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已不再是写入大纲的空话,而是语文教师深化教改、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文道统一”,这历来是语文教学首要的教学原则,美育是它的重要思想内涵。特别是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扩大对外开放无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然而,也无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腐败的东西,事物往往是美丑、善恶、好坏想杂,鱼目混珠。这对于正在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又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最容易被诱惑。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美育因素,从根本上重视和加强审美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教师所不可推卸的一项神圣职责。
  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美育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师学生教材这三方面的因素。审美教育也不例外。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审美教育活动的具体的组织者、操作者、管理者,全局性的辐射教材与学生,并起着双向交互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审美教育质量的高低,与语文教师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教材,即现行通用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都是美的物质载体,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活动的主要材料。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对审美技能的获取,都必须借助于教材这一中介媒体来完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审美教育活动中,主要指向的也就是学生。在小学,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在中学,特别是初级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情感等的变化最明显。所以,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结合审美教育的直觉性、形象性、感染性等特点,“寓教于乐”,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把钥匙。
  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认真挖掘美育因素。教材是美育因素的载体,美育因素在教材中常常隐藏在内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果不深入研究教材,不借助与具体的语言材料而只是空谈理论,即使是讲得口干舌燥,那也是徒劳的。只有凭借手头的现实材料对学生深入浅出地启发和诱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通用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所收课文不论文学名著还是一般的实用文体,像《荷塘月色》、《中国石拱桥》、《春》、《孔乙己》、《怀疑与学问》等,都是久传不衰的文质兼美的名篇常常将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语言美融为一炉。只要语言文字所能够描绘并加以表达的真、善、美或假、恶、丑,都能得到异彩纷呈的表现。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对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美的真谛,为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美育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比如说,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苏州园林》、《荷塘月色》、《岳阳楼记》、《春夜细雨》、《游褒禅山记》等课文,就应抓住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去领略自然美;教学《纪念白求恩》、《语言的演变》等课文,就应抓住中心意思引导学生去欣赏社会美;教学《我的老师》、《故乡》、《小橘灯》、《母亲》等课文,就应抓住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美……总之,课文中的美育因素处处有之,只要认真去分析和研究,文章中那些绚丽迷人的自然美、深刻感人的社会美、血肉丰满的形象美、丰富多彩的语言美等等,自然会跃然于纸上的。
  再次,灵活确定方法,切实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课文中的美育因素,同其它美的东西一样,都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等特点,都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都是通过形、色、味等物质材料构成一种物质材料来感染读者的。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之美,作者并没有止于王熙凤的评价:“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而是具体描绘了一副如花似玉的体态来感染读者的:“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一个鲜明具体的病态美少女形象便足以让人们去欣赏了。又如茅盾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典范名篇,人们百读不厌,其原因恐怕就在于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了白杨树的内质美。由此可以得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紧扣美育因素的特点,确定既生动活泼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教学《回延安》、《回忆我的母亲》、《周总理,你在哪里》等感情炽烈的课文时,就宜采用诵读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借助朗读、听音乐等手段,把学生引入特殊的情境氛围,先感知美的表象,再指导学生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最后还要使学生驾驭情境,从而诱发审美动因。又如,当教学《春》、《荷塘月色》等词句优美的课文时,就宜采用词句品味教学法进行,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不仅要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感受到美的愉悦,还要使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对其进行鉴赏和评价,从而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再如,当教学《背景》、《故乡》、《守财奴》、《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人物鲜明的课文时,可采用模仿借鉴教学法进行,在学生对作品中的某一艺术形象感受得比较深刻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动口动手,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让他们在美的表达中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最后,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进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就是语文美育的集中表现。而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课审美教育的成败。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语言重复啰嗦的教师上语文课,他的学生不是产生厌烦心理,就是渐渐变得“婆婆妈妈”起来。相反,一个美学素养高的语文教师给学生上课,不但能调动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更为重要的还能使学生丰富语文知识,净化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塑造美的心灵。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当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不论仪表和语言,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板书,都要达到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境界,这才能为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美,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体现。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进行审美教育需要教师去研究,去探索。随着内因和外因的变化和转移,美的内容与形式也总是不断变化和革新的。语文美育同样不能因循守旧或千篇一律,应当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特色和教师、学生、教材特色的新途径。
其他文献
当前,我们党进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也须跟紧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反思自身问题,寻求解决路径,搞好党建党内工作.学生群体是党组织的后备力量,学生党
【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塑造人格、提升综合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学  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学习主动性较差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
期刊
目的:通过对心脏介入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态的评估,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负性心理的程度及类型,并运用个体化综合干预方式对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干预措施对患者
【摘要】多媒体以其庞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接的感官刺激迅速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应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探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从而探究申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目的特点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
语文教学必须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传承文明、播撒智慧,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的贡献。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呢?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着重谈以下几点:  1、通过导入课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
期刊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目标也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如果不让学生多朗读课文,而淋漓尽致地解剖课文,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很难提高;如果发挥了朗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在教学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