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熹微的晨光中,我沿着泛青的石板路,穿行在历史老街平江路上。窄窄的河道穿街而过,座座石桥贯通两岸,岸边绿柳婆娑,花团丛簇。澄碧的河水缓缓流淌,摇橹船穿桥而过,船上游人悠然安坐,听船娘吟唱江南小调,脸上漾着闲恬的微笑。
这就是我梦中的姑苏老城,古巷小桥,流水人家,处处透着如诗画般的清雅风韵。这条南宋《平江图》上记载着的延传至今的老街,暗合了我对江南水乡的美好印记。
记得初次来苏州,正是最好的年纪。那时我读大学,临毕业前在上海某电厂实习,几个同学相邀出游,乘着绿皮火车到这里。适逢梅雨时节,一行人穿街绕巷,从烟雨朦胧中望山看水,游园林,访古桥,听路边老茶馆传出的评弹声。
渐渐地,我和他落在后面,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在雨雾里黯然滋长。巷子里遇见卖花的阿婆,篮筐里有串好的白兰花、茉莉花,他跑上前买了些递给我。那馥郁的香气缠绕着,飘荡着,像极了我们隐秘的心事。
毕业后,我们从同学变成恋人,接着结婚生女,一晃小半生过去。在无数的梦中,我漫步徘徊在幽长幽长的小巷,而再来苏州,竟相隔二十余年光阴。
正如倪弘毅的《重逢》中,那句“你尽有苍绿”,经年之后,起初的浓情深意在时光的浸染下,已成为朴素纯粹的亲情,如长在心上的青苔,化成一片苍绿。那深沉的苍绿中,有老爱情的味道,亦藏有苏州的气息。
这次到苏州,我们住进平江路附近胡同里的一家民宿,名为“前堂后院”。两层小楼由民居改建而来,修旧如旧,古朴中透着静雅,完好保留老建筑的苏式格局。每间客房都有好听的名字,采莲、心悦、竹露、萱草、穿花等,显现出诗意的细节之美。
晨起,沿胡同向前走一两百米,就到平江路老街。街边店铺林立,过了8点钟,路上游人多起来,挤挤挨挨,喧声沸沸,一番热闹繁华的人间盛景。
我喜欢朝老街的支巷里走走,扭身拐进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东花桥巷等等。弄堂里居住着枕河而居的老街人,清一色粉墙黛瓦的老宅旧院,青灰的外墙上有时光留下的斑驳痕迹。
街边拉家常的居民、水井边洗菜的妇人、穿蓝衫摇橹的船夫、桥头戏耍的孩子……这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生活里,处处透出安然自足的从容。
沿老街步行,拙政园、狮子林、耦园、随园皆相离不远。进入园中,目光所及,尽是苍绿。沿着幽曲小径兜绕一圈,看湖心凉亭,看庭院长廊,看假山鱼池,看竹林花间,几步一景,静美如画。园林布局精巧,温润而精致。
园林的精妙之处在花窗,有牡丹花、荷花、海棠花、梅花、竹节等图案,还有镂空而成的飞鸟、游鱼、走兽,又或是凤戏牡丹、鱼戏莲叶、喜上眉梢、松鹤延年等寓意吉祥的雕花,古风古韵,且构作精巧。
窗后是另一番更美的风景,芭蕉、竹石、蔓藤、花枝,半绽半隐,无限意趣,令人诧然之下,难免遐思翩飞。临窗望去,花影绰绰映在粉墙上,亦别有幽致。
想起贴书上的一句,“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园林更贴合中年人的心境,惯看秋月春风,有了阅历,有了沧桑,反而气蕴于内,自有一种清远深美的意味。
从园林出来,已是月色黄昏。沿青石小路朝回走,澄澈的月光落在河面上,鳞波闪动。老街上灯火阑珊,迷蒙夜色中,苏州人将从前慢的精致生活,延续到俗常日子的烟火里。
老街人懂得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将就,不凑和,他们舍得花时间和心思,巧手弄美味,在一箪食、一豆羹中,品味滋足味润、余韵悠长的生活。苏州老厨人的心思玲珑,也使得苏式小吃名扬天下。
走累了,寻一处小店坐下。点上些当地名吃,桂花赤豆糖粥、桂花鸡米头、泡泡小馄饨、酒酿小圆子、哑巴生煎……食物的香气在唇齿间弥漫,入口鲜香甘滑,令人回味许久。
这承载着苏州人记忆与情怀的美食,是萦绕在当地居民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也给予我这般外来客以妥帖的抚慰,令一日的疲累全消。
有的传统老店里,还可以边吃边听评弹,在一曲曲软哝清音中,体会美食与时光的缱绻交错。苏州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旧时又称说书、南词,那如雨滴般清润柔婉的声音,穿透数百年的光阴,依旧令每一位听书人醉心荡魄。
朱红色的老戏台上,桌两边坐着一男一女,男持三弦,女抱琵琶,彈唱曲目有《白蛇传》《珍珠塔》《玉蜻蜒》,是痴绝缠怨的爱情故事。我虽听不太懂唱词,但早已沉醉在那一唱三叹,以及轻拢慢捻的韵律里。
走出店时,空中飘起丝丝细雨。微雨落在身上,打湿了衣襟,而我神思飘忽,心仍沉在戏中。仿佛自己便是那为爱低眉的女子,倾心相许,偏又纠缠交错,迷失在时光巷陌里。戏里戏外,早已辨不清真假。
那夜我回到房间,斜倚在床边,听微雨敲窗,听雨打芭蕉,声声入韵,如一阙清词。夜雨潇潇中,烟雨如画的姑苏城,宛如白莲花般在我的心底盛开,瓣瓣流香。
这便是苏州,令我半生牵念,无限痴迷留恋的千年古城。那一份宁静淡然,是浸润在骨子里的风雅。让人来了便不忍离开,甘愿沉溺其间,静听风雨,淡看烟云,任时光悠悠然然地淌过。
这就是我梦中的姑苏老城,古巷小桥,流水人家,处处透着如诗画般的清雅风韵。这条南宋《平江图》上记载着的延传至今的老街,暗合了我对江南水乡的美好印记。
记得初次来苏州,正是最好的年纪。那时我读大学,临毕业前在上海某电厂实习,几个同学相邀出游,乘着绿皮火车到这里。适逢梅雨时节,一行人穿街绕巷,从烟雨朦胧中望山看水,游园林,访古桥,听路边老茶馆传出的评弹声。
渐渐地,我和他落在后面,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在雨雾里黯然滋长。巷子里遇见卖花的阿婆,篮筐里有串好的白兰花、茉莉花,他跑上前买了些递给我。那馥郁的香气缠绕着,飘荡着,像极了我们隐秘的心事。
毕业后,我们从同学变成恋人,接着结婚生女,一晃小半生过去。在无数的梦中,我漫步徘徊在幽长幽长的小巷,而再来苏州,竟相隔二十余年光阴。
正如倪弘毅的《重逢》中,那句“你尽有苍绿”,经年之后,起初的浓情深意在时光的浸染下,已成为朴素纯粹的亲情,如长在心上的青苔,化成一片苍绿。那深沉的苍绿中,有老爱情的味道,亦藏有苏州的气息。
这次到苏州,我们住进平江路附近胡同里的一家民宿,名为“前堂后院”。两层小楼由民居改建而来,修旧如旧,古朴中透着静雅,完好保留老建筑的苏式格局。每间客房都有好听的名字,采莲、心悦、竹露、萱草、穿花等,显现出诗意的细节之美。
晨起,沿胡同向前走一两百米,就到平江路老街。街边店铺林立,过了8点钟,路上游人多起来,挤挤挨挨,喧声沸沸,一番热闹繁华的人间盛景。
我喜欢朝老街的支巷里走走,扭身拐进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东花桥巷等等。弄堂里居住着枕河而居的老街人,清一色粉墙黛瓦的老宅旧院,青灰的外墙上有时光留下的斑驳痕迹。
街边拉家常的居民、水井边洗菜的妇人、穿蓝衫摇橹的船夫、桥头戏耍的孩子……这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生活里,处处透出安然自足的从容。
沿老街步行,拙政园、狮子林、耦园、随园皆相离不远。进入园中,目光所及,尽是苍绿。沿着幽曲小径兜绕一圈,看湖心凉亭,看庭院长廊,看假山鱼池,看竹林花间,几步一景,静美如画。园林布局精巧,温润而精致。
园林的精妙之处在花窗,有牡丹花、荷花、海棠花、梅花、竹节等图案,还有镂空而成的飞鸟、游鱼、走兽,又或是凤戏牡丹、鱼戏莲叶、喜上眉梢、松鹤延年等寓意吉祥的雕花,古风古韵,且构作精巧。
窗后是另一番更美的风景,芭蕉、竹石、蔓藤、花枝,半绽半隐,无限意趣,令人诧然之下,难免遐思翩飞。临窗望去,花影绰绰映在粉墙上,亦别有幽致。
想起贴书上的一句,“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园林更贴合中年人的心境,惯看秋月春风,有了阅历,有了沧桑,反而气蕴于内,自有一种清远深美的意味。
从园林出来,已是月色黄昏。沿青石小路朝回走,澄澈的月光落在河面上,鳞波闪动。老街上灯火阑珊,迷蒙夜色中,苏州人将从前慢的精致生活,延续到俗常日子的烟火里。
老街人懂得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将就,不凑和,他们舍得花时间和心思,巧手弄美味,在一箪食、一豆羹中,品味滋足味润、余韵悠长的生活。苏州老厨人的心思玲珑,也使得苏式小吃名扬天下。
走累了,寻一处小店坐下。点上些当地名吃,桂花赤豆糖粥、桂花鸡米头、泡泡小馄饨、酒酿小圆子、哑巴生煎……食物的香气在唇齿间弥漫,入口鲜香甘滑,令人回味许久。
这承载着苏州人记忆与情怀的美食,是萦绕在当地居民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也给予我这般外来客以妥帖的抚慰,令一日的疲累全消。
有的传统老店里,还可以边吃边听评弹,在一曲曲软哝清音中,体会美食与时光的缱绻交错。苏州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旧时又称说书、南词,那如雨滴般清润柔婉的声音,穿透数百年的光阴,依旧令每一位听书人醉心荡魄。
朱红色的老戏台上,桌两边坐着一男一女,男持三弦,女抱琵琶,彈唱曲目有《白蛇传》《珍珠塔》《玉蜻蜒》,是痴绝缠怨的爱情故事。我虽听不太懂唱词,但早已沉醉在那一唱三叹,以及轻拢慢捻的韵律里。
走出店时,空中飘起丝丝细雨。微雨落在身上,打湿了衣襟,而我神思飘忽,心仍沉在戏中。仿佛自己便是那为爱低眉的女子,倾心相许,偏又纠缠交错,迷失在时光巷陌里。戏里戏外,早已辨不清真假。
那夜我回到房间,斜倚在床边,听微雨敲窗,听雨打芭蕉,声声入韵,如一阙清词。夜雨潇潇中,烟雨如画的姑苏城,宛如白莲花般在我的心底盛开,瓣瓣流香。
这便是苏州,令我半生牵念,无限痴迷留恋的千年古城。那一份宁静淡然,是浸润在骨子里的风雅。让人来了便不忍离开,甘愿沉溺其间,静听风雨,淡看烟云,任时光悠悠然然地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