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科学成长不仅关乎万千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工作时,各教师就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化知识、促进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古诗词等各个环节的良好融合,让青少年能真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之一,在我国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着数不清的文化传承,但是,近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之下,祖国的新生代群体开始盲目崇洋,只知道外国的各类文化习俗,却不知道我国的文化传统。为唤起学生的文化基因,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做好文化的继承、融合、创新,各小学语文课教师就应该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以更易吸引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二、小学语文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种种实践表明,传统文化的弘扬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抓起,因此,各小学语文课教师就应该主动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认清传统文化与课堂融合的重要性: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三观养成阶段,此时期的学生极容易因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等的影响而出现各种思想、品德问题,继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在传统文化里就恰好有许多正确的品格内涵,在这些文化的学习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会自然得到相应浸润;其次,我国要想更好与世界交融,就必须具备自己的文化,在世界文化长廊中,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也的确吸引着不同国家人们的关注,像许多国家中就设立了孔子学院等等,这都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已经走向了世界,因此,各小學阶段的学生要想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要想与世界人民在文化方面进行平等的沟通,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学习传统文化,坚定文化信仰。
三、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全面融合途径
(一)识字课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方法
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识字课中,学生接触到的简单汉字又被称之为我国文化的“活化石”,其中均承载着巨大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很多小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他们而言,识字不过是教师的任务,是语文的需求,是生活的需要【1】。基于此,各教师在进行识字课教学时,就应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将枯燥的汉字识记变成有趣的传统文化学习,继而提高学生识字学习的效率,唤起学生传统文化的初步意识。如在“虹”字学习里,这个字的偏旁部首是“虫”字,组词一般为“彩虹”,这对学生而言就并不好理解,五颜六色的彩虹和虫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一些学生就会在写字时将其错写为“红”,这时,教师就应该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说文解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述“虹饮于间”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明白“我国古代人民认为彩虹是一条大龙在弯着身子喝水,龙又被称作大虫,所以彩虹的虹字才为虫子旁”,这种方式较传统的死记硬背而言更为新颖,在实际教学里,此种模式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汉字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探索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目标汉字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再如在“司”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人物“司马光”,通过讲述人物故事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汉字记忆,像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一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这一故事的倾听中,一方面学生能获得相应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避免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枯燥感的产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人物故事培养学生像随机应变、勇敢等品质,继而实现学生文化、知识、素质的共同成长。
(二)阅读课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方法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热衷于使用照本宣科式的方法,将完整的阅读文本分成一个个小知识点,让学生从这些知识点中学习汉字、寻找主旨等,这种方法对于生性活泼的小学生而言难免过于无趣。事实上,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里,每一篇阅读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都具有一定的优秀文化元素,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时,各教师也应该注意传统文化的融合,以探索、逐趣的方式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带动下进行语文阅读的深度学习。像在《藏戏》一课的教学里,教师也可以沿用这种模式为学生讲解西藏的这一项传统艺术,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内陆的学生来说,西藏这片净土显得非常神秘,而若教师能够以此唤起学生好奇心的话,就能将学生对神秘的向往转移到对课文的学习上来,在实际教学里,教师可以先通过故事、习俗讲解的方法讲述藏戏,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以此让学生更深刻、直观的认识藏戏,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搜寻其他民族的特色节日,此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我国浩瀚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能够提升课文魅力,打造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三)古诗词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里,古诗词占据着非比寻常的地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其它课程而言也更为纯粹,通过古诗词,学生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站在一起,进行一场心灵上的沟通【2】。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里,各教师也可以通过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将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传统习俗、历史风貌等,结合作者特点与创作背景,进行综合的讲述,以此让学生能够切身从作者的角度认识古诗词,继而产生继续学习古诗词、主动传承传统文化的意愿。如在《墨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学生先前学习过的同为梅花题材的古诗《雪梅》结合起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讲述其中的文化精髓,像《墨梅》是诗人王冕写于元末时期,这首诗明面上赞扬的是梅花的不求人夸,实则是为了表现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想法,而《雪梅》则主要为了表现人的各有所长。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两首诗的不同内涵为学生讲述不同的文化品格,以此在提高学生诗词认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品格的全面成长,继而切实实现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四、结束语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更好屹立于世界的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辛苦涵养出来的魂,其应当存在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达成此,各教师就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在教学培养中的重要价值,并合理根据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寻求更可行的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李宾.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江西教育, 2015, 000(012):59-59.
[2]佘激越.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717(12):271-271.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之一,在我国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着数不清的文化传承,但是,近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之下,祖国的新生代群体开始盲目崇洋,只知道外国的各类文化习俗,却不知道我国的文化传统。为唤起学生的文化基因,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做好文化的继承、融合、创新,各小学语文课教师就应该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以更易吸引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二、小学语文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种种实践表明,传统文化的弘扬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抓起,因此,各小学语文课教师就应该主动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认清传统文化与课堂融合的重要性: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三观养成阶段,此时期的学生极容易因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等的影响而出现各种思想、品德问题,继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在传统文化里就恰好有许多正确的品格内涵,在这些文化的学习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会自然得到相应浸润;其次,我国要想更好与世界交融,就必须具备自己的文化,在世界文化长廊中,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也的确吸引着不同国家人们的关注,像许多国家中就设立了孔子学院等等,这都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已经走向了世界,因此,各小學阶段的学生要想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要想与世界人民在文化方面进行平等的沟通,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学习传统文化,坚定文化信仰。
三、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全面融合途径
(一)识字课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方法
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识字课中,学生接触到的简单汉字又被称之为我国文化的“活化石”,其中均承载着巨大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很多小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他们而言,识字不过是教师的任务,是语文的需求,是生活的需要【1】。基于此,各教师在进行识字课教学时,就应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将枯燥的汉字识记变成有趣的传统文化学习,继而提高学生识字学习的效率,唤起学生传统文化的初步意识。如在“虹”字学习里,这个字的偏旁部首是“虫”字,组词一般为“彩虹”,这对学生而言就并不好理解,五颜六色的彩虹和虫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一些学生就会在写字时将其错写为“红”,这时,教师就应该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说文解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述“虹饮于间”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明白“我国古代人民认为彩虹是一条大龙在弯着身子喝水,龙又被称作大虫,所以彩虹的虹字才为虫子旁”,这种方式较传统的死记硬背而言更为新颖,在实际教学里,此种模式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汉字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探索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目标汉字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再如在“司”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人物“司马光”,通过讲述人物故事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汉字记忆,像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一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这一故事的倾听中,一方面学生能获得相应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避免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枯燥感的产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人物故事培养学生像随机应变、勇敢等品质,继而实现学生文化、知识、素质的共同成长。
(二)阅读课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方法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热衷于使用照本宣科式的方法,将完整的阅读文本分成一个个小知识点,让学生从这些知识点中学习汉字、寻找主旨等,这种方法对于生性活泼的小学生而言难免过于无趣。事实上,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里,每一篇阅读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都具有一定的优秀文化元素,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时,各教师也应该注意传统文化的融合,以探索、逐趣的方式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带动下进行语文阅读的深度学习。像在《藏戏》一课的教学里,教师也可以沿用这种模式为学生讲解西藏的这一项传统艺术,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内陆的学生来说,西藏这片净土显得非常神秘,而若教师能够以此唤起学生好奇心的话,就能将学生对神秘的向往转移到对课文的学习上来,在实际教学里,教师可以先通过故事、习俗讲解的方法讲述藏戏,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以此让学生更深刻、直观的认识藏戏,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搜寻其他民族的特色节日,此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我国浩瀚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能够提升课文魅力,打造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三)古诗词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里,古诗词占据着非比寻常的地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其它课程而言也更为纯粹,通过古诗词,学生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站在一起,进行一场心灵上的沟通【2】。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里,各教师也可以通过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将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传统习俗、历史风貌等,结合作者特点与创作背景,进行综合的讲述,以此让学生能够切身从作者的角度认识古诗词,继而产生继续学习古诗词、主动传承传统文化的意愿。如在《墨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学生先前学习过的同为梅花题材的古诗《雪梅》结合起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讲述其中的文化精髓,像《墨梅》是诗人王冕写于元末时期,这首诗明面上赞扬的是梅花的不求人夸,实则是为了表现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想法,而《雪梅》则主要为了表现人的各有所长。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两首诗的不同内涵为学生讲述不同的文化品格,以此在提高学生诗词认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品格的全面成长,继而切实实现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四、结束语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更好屹立于世界的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辛苦涵养出来的魂,其应当存在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达成此,各教师就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在教学培养中的重要价值,并合理根据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寻求更可行的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李宾.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江西教育, 2015, 000(012):59-59.
[2]佘激越.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717(12):27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