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文体,具有意境悠长、形散神聚的特征,多以叙事和抒情为主。游记作为散文中的一个分支,有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游记类散文收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但是,在初中阶段的一线教学中仍存在许多教师对游记类散文不够重视的现象。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游记类散文教学的定义、选文情况、重要性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提高一线教师对游记类散文教学的重视度,激发学生学习游记类散文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游记类散文教学;重要性
游记类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缜密的思维,深邃的思想,充沛的情感,促进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完善,审美能力的增强,文化的传承理解。初中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十分迷茫,他们正需要通过学习一些高质量的游记类散文来启迪他们思考,给予他们智慧。
一、游记类散文教学的相关概念
关于“游记”,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辞海》对游记的定位是:“游记是描写旅途中的见闻的一种散文。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呈现社会风尚、名胜古迹、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语言优美精炼,文风轻快生动。”梅新林主编的《中国游记文学史》中认为游记在内容上应具备的三个要素即所至、所见、所感。结合学者们对游记的定义,笔者认为游记是一种记录游踪、描写景观、抒发情感的,以书、记为主的散文样式。
游记类散文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欣赏文本中的自然美景、风土人情,学习散文的写作手法、表达技巧,体会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理想。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游记类散文的选文情况
纵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游记类散文主要包括古代游记散文和现代游记散文两大类。古代游记兴起于魏晋,在唐代不断发展完善,到了宋朝达到鼎盛,出现了苏轼、欧阳修等大家,明代开始复兴,清代渐渐衰变。选文的编排也是按照中国古代游记发展史的顺序,以单元为主题进行编排,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游记的特点和写法。八年级上册的游记以纯写景状物为主,八年级下册的游记则加入了抒情和叙事的成分,九年级的游记更加关注说理,学习的难度逐渐加大,这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三、游记类散文教学的重要性
游记的内容取自生活、贴近生活,利于学生理解接受。编入教材的选文或出自名家之手,或具有高超的描写技巧,或富含深刻的哲思,或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开展高效的游记类散文教学对初中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1.品味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古代游记散文多是篇幅短小、語言精练的文言文。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册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要求中提出“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知晓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品味精美语言,并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文言文比较生疏,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常见文言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等,逐步掌握一些文言常识、文言句式和文言法则,以便他们能够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
散文的语言多是优雅的,在赏析文本的过程中要善于炼字,积累写景的精彩语句。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泠泠”“嘤嘤”两个拟声词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一个“激”字足见泉水奔流而下的冲击力,鸟儿不停地鸣叫,一幅生机盎然、热闹祥和的图景跃然纸上。这样的句子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景色之美,更能体会到语言的感染力。
2.细读文本,提升思维能力
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要求中提出:“借助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观赏山川景物的秀美,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赏析写景的语段,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品读抒情的语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郦道元正是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写出三峡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欧阳修正是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写出山中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捕捉细微的变化。在赏析《答谢谢中书》时,学生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体验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与天空对话;奔流不停的溪流,总有讲不完的话;两岸形形色色的石壁,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妖娆。清晨时分,猿猴和鸟儿在对话,夕阳西下之时,水中的鱼儿也想跃出水面,欣赏这盛世美景。
在品读《记承天寺夜游》时,我们要学习苏轼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哲学思维。事物是永远向前发展的,坚定必胜的信念,终究会取得成功。苏轼被贬时情绪跌入低谷,他便月夜游寺,想要从美景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治愈精神的伤痛。
3.鉴赏文本,提高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时期,选入教材中的游记类散文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学生学习游记类散文,可以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的情感、胸怀天下的情怀、自强不息的干劲,这都会成为学生前行路上的宝贵财富。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呈现了一派政治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景象,这是陶渊明表达的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种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影响着学生的审美体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中学生。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把爱国主义深入骨髓,融入血脉。初中生要时刻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化动力为努力,为自己的人生书写奇迹。梁衡的《壶口瀑布》中,通过描写黄河水的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永不服输、无往不胜的民族精神。这启示中学生们要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培养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大丈夫精神。
4.包罗万象,拓宽文化视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要求“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游记类散文不仅给我们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更给我们带来一场缤纷多彩的文化盛宴。学习游记类散文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在古代游记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书记载了上千条河流的状况以及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学习《三峡》一文时,提前查阅关于三峡的资料,加大学生对三峡地理状况的了解。观看《三峡》的纪录片,搜集三峡的图片,欣赏三峡的美景。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古城秀丽的风景、丰富多彩的文化。跟随一滴水,我们看到了华美的宫殿,茶马古道的马帮汉子,依水而生的东巴文明。那些古镇的街道、水车、小桥都在水滴的浸润里流淌向世人。在文本中我们游览了一个自然的丽江、文化的丽江让人心驰神往的丽江。学习这篇美文,更加激发了学生们去丽江旅行的欲望。
5.学以致用,提升写作水平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认识世界、增长见识的方式。初中生正是有大把光阴去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好时候。作为教师,要通过教学游记类散文,让学生写出有价值的游记去记录美好生活,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教会学生关注游记的游踪和视角。有的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有的则是定点观察景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以“一滴水”的视角,移步换景,为我们展现了丽江的寧静别致、天人合一。学生在写游记时应灵活切换顺序和视角,让读者明了作者的路线和游踪。其次,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写作手法。《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出月光澄澈透明的静态美,“藻、荇交横”写出水草摇动的动态美,这一静一动,构造出唯美意境。这里启示学生们在平常的练笔中要细心观察,善于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再者,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为了排遣因被贬而产生的苦闷情绪,他寄情山水,探寻偏远之地。全文极力地描写小石潭环境的静穆,来表达自己的悲惨遭遇。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游记类散文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抹靓丽风景,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于中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游记类散文,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山水的秀丽,了解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百科知识;体会文人墨客的思想和处世的态度;学习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精彩词句,助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游记类散文教学,深度挖掘其中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辞海编纂委员会编纂.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063.
[2]梅新林、俞樟华.中国游记文学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河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游记类散文教学;重要性
游记类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缜密的思维,深邃的思想,充沛的情感,促进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完善,审美能力的增强,文化的传承理解。初中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十分迷茫,他们正需要通过学习一些高质量的游记类散文来启迪他们思考,给予他们智慧。
一、游记类散文教学的相关概念
关于“游记”,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辞海》对游记的定位是:“游记是描写旅途中的见闻的一种散文。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呈现社会风尚、名胜古迹、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语言优美精炼,文风轻快生动。”梅新林主编的《中国游记文学史》中认为游记在内容上应具备的三个要素即所至、所见、所感。结合学者们对游记的定义,笔者认为游记是一种记录游踪、描写景观、抒发情感的,以书、记为主的散文样式。
游记类散文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欣赏文本中的自然美景、风土人情,学习散文的写作手法、表达技巧,体会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理想。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游记类散文的选文情况
纵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游记类散文主要包括古代游记散文和现代游记散文两大类。古代游记兴起于魏晋,在唐代不断发展完善,到了宋朝达到鼎盛,出现了苏轼、欧阳修等大家,明代开始复兴,清代渐渐衰变。选文的编排也是按照中国古代游记发展史的顺序,以单元为主题进行编排,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游记的特点和写法。八年级上册的游记以纯写景状物为主,八年级下册的游记则加入了抒情和叙事的成分,九年级的游记更加关注说理,学习的难度逐渐加大,这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三、游记类散文教学的重要性
游记的内容取自生活、贴近生活,利于学生理解接受。编入教材的选文或出自名家之手,或具有高超的描写技巧,或富含深刻的哲思,或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开展高效的游记类散文教学对初中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1.品味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古代游记散文多是篇幅短小、語言精练的文言文。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册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要求中提出“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知晓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品味精美语言,并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文言文比较生疏,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常见文言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等,逐步掌握一些文言常识、文言句式和文言法则,以便他们能够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
散文的语言多是优雅的,在赏析文本的过程中要善于炼字,积累写景的精彩语句。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泠泠”“嘤嘤”两个拟声词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一个“激”字足见泉水奔流而下的冲击力,鸟儿不停地鸣叫,一幅生机盎然、热闹祥和的图景跃然纸上。这样的句子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景色之美,更能体会到语言的感染力。
2.细读文本,提升思维能力
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要求中提出:“借助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观赏山川景物的秀美,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赏析写景的语段,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品读抒情的语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郦道元正是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写出三峡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欧阳修正是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写出山中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捕捉细微的变化。在赏析《答谢谢中书》时,学生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体验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与天空对话;奔流不停的溪流,总有讲不完的话;两岸形形色色的石壁,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妖娆。清晨时分,猿猴和鸟儿在对话,夕阳西下之时,水中的鱼儿也想跃出水面,欣赏这盛世美景。
在品读《记承天寺夜游》时,我们要学习苏轼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哲学思维。事物是永远向前发展的,坚定必胜的信念,终究会取得成功。苏轼被贬时情绪跌入低谷,他便月夜游寺,想要从美景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治愈精神的伤痛。
3.鉴赏文本,提高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时期,选入教材中的游记类散文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学生学习游记类散文,可以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的情感、胸怀天下的情怀、自强不息的干劲,这都会成为学生前行路上的宝贵财富。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呈现了一派政治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景象,这是陶渊明表达的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种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影响着学生的审美体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中学生。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把爱国主义深入骨髓,融入血脉。初中生要时刻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化动力为努力,为自己的人生书写奇迹。梁衡的《壶口瀑布》中,通过描写黄河水的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永不服输、无往不胜的民族精神。这启示中学生们要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培养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大丈夫精神。
4.包罗万象,拓宽文化视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要求“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游记类散文不仅给我们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更给我们带来一场缤纷多彩的文化盛宴。学习游记类散文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在古代游记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书记载了上千条河流的状况以及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学习《三峡》一文时,提前查阅关于三峡的资料,加大学生对三峡地理状况的了解。观看《三峡》的纪录片,搜集三峡的图片,欣赏三峡的美景。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古城秀丽的风景、丰富多彩的文化。跟随一滴水,我们看到了华美的宫殿,茶马古道的马帮汉子,依水而生的东巴文明。那些古镇的街道、水车、小桥都在水滴的浸润里流淌向世人。在文本中我们游览了一个自然的丽江、文化的丽江让人心驰神往的丽江。学习这篇美文,更加激发了学生们去丽江旅行的欲望。
5.学以致用,提升写作水平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认识世界、增长见识的方式。初中生正是有大把光阴去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好时候。作为教师,要通过教学游记类散文,让学生写出有价值的游记去记录美好生活,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教会学生关注游记的游踪和视角。有的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有的则是定点观察景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以“一滴水”的视角,移步换景,为我们展现了丽江的寧静别致、天人合一。学生在写游记时应灵活切换顺序和视角,让读者明了作者的路线和游踪。其次,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写作手法。《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出月光澄澈透明的静态美,“藻、荇交横”写出水草摇动的动态美,这一静一动,构造出唯美意境。这里启示学生们在平常的练笔中要细心观察,善于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再者,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为了排遣因被贬而产生的苦闷情绪,他寄情山水,探寻偏远之地。全文极力地描写小石潭环境的静穆,来表达自己的悲惨遭遇。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游记类散文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抹靓丽风景,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于中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游记类散文,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山水的秀丽,了解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百科知识;体会文人墨客的思想和处世的态度;学习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精彩词句,助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游记类散文教学,深度挖掘其中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辞海编纂委员会编纂.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063.
[2]梅新林、俞樟华.中国游记文学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