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专业教材建设是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适应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编写校内教材《中药饮片识别》,为中医本科学生识别饮片提供理论指导,提高识别饮片的技能,加深药性功效的理解,为学习《中药学》课程和中医临床課程奠定基础。本文就该教材的设计、编写与教学实践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中药饮片识别 校内教材 设计 编写 教学实践
【分类号】R2-03
在古代,出现许多既精通中医又精通中药的大夫,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他们精通各种疾病的诊治和中药的应用。但后来的中医药教育,对中医师的要求只停留在中医专业上,造成了中医师不懂药,医药分家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中医药教育要不断地适应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对中医师的要求已不能停留在以往医药分家的培养模式上,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综合技能的中医药人才已成为了现代对中医药教育的更高要求。因此,我校从2014级开始,中医专业的《中药学》课程中开设《中药饮片识别》的实验课程。为指导学生掌握中药饮片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取得较好效果,笔者主编了《中药饮片识别》实验校内教材。
一、教材特点
由于实验教材建设是高校三大建设之一,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教材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因此,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为解决学生基础薄弱、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以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饮片性状的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理论方法识别中药饮片为原则进行编写。在设计、编写教材时注意:
1、突出实验教材特色。本教材虽定位为中医本科学生的实验教材,但是与
以往的配合理论教学而指导实验、验证理论的实验教材完全不一样。该教材的特色是理论知识贯彻始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教材。因此,在设计、编写时注意把握好基本理论知识度与量、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2、针对学生的知识构成,设计、编写的教材尽量合乎学生的知识层面
由于中医本科课程里没有开设《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
制学》等相关基础及专业的课程,大多数学生仅有中学阶段的生物学常识,中药识别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如何解决中医本科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在设计教材时,要简单而易于掌握。于是将教材内容设计分三部分:总论、各论和附录。总论的内容主要介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各论选取了130多种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应用鉴别理论,介绍其识别方法;附录是对各论的一些补充。三部分内容环环紧扣,从理论入手,理论指导实践。这样从学生的知识构成出发,使理论知识易懂,药材识别实践操作易于掌握,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更易于学习,易于接受。这样才更容易达到教学的目的。
3、精选教材内容,合理安排。
在设计、编写该教材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时情况等原因,将教材内容分基本内容和辅助内容。基本内容:是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辅助内容是指能辅助学生理解鉴别理论和辨认中药饮片的知识内容。在总论部分中药饮片鉴别的理论依据、鉴别的基本方法以及动植物药入药部位的鉴别方法是基本内容,鉴别术语属辅助内容;各论中每个药项下设来源、处方名、饮片(包括炮制品)性状是基本内容;加工炮制是辅助内容,附录部分是辅助内容。有关辅助内容编写有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1)鉴别术语帮助了解中药饮片的特征。中药鉴定的鉴别术语重要是突出介绍中药材性状特征的,但对中药饮片的识别有辅助作用。比如:党参的“狮子盘头”,假如在党参饮片里看到党参根头部分的“狮子盘头”特征,再加上党参饮片其它的鉴别特征,这样就很容易识别到党参饮片了。
2)中药性状特征“气味”和功效的“四气五味”的比较区别。学生学过《中药学》,对中药学中的性味的“四气五味”熟悉,而中药鉴定学中的“气味”与中药的“四气五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药性状的“气味”与中药性味的“四气五味”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异。前者是中药本身的客观属性,是其“气”与“味”的真实总结;后者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的概括性归纳,是前者的发展,同时又具有药物临床疗效的实际功能。所以,我们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要正确地理解两者,要很好比较区别,绝不能混为一谈。只有理解好中药性状特征“气味”和功效的“四气五味”,才能更好的辨认中药饮片,也更方便分清中药的性状及功效。因此,在附录里加上中药性状“气味”与中药的“四气五味”关系总结表,对帮助学生学习《中药饮片识别》和《中药学》大有裨益。
3)化解炮制后药材饮片识别难点。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形态特征与原药材发生很大的变化,功效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炮制后药材饮片识别是一个难点,如何去化解?使学生克服困难心理,化难为易,甚至迎难而上。教材设计先让学生了解炮制方法,对炮制品的形态特征有较好的认知过程,这样通过认识炮制方法去识别炮制后的饮片特征来化解识别难点。
4)实物彩照便于对照。教材设计拍摄了很多药材饮片的实物彩照,其色彩、形态逼真,突出药材饮片的鉴别特征,能帮助学生对照学习。
二、教学实践
《中药饮片识别》是一门在理论知识贯穿全书,理论指导鉴别实践操作的课程。因此在这一年多新开设这门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做到:
1)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重点、难点内容来进行问题设置、讲解分析、探究启发,让学生利于理解,掌握重点内容,化解难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中药饮片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用于饮片鉴别的具体实践。
2)手段形象化。采用文字与药材饮片图片,结合药材饮片立体教学,对识别的药材饮片更形象化,使学生加深记忆。并且从药材饮片的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形状特征,延伸了解与中药功效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将饮片特征和功效联合起来,加深对该药材饮片的理解。 3)方法多样化。如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索[1]。如“入药部位是什么? ”、“有什么形态特征?”、“它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形态特征与功效是否相关性?”这些问题围绕着饮片的识别开展,并有一定的连贯性,较易引起学生兴趣,较之直接讲解叙述枯燥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入药部位为茎的药材饮片,可见节和节间,明显髓部(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加上它的形状、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一个药材饮片的特征就呈现出来了;又如补骨脂,有温肾助阳的功效,而它的形状为肾形、颜色黑色。这样以问题突出重点,问题涵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记忆,使教学有序可循,轻松而有效。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把中药饮片识别的基本规律与之结合来深化理解、思考和增强记忆,不但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活跃思想,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技能。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也得到同行和专家的好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
《中药饮片识别》是中医专业基础课《中药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该课程是讲授中药饮片的基本特征的课程,是中药学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来源、饮片的形状特征、辨识方法和技能。强化学生对中药饮片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常用中药药性的了解,为学习中药学课程和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但由于该课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还属于探索阶段。编写过程中笔者虽然参考了全国中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2]、《中药炮制学》和《中药鉴定学》、《中国药典》一部2010版、《中药饮片辨识基本技能实训》以及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大纲中的常用中药名录等方面的内容,但难免有遗漏和不妥当的地方。比如对容易混淆的药材饮片,没能突出相似性和不同性的比较,在今后的编写过程中要注意。
在广西“十三五”规划中,多所高校要从“学术理论型”向“专业技术型”转变,如何适应这种转变,设计、编写技能应用性,适合专业技术的校本教材,肯定是一个重要举措。《中药饮片识别》校内教材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手段,加强专业实践实习与医疗岗位的结合,增强职业指导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不断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晓琴,渠弼,杨来秀,田景民,鞠爱华,鄢长华.生药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2012,(Z3):449-452
[2]钟赣生,张建军.中药饮片辨识基本技能实训[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3-218
作者简介:宁小清,(1966-),女,广西北流人,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2014c52)、2015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关键词: 中药饮片识别 校内教材 设计 编写 教学实践
【分类号】R2-03
在古代,出现许多既精通中医又精通中药的大夫,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他们精通各种疾病的诊治和中药的应用。但后来的中医药教育,对中医师的要求只停留在中医专业上,造成了中医师不懂药,医药分家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中医药教育要不断地适应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对中医师的要求已不能停留在以往医药分家的培养模式上,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综合技能的中医药人才已成为了现代对中医药教育的更高要求。因此,我校从2014级开始,中医专业的《中药学》课程中开设《中药饮片识别》的实验课程。为指导学生掌握中药饮片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取得较好效果,笔者主编了《中药饮片识别》实验校内教材。
一、教材特点
由于实验教材建设是高校三大建设之一,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教材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因此,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为解决学生基础薄弱、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以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饮片性状的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理论方法识别中药饮片为原则进行编写。在设计、编写教材时注意:
1、突出实验教材特色。本教材虽定位为中医本科学生的实验教材,但是与
以往的配合理论教学而指导实验、验证理论的实验教材完全不一样。该教材的特色是理论知识贯彻始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教材。因此,在设计、编写时注意把握好基本理论知识度与量、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2、针对学生的知识构成,设计、编写的教材尽量合乎学生的知识层面
由于中医本科课程里没有开设《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
制学》等相关基础及专业的课程,大多数学生仅有中学阶段的生物学常识,中药识别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如何解决中医本科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在设计教材时,要简单而易于掌握。于是将教材内容设计分三部分:总论、各论和附录。总论的内容主要介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各论选取了130多种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应用鉴别理论,介绍其识别方法;附录是对各论的一些补充。三部分内容环环紧扣,从理论入手,理论指导实践。这样从学生的知识构成出发,使理论知识易懂,药材识别实践操作易于掌握,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更易于学习,易于接受。这样才更容易达到教学的目的。
3、精选教材内容,合理安排。
在设计、编写该教材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时情况等原因,将教材内容分基本内容和辅助内容。基本内容:是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辅助内容是指能辅助学生理解鉴别理论和辨认中药饮片的知识内容。在总论部分中药饮片鉴别的理论依据、鉴别的基本方法以及动植物药入药部位的鉴别方法是基本内容,鉴别术语属辅助内容;各论中每个药项下设来源、处方名、饮片(包括炮制品)性状是基本内容;加工炮制是辅助内容,附录部分是辅助内容。有关辅助内容编写有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1)鉴别术语帮助了解中药饮片的特征。中药鉴定的鉴别术语重要是突出介绍中药材性状特征的,但对中药饮片的识别有辅助作用。比如:党参的“狮子盘头”,假如在党参饮片里看到党参根头部分的“狮子盘头”特征,再加上党参饮片其它的鉴别特征,这样就很容易识别到党参饮片了。
2)中药性状特征“气味”和功效的“四气五味”的比较区别。学生学过《中药学》,对中药学中的性味的“四气五味”熟悉,而中药鉴定学中的“气味”与中药的“四气五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药性状的“气味”与中药性味的“四气五味”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异。前者是中药本身的客观属性,是其“气”与“味”的真实总结;后者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的概括性归纳,是前者的发展,同时又具有药物临床疗效的实际功能。所以,我们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要正确地理解两者,要很好比较区别,绝不能混为一谈。只有理解好中药性状特征“气味”和功效的“四气五味”,才能更好的辨认中药饮片,也更方便分清中药的性状及功效。因此,在附录里加上中药性状“气味”与中药的“四气五味”关系总结表,对帮助学生学习《中药饮片识别》和《中药学》大有裨益。
3)化解炮制后药材饮片识别难点。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形态特征与原药材发生很大的变化,功效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炮制后药材饮片识别是一个难点,如何去化解?使学生克服困难心理,化难为易,甚至迎难而上。教材设计先让学生了解炮制方法,对炮制品的形态特征有较好的认知过程,这样通过认识炮制方法去识别炮制后的饮片特征来化解识别难点。
4)实物彩照便于对照。教材设计拍摄了很多药材饮片的实物彩照,其色彩、形态逼真,突出药材饮片的鉴别特征,能帮助学生对照学习。
二、教学实践
《中药饮片识别》是一门在理论知识贯穿全书,理论指导鉴别实践操作的课程。因此在这一年多新开设这门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做到:
1)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重点、难点内容来进行问题设置、讲解分析、探究启发,让学生利于理解,掌握重点内容,化解难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中药饮片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用于饮片鉴别的具体实践。
2)手段形象化。采用文字与药材饮片图片,结合药材饮片立体教学,对识别的药材饮片更形象化,使学生加深记忆。并且从药材饮片的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形状特征,延伸了解与中药功效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将饮片特征和功效联合起来,加深对该药材饮片的理解。 3)方法多样化。如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索[1]。如“入药部位是什么? ”、“有什么形态特征?”、“它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形态特征与功效是否相关性?”这些问题围绕着饮片的识别开展,并有一定的连贯性,较易引起学生兴趣,较之直接讲解叙述枯燥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入药部位为茎的药材饮片,可见节和节间,明显髓部(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加上它的形状、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一个药材饮片的特征就呈现出来了;又如补骨脂,有温肾助阳的功效,而它的形状为肾形、颜色黑色。这样以问题突出重点,问题涵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记忆,使教学有序可循,轻松而有效。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把中药饮片识别的基本规律与之结合来深化理解、思考和增强记忆,不但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活跃思想,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技能。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也得到同行和专家的好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
《中药饮片识别》是中医专业基础课《中药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该课程是讲授中药饮片的基本特征的课程,是中药学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来源、饮片的形状特征、辨识方法和技能。强化学生对中药饮片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常用中药药性的了解,为学习中药学课程和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但由于该课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还属于探索阶段。编写过程中笔者虽然参考了全国中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2]、《中药炮制学》和《中药鉴定学》、《中国药典》一部2010版、《中药饮片辨识基本技能实训》以及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大纲中的常用中药名录等方面的内容,但难免有遗漏和不妥当的地方。比如对容易混淆的药材饮片,没能突出相似性和不同性的比较,在今后的编写过程中要注意。
在广西“十三五”规划中,多所高校要从“学术理论型”向“专业技术型”转变,如何适应这种转变,设计、编写技能应用性,适合专业技术的校本教材,肯定是一个重要举措。《中药饮片识别》校内教材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手段,加强专业实践实习与医疗岗位的结合,增强职业指导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不断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晓琴,渠弼,杨来秀,田景民,鞠爱华,鄢长华.生药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2012,(Z3):449-452
[2]钟赣生,张建军.中药饮片辨识基本技能实训[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3-218
作者简介:宁小清,(1966-),女,广西北流人,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2014c52)、2015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