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后三者的重要性和被重视程度,从专家学者及教师的研究中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听”的能力训练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导致了在学生中存在着听不清、听不进、听不懂的学习盲区。现在的社会在日益发展,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是离不开“听”的,这对人的听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所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在教学中“听”的能力教学有什么特点呢?如何去训练学生,使他们“听”的能力得到提高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从各个环节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有了一些心得。
1 “听”的教学特点:
1.1 “听”的教学具有层次性。教师对于学生“听”的能力训练不可操之过急、要求过高,而应该由低到高,注意层次,循序渐进。由于语音传递缺乏持久性,听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听懂、记住、理解,这就要求听话人具有注意力、反应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而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听的能力内容。所以,对听的教学应该体现由低而高的层次,要求学生先从听清到听懂,再提高到听记、听写、听评、听析等方面的能力。
1.2 “听”的教学具有广泛性。我国的教育学家蔡元培老先生早就提出“兼容并包”的观点。开展听的教学,能够兼对说话、阅读、写作及思考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因此,在进行听的能力训练时,并不只是单一方面的听的能力训练,而是广泛的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听语文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1.3 “听”的教学具有主动性。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自己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懂得自我学习的方法。听的教学,与其它方面的语文教学相比,具有更为自由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的教学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受限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自觉的伸长自己的耳朵。
2 “听”的教学方法
2.1 听一听,说一说。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听”是“说”的基础,听的不好就无法张口说了。在日常生活中,“听”的应用也相当广泛,学习、生活、社交等都离不开听说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与他人对话交谈时,能仔细听对方的说话内容,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的意思去“说”,和人进行交流。边听边说,能听才会说,以听来带动说,用说来训练听。
一次,我组织学生开展小记者活动,请来一位抗日老战士做报告。要求学生认真听,根据听到的内容,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访问。学生听的用心,提出的问题也有意义,会场的气氛很热烈,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因此,听一听,再说一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在语文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听,养成听的好习惯。
2.2 听一听,记一记。学生在听话时往往会漫不经心,似听非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听不清楚,记得含糊,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他们能专心致志的听,边听边记,使听的能力得到锻炼。
比如运用开展学习竞赛的方式,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成语接龙。第一位同学说一个成语;第二位同学要重复上一位同学的成语后,再说一个成语;第三位同学则重复上两个成语后,再加上一个新的成语。以此类推,看看哪一个小组传递的人数最多,说的成语最多,哪个小组就取得胜利。这样,在游戏中,要求学生边听边记,既锻炼了听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的听觉十分有好处。
2.3 听一听,评一评。这种听辩评议,主要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话。在听的过程中,辨析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向,能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话外之意,并且要求学生在听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评议。这一训练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鉴赏性的听力训练。比如选取名家名篇中的精美片段,或者诗歌、相声、电影剧本,还可以拿学生喜爱的歌曲的歌词作为训练的材料。组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鉴赏和评议。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
一次,我利用语文阅读课开展了“流行音乐,我主张”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唱出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学生听后,要求他们针对歌词的语言、内容、意境等方面进行评议。分清楚优与劣,学生也意识到流行的并不全是最好的,听也应有所取舍。这样,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中,有效地提高了听的能力。
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方法很多,训练方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采取各种的方式进行。相信经过努力,注意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是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的。
在中学阶段,教师应该注意进行听的能力训练,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疑是有意义的。语文教师要去追寻那“被遗忘的角落”,在第一时间把学生的耳朵叫醒!
收稿日期:2012-04-02
那么,在教学中“听”的能力教学有什么特点呢?如何去训练学生,使他们“听”的能力得到提高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从各个环节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有了一些心得。
1 “听”的教学特点:
1.1 “听”的教学具有层次性。教师对于学生“听”的能力训练不可操之过急、要求过高,而应该由低到高,注意层次,循序渐进。由于语音传递缺乏持久性,听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听懂、记住、理解,这就要求听话人具有注意力、反应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而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听的能力内容。所以,对听的教学应该体现由低而高的层次,要求学生先从听清到听懂,再提高到听记、听写、听评、听析等方面的能力。
1.2 “听”的教学具有广泛性。我国的教育学家蔡元培老先生早就提出“兼容并包”的观点。开展听的教学,能够兼对说话、阅读、写作及思考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因此,在进行听的能力训练时,并不只是单一方面的听的能力训练,而是广泛的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听语文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1.3 “听”的教学具有主动性。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自己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懂得自我学习的方法。听的教学,与其它方面的语文教学相比,具有更为自由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的教学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受限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自觉的伸长自己的耳朵。
2 “听”的教学方法
2.1 听一听,说一说。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听”是“说”的基础,听的不好就无法张口说了。在日常生活中,“听”的应用也相当广泛,学习、生活、社交等都离不开听说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与他人对话交谈时,能仔细听对方的说话内容,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的意思去“说”,和人进行交流。边听边说,能听才会说,以听来带动说,用说来训练听。
一次,我组织学生开展小记者活动,请来一位抗日老战士做报告。要求学生认真听,根据听到的内容,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访问。学生听的用心,提出的问题也有意义,会场的气氛很热烈,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因此,听一听,再说一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在语文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听,养成听的好习惯。
2.2 听一听,记一记。学生在听话时往往会漫不经心,似听非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听不清楚,记得含糊,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他们能专心致志的听,边听边记,使听的能力得到锻炼。
比如运用开展学习竞赛的方式,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成语接龙。第一位同学说一个成语;第二位同学要重复上一位同学的成语后,再说一个成语;第三位同学则重复上两个成语后,再加上一个新的成语。以此类推,看看哪一个小组传递的人数最多,说的成语最多,哪个小组就取得胜利。这样,在游戏中,要求学生边听边记,既锻炼了听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的听觉十分有好处。
2.3 听一听,评一评。这种听辩评议,主要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话。在听的过程中,辨析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向,能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话外之意,并且要求学生在听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评议。这一训练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鉴赏性的听力训练。比如选取名家名篇中的精美片段,或者诗歌、相声、电影剧本,还可以拿学生喜爱的歌曲的歌词作为训练的材料。组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鉴赏和评议。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
一次,我利用语文阅读课开展了“流行音乐,我主张”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唱出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学生听后,要求他们针对歌词的语言、内容、意境等方面进行评议。分清楚优与劣,学生也意识到流行的并不全是最好的,听也应有所取舍。这样,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中,有效地提高了听的能力。
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方法很多,训练方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采取各种的方式进行。相信经过努力,注意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是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的。
在中学阶段,教师应该注意进行听的能力训练,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疑是有意义的。语文教师要去追寻那“被遗忘的角落”,在第一时间把学生的耳朵叫醒!
收稿日期:201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