生物课的行为:注意力集中,思考问题严谨,做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再如学生学习了人体卫生的相关知识后,其行为自律明显增强:科学锻炼、合理膳食、讲究卫生、严格作息。此外,学生通过生态学知识后,知道了困扰人类发展的“五大危机”,主动参加生物科技竞赛,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行列——植树造林、爱护花草、节约资源、不乱扔垃圾,敢于和不良行为作斗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生物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它属“隐蔽课程”教育,容易被忽略——教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深层教育、人格教育,实施与评定很困难。但鉴于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教育工作特别是教育的领导者、决策者,要看重品德情感教育,千万不能重蹈覆辙——“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作者单位:415900湖南省汉寿二中)
中学生物学教育也蕴含丰富的品德情感教育,即通过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使学生在有关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获得发展。也就是说通过中学生物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有助于陶冶中学生的高尚情操,有助于规范中学生的行为。笔者在多年的中学生物学教育中一直致力于兼顾这一方面的教育,获益匪浅。
一、培养中学生科学世界观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学校教育对他们影响很大。因此用科学的世界观抢先占领中学生这一“处女地”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中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依赖于中学各学科的教育。其中少不了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帮助。譬如,当讲授细胞的化学成份后,学生知道了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有几十种,且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为生物所特有。教师可适时向学生灌输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和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又如学生学习了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有关知识后,有益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意将生物“新陈代谢”的有关知识升华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规律”的哲学思想。同时还可启迪学生发奋图强,领悟人生要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真谛。此外,通过学习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物种丰富、特有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居首位和生态系统多样,以及了解到我国古代生物科学贡献和现代重大生物科学成就后,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献身生物科学的理想。
二、陶冶学生情操
陶冶教育是一种渗透感染、潜移默化的德育方式。我国是一个具有陶冶教育优秀传统的国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认为:与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芳之”;与道德败坏的人在一起,“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臭也”。这正如常言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样,良好的氛围对学生影响很大。对中学生实施陶冶教育可以寓于生物学课堂教学和课外生物活动中。如学生在生物分组实验中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各司其职、团结协助。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友谊感。再如定时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制作小生态球和昆虫标本,调查本地生物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带领学生参观生物科技(包括农业科技)实验基地等,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情感等。此外,中学生物学教育蕴含了很高的陶冶教育价值,五光十色的生物界、飞红点翠的大自然、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引人入胜的直观媒体、逻辑严密的生物学理论、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妙趣横生的分组实验、积极进取的课堂气氛、其乐无穷的野餐实习、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等等,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源泉,无一不使学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规范中学生的行为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传统文明,历来重视行为规范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言行举止教育,真可谓做到了“教书”、“育人”两不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多次颁布了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明确了中学生通过中学教育应达到的行为准则所要求的目标行为。具体针对中学生物学教育来说,中学生通过中学生物学教育应该养成并表现为爱祖国、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文明礼貌、注意美育,维护秩序、遵守纪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如向学生介绍孟德尔坚持8年豌豆杂交实验后才得出两个遗传基本定律的事迹,有助于规范学生上生物课的行为:注意力集中,思考问题严谨,做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再如学生学习了人体卫生的相关知识后,其行为自律明显增强:科学锻炼、合理膳食、讲究卫生、严格作息。此外,学生通过生态学知识后,知道了困扰人类发展的“五大危机”,主动参加生物科技竞赛,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行列——植树造林、爱护花草、节约资源、不乱扔垃圾,敢于和不良行为作斗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生物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它属“隐蔽课程”教育,容易被忽略——教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深层教育、人格教育,实施与评定很困难。但鉴于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教育工作特别是教育的领导者、决策者,要看重品德情感教育,千万不能重蹈覆辙——“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作者单位:415900湖南省汉寿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