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具有突出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的学科特殊性出发,在分析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原因的基础上,对相应的培养的现存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致力于从外在指导和内在养成两个角度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路径
  1.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科学,是面向社会面向人的研究,不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更具必然性和规律性,所以需要研究者们具备更加敏锐的“问题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来讲又具有其特殊性,即较强的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也可能导致“问题意识”过于浓厚而不利于其完整性的理论建构和长远性的学科发展。因此,在强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与“问题意识”培养的要求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和增强“问题意识”并且在此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工具性价值与本体性价值的关系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特别是研究生培养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2.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原因分析
  2.1“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伟大实践的迫切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是实践需要。“不回避问题,不掩盖问题”,这是习总书记对社会科学研究提出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培养既具有世界眼光又拥有中国情怀,而且能够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作为社会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提出了实现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研究范式的转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社会问题、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和解决。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回答的需要。
  2.2“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必然要求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要求。关注社会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探寻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比较突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进行研究不是为了纯粹的理论建构,而是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是要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回答的,所以只有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本性价值。
  2.3“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
  “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目的和方向,使研究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能有一个主干脉络,能够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思考,有利于提高搜集、处理资料的效率和质量,能够聚集爆发式的力量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建构能力。此外,学术研究一个巨大的生命力源泉就是“创新”,而研究生教育正处于知识的学习和输出阶段,在这个阶段正确引导研究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性思维具有其他时期不具有的独特价值。而且只有正确树立“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够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排除“假问题”,找到“真问题”,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3.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一些错误倾向
  第一,部分研究“问题意识”混沌,问题界定不清。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点是跨领域研究,从学习研究的规律来看,只有建构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有价值的具有批判性和前瞻性的问题。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甚至一些专业研究者的一个最突出的不足就是“泛而不清、泛而不精`”。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汇集了各个专业的研究者,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不 合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认识不全面等问题,使得他们扰乱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个“研究生态”,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注意学科界限,不具备专业性。这对于处于知识储备阶段的研究生树立科学的“问题意识”、提出“真问题”、准确界定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来说是一种误导。
  第二,部分研究对“问题意识”的把握出现异化,理论根基不够扎实。首先,从研究的内容看,学术研究应该保持自身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规范性和专业性,“与时俱进”不等于与现实社会热点的“亦步亦趋”,不能为迎合时政热点而忽视了整个学科的“全局观”,忽视了“元理论”的研究和建构,“问题意识”与“学理意识”并不是分裂开来的,两者是相互启发,相互支撑的。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队伍来看,近年来活跃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的主体研究人员,党政工作人员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作经验交流型的,而非理论研讨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当前的研究缺乏理论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后劲、发展前景受到限制。
  3.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不足
  第一,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中对“问题意识”的引导不够重视。当前各高校建設响应党和教育部的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和学习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不完善、科学。由于师资力量与招生人数的失衡,导致相关专业课程开设只重理论基础学习,学习形式也与本科阶段“灌输式”的理论基础学习没有拉开层次,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形成科学的指导。
  第二,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自身“问题意识”淡薄、混沌。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自身来讲,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并没有形成高层次研究人才的自觉,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只是重视细枝末节,重视专业术语、范畴等“是什么”问题的理解,而不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启发”,理论学习中“问题意识”意识比较单薄,论文写作中又与“社会热点”亦步亦趋。再加上很多研究生出于“投机心理”,出于对学位的社会附加效应的追求,所以使得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不能以“研究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能自觉培养科学的“问题意识”   所以从研究生培养策略和研究生自身学习来看,“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路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于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立足本专业的根基,能够找到本专业领域的“真问题”。
  4.1要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要求的基础上,在深厚的理论根基上培养“问题意识”
  第一,把握好跨学科研究的“度”,在学术研究中分清“主次”,严守一定的学科边界。任何一个学科的专业人才的问题意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必然有一定規范要求和边界,除了专业要求外,国家也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等相应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研究对象和基本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问题意识应该建立在相应学科规范要求的基础上。
  第二,扎根专业理论,在对充分夯实理论根基的基础上把握社会现实中的前瞻性问题。任何学科都需要推进理论的升华,需要着眼于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专业人才的“问题意识”是其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的的逻辑起点。专业的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人才的培养需要强调其“问题意识”的形成。
  4.2加强方法指导,促进学院、导师的外在引导和学生的内在自觉的结合
  第一,加强“问题意识”培养的指导和训练,有意识地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相关学院、专业负责人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应当完善课程设置,开设相关问题与方法的专业课程,并且注重对此类课程实效的考察和评估,避免“形式化”和“泛泛而谈”。特别导师在对学生更深入的交流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发问”、获取和组织材料、展开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研究范式。
  第二,研究生加强“问题意识”的自我训练。
  首先要拓展知识广度,打好专业基础。一个人触及的领域越广泛,那他关注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广,也就越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应用科学,研究生在学习积累时更应当充分认识到本学科的性质特点,拓宽自身知识广度;一个人对某个领域的知识储备越丰富,那他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结构结构就会越合理,他的知识整合度和质量就会越高,就越能发现该领域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而越是解决深层次的核心的问题,他对该领域专业知识的结构就会越完善,如此就能形成良性的循环。
  其次,要注重学习方式。研究生作为该学科领域内较高层次的人才,应该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植“问题意识的生长点”,应该进行分析性的、研究性的、建构性的学习而不是像本科阶段一样止步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不能局限于课堂,受制于笔记。
  最后,要关注社会现实,与时俱进,激活“问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要立足于不断发展进步的现实状况,以现实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民族心理结构为“生长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郑秀芹,毛维国.社会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西部学刊,2018(08).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545.
  [3]汤志华,吕剑枫.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将现代陶瓷配饰设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陶瓷配饰的产生与发展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其次对陶瓷配饰设计的题材表现进行分类,最后对陶瓷配饰造型、装饰以及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关键词:陶瓷配饰;设计;装饰题材;表现  一、陶瓷配饰的产生与意义  陶瓷配饰作为陶瓷产品设计的一个门类,相比起陶瓷餐具、陶瓷茶具等处于主流地位的陶瓷产品设计,陶瓷配饰设计明显处于弱势。“陶瓷首饰”这一独立的概念源于法国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生产和管理一线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重任。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职业教育特点,根据专业特点来选择课程、结合学生实际来开展教学,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的身体,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困境及策略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每所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部内容,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组织开展德育工作,关注学生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此时,关注到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教学中,借助以微课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及思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形式创新,为课堂带来新变的同时推动教学开展。  关键词:高中德育;班主任;微课  前言  德育教育,是重要的“育人”环节,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却又经常
期刊
摘要:2020年,教育部发部了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本文认为:教师要树立自我发展意识,聚焦核心素养,探索教法改革,立足岗位需求,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我发展;岗位需求;职教特色;教法改革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职业
期刊
摘要:合唱指挥专业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不断通过舞台实践的训练,心理素质才能不断提升,有利于发展培养优秀的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  关键词:合唱指挥;舞台实践  舞台实践是合唱指挥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具备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升。舞台实践与合唱指挥专业之间存在着必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1]。  一、舞台实践与合唱指挥专业的
期刊
摘要:对于中职班主任来说,开展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中职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更为明显,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需要结合管理及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实施德育管理,从而进一步保证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本文便针对中职学生德育管理中管育并重模式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管育并重模式;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  引言  
期刊
摘要:如何引导孩子课外阅读,如何把读的书,转化孩子自己的东西,如何通过读书,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古典诗词阅读为例,从读什么,到怎么读,到读后有什么感悟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关键词:古诗词;文辞优美;家国情怀  学生在读书阶段,要扩大阅读量,中小学推荐阅读书籍很多,古典诗词、小学阶段的童话,中学阶段的世界名著、科普书籍、名人故事等等。面对海量书籍,作为家长,绝不是把书丢
期刊
摘要:美术作为陶冶孩子审美情趣的主要媒介,幼儿园美术课堂作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孩子个性化思维与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为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提高幼儿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本文从现在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对于培养幼儿的个性化思维有所裨益。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新思维  引言  美术活动是孩子认知、感知且体验美学艺术作品的主要活动,幼儿园美
期刊
摘要:在新形势下,网络科技不断发展,高校党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也进入互联网时代,本文对当前“网络育人”统战工作新平台进行分析,通过探讨如何完善和加强党外青年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要“以网制网”,形成新的“互联网+统战”模式,旨在更好地辅助高校党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统战;党外青年学生;易班  1 构建“网络育人”统战工作新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期刊
摘要:电影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它在满足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同时,又不断传递出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观,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20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传入天津,随着软件设施的不断改进和社会风气的推进,电影逐步成为民国时期天津人民的主导消费方式,并逐步为普通大众所共享。  关键词:电影;天津;都市  一、电影在天津的兴起  天津最早的电影短片是1900年法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