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比工业清洁、比农业效益高,从行业分类来说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同时它既是经济产业,又是文化事业,具有文化性质,可以表现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旅游业通过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有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的发展,对刺激地方经济有较大作用。因此旅游业具有着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现实条件下,发展旅游业是开发文化遗产经济学价值的优先选择方式之一。
旅游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方式。历史文化遗产则是特殊的旅游资源。只有抓住本地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才能使本地区的旅游事业独具特色,才能吸引众多的旅游者,满足游客的需求。
一、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国家、民族、城市、社区的共同文化记忆,所具有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衍生出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推动了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繁多、分布广泛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旅游价值。可以激发人们对世界遗产的热爱、赞赏和尊重,让人们直接聆听自然和历史的声音,达到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开启灵感的目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历史文化遗产更能吸引旅游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对游客确定出行地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遗产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诸多文化遗产地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的同时,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得到极大提升。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和开发程度,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相应地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起到导向作用。更好地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可以让公众认识遗产,充分发挥其历史、社会、文化、精神等功能。于是,基于文化遗产资源建立起的博物馆也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同样具有历史原真性(或真实性)的感觉和精神的传播作用。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整体的、活态的。
二、赤峰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契丹辽文化
赤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相接,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相邻,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距北京和东北工业城市沈阳约500公里左右。赤峰有8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赤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面积广,优势在于它是一个文化的有机体,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赤峰历史上影响大、留下遗物最丰富的辽代契丹文化,是赤峰旅游重要的基础。
契丹族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是一个贡献多、影响大并创造过辉煌成就的优秀民族之一。其建立的契丹辽王朝疆域东至日本海,西到今黄河河套,南到今河北中部、山西北部,北至外兴安岭以北的地区。设五京(上京临潢,今林东;中京大定,今宁城;东京辽阳;南京析津,今北京;西京大同)、六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兴中府)以统治全国。金将灭辽,辽宗室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领部众西迁,在起儿漫称帝,在今伊犁河西建都虎斯斡耳朵,称为西辽,疆域包括今新疆及其邻近地区。1218年被蒙古所灭。
延续政权近300年的契丹辽王朝,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赤峰是契丹族崛起并发展壮大的地方,这里的辽代遗存和文物保存最多,也最完整。契丹辽时期的墓葬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阿旗罕苏木苏木朝格图山的耶律羽之家族墓群;辽墓中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哲里木盟的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反映辽代社会早期高超的绘画水平的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乡的宝山壁画墓等。这些均占有重要地位。
赤峰的契丹辽时期标志性的建筑也很丰富: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的西北部的耶律阿保机四辈先人的出生之地辽祖州、辽太后及述律后的陵寝所在的辽祖陵;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的辽圣宗、兴宗及道宗三代皇陵的奉陵邑庆州和三帝的庆陵等;佛教建筑中上京的召庙辽代石窟、上京附近的南北二塔、庆州城的西北角的辽代白色的佛塔、辽中京宁城天义镇的大明城等著名建筑。中京大明塔在高度上仅次于陕西省泾阳的崇文塔和河北省定州市的料敌塔,是全国第三高塔,体积为全国第一。
博物馆更是体现契丹辽文化的场所。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辽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藏有辽代文物170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7件,二级文物242件,三级文物263件。馆内永久性陈列“走近辽都——辽上京历史文物陈列”,全面介绍了辽上京的发展史,包括建城、政治、军事、农业、制瓷、冶金、对外交流、服饰、壁画、墓志、葬具等方面,直观再现了契丹文明。辽上京博物馆投入使用后,接待游客能力将达到每年1万人次以上。
赤峰的博物馆中契丹辽时期文物是陈列品中的主打品牌,馆内都设有标志契丹辽文化的展厅,藏有众多的这一时期的展品。
赤峰的契丹辽时期文化遗产举不胜举。赤峰是契丹辽历史文化的一个集中展示地,在历史文化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这些文化遗产为线索,形成了赤峰地区颇具契丹辽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线路。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是保证赤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抓住契丹辽文化特色是促进赤峰旅游业发展的主线
赤峰是中国北方文化古代沃土中的代表地区,是辽的发源地、辽的首都,有着任何一个草原地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资源。以赤峰地区的契丹辽历史文化资源为出发点,用文化带动旅游业是赤峰旅游业发展的主线。
历史文化旅游的灵魂是文化。现在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达到很高的要求—以追求愉悦精神、休闲身心等文化享受为主。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是旅游的过程。因此,文化因素已经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中。作为其资源基础文化遗产旅游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契丹辽文化旅游的主要区域是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尽管地理位置相对分散,但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穿插,每个地区的景点都值得一看。巴林右旗的辽上京庆州和庆陵、辽上京怀陵旅游加以赛罕乌拉圣山旅游、荟福寺、奇石馆、翁根山旅游、巴彦塔拉草原旅游等;巴林左旗的辽上京古城遗址、辽上京祖州和祖陵等景点。同时伴随着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风俗表演和旅游产品,形成一个全面的、丰富多彩的契丹辽文化旅游之路。
契丹辽文化综合价值高,是赤峰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融品质与内涵于一身。因为具有特色,也就具有了唯一性,也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更是大众的。用旅游的形式将历史文化遗产从较为小众化逐渐推广到大众化,成为大众的旅游。将历史上影响较大,遗址、遗物较丰富的契丹辽文化旅游作为主题,将“大辽王国故都”的赤峰展现给旅游者,循着契丹人的脚步,走过赤峰草原。弘扬草原文化,寻觅契丹族文化,会使赤峰地区的旅游业真正拥有特殊内涵,成为北方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方式。历史文化遗产则是特殊的旅游资源。只有抓住本地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才能使本地区的旅游事业独具特色,才能吸引众多的旅游者,满足游客的需求。
一、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国家、民族、城市、社区的共同文化记忆,所具有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衍生出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推动了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繁多、分布广泛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旅游价值。可以激发人们对世界遗产的热爱、赞赏和尊重,让人们直接聆听自然和历史的声音,达到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开启灵感的目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历史文化遗产更能吸引旅游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对游客确定出行地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遗产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诸多文化遗产地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的同时,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得到极大提升。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和开发程度,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相应地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起到导向作用。更好地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可以让公众认识遗产,充分发挥其历史、社会、文化、精神等功能。于是,基于文化遗产资源建立起的博物馆也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同样具有历史原真性(或真实性)的感觉和精神的传播作用。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整体的、活态的。
二、赤峰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契丹辽文化
赤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相接,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相邻,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距北京和东北工业城市沈阳约500公里左右。赤峰有8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赤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面积广,优势在于它是一个文化的有机体,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赤峰历史上影响大、留下遗物最丰富的辽代契丹文化,是赤峰旅游重要的基础。
契丹族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是一个贡献多、影响大并创造过辉煌成就的优秀民族之一。其建立的契丹辽王朝疆域东至日本海,西到今黄河河套,南到今河北中部、山西北部,北至外兴安岭以北的地区。设五京(上京临潢,今林东;中京大定,今宁城;东京辽阳;南京析津,今北京;西京大同)、六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兴中府)以统治全国。金将灭辽,辽宗室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领部众西迁,在起儿漫称帝,在今伊犁河西建都虎斯斡耳朵,称为西辽,疆域包括今新疆及其邻近地区。1218年被蒙古所灭。
延续政权近300年的契丹辽王朝,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赤峰是契丹族崛起并发展壮大的地方,这里的辽代遗存和文物保存最多,也最完整。契丹辽时期的墓葬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阿旗罕苏木苏木朝格图山的耶律羽之家族墓群;辽墓中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哲里木盟的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反映辽代社会早期高超的绘画水平的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乡的宝山壁画墓等。这些均占有重要地位。
赤峰的契丹辽时期标志性的建筑也很丰富: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的西北部的耶律阿保机四辈先人的出生之地辽祖州、辽太后及述律后的陵寝所在的辽祖陵;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的辽圣宗、兴宗及道宗三代皇陵的奉陵邑庆州和三帝的庆陵等;佛教建筑中上京的召庙辽代石窟、上京附近的南北二塔、庆州城的西北角的辽代白色的佛塔、辽中京宁城天义镇的大明城等著名建筑。中京大明塔在高度上仅次于陕西省泾阳的崇文塔和河北省定州市的料敌塔,是全国第三高塔,体积为全国第一。
博物馆更是体现契丹辽文化的场所。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辽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藏有辽代文物170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7件,二级文物242件,三级文物263件。馆内永久性陈列“走近辽都——辽上京历史文物陈列”,全面介绍了辽上京的发展史,包括建城、政治、军事、农业、制瓷、冶金、对外交流、服饰、壁画、墓志、葬具等方面,直观再现了契丹文明。辽上京博物馆投入使用后,接待游客能力将达到每年1万人次以上。
赤峰的博物馆中契丹辽时期文物是陈列品中的主打品牌,馆内都设有标志契丹辽文化的展厅,藏有众多的这一时期的展品。
赤峰的契丹辽时期文化遗产举不胜举。赤峰是契丹辽历史文化的一个集中展示地,在历史文化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这些文化遗产为线索,形成了赤峰地区颇具契丹辽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线路。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是保证赤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抓住契丹辽文化特色是促进赤峰旅游业发展的主线
赤峰是中国北方文化古代沃土中的代表地区,是辽的发源地、辽的首都,有着任何一个草原地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资源。以赤峰地区的契丹辽历史文化资源为出发点,用文化带动旅游业是赤峰旅游业发展的主线。
历史文化旅游的灵魂是文化。现在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达到很高的要求—以追求愉悦精神、休闲身心等文化享受为主。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是旅游的过程。因此,文化因素已经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中。作为其资源基础文化遗产旅游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契丹辽文化旅游的主要区域是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尽管地理位置相对分散,但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穿插,每个地区的景点都值得一看。巴林右旗的辽上京庆州和庆陵、辽上京怀陵旅游加以赛罕乌拉圣山旅游、荟福寺、奇石馆、翁根山旅游、巴彦塔拉草原旅游等;巴林左旗的辽上京古城遗址、辽上京祖州和祖陵等景点。同时伴随着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风俗表演和旅游产品,形成一个全面的、丰富多彩的契丹辽文化旅游之路。
契丹辽文化综合价值高,是赤峰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融品质与内涵于一身。因为具有特色,也就具有了唯一性,也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更是大众的。用旅游的形式将历史文化遗产从较为小众化逐渐推广到大众化,成为大众的旅游。将历史上影响较大,遗址、遗物较丰富的契丹辽文化旅游作为主题,将“大辽王国故都”的赤峰展现给旅游者,循着契丹人的脚步,走过赤峰草原。弘扬草原文化,寻觅契丹族文化,会使赤峰地区的旅游业真正拥有特殊内涵,成为北方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