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导课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fc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导课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导课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精彩的导课,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经过反复实践、多方借鉴、不断总结,发现高中数学课堂的引入也是有多种模式可循的。在设计引入问题时,不管怎样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到以下四个环节:①“描述”:“我是怎样设计的”;②“领悟”:“我这样设计意味着什么”,寻找隐藏在设计背后的假说、观念等;③“正视”:“我怎么会这样设计”,以了解自己的假说、观念或设计活动中的其他因素;④“改造”:“我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问题设计”,寻求完善创造性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一、类比引入
  类比思维的认识依据是事物间具有相似性。类比也是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从数学问题的发现或提出新命题的过程来看,大量也是从具体问题或素材出发,经过类比——联想等途径,形成命题(猜想)再加以确认的。教材中属性相似的内容占有较大比例,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四种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四种二次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空间几何性质与平面几何性质;三种多面体及四种旋转体等。在教学时,可抓住其发生过程、内涵、结构、性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相似性来设计问题的引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二、问题引入
  在讲新知识之前,有意设置一些问题悬念。这样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对于学习的目的更加清晰。也使学生感觉到新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以制造疑团、形成悬念,引导学生为寻得结果而产生求知欲望,进而落入圈套的新课引入法。它以疑问来引诱,以谜团来拉拢,以问题来刺激,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兴奋状态之中,心甘情愿地去追逐新知识,以解除疑问。所以也称“设疑迎新法”。导入的程序一般为:集中注意—引发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学习课题。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导入,都要求语言精练贴切,既朴实通俗,又生动幽默。
  三、整合引入
  案例:在直线的四种特殊方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初中时就已经很熟悉的直线方程y=kx+b出发,给出名称“斜截式”,再由此方程求已知斜率k、过点P(x1,y1)直线方程,由y1=kx1+b得b=y1-kx1,代入y=kx+b得y=kx+y1-kx1,整理后即为“点斜式”方程y-y1=k(x-x1)。
  这样的处理与教材中先介绍“点斜式”再得出“斜截式”的顺序不同,但这样的顺序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旧知得出新知,循序渐进,体现了初高中数学的巧妙衔接。整合就是“打乱”教科书上线性排列的知识,注重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情境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知识与价值的整合,有助于学生领悟数学不是一堆孤立技巧和任意法则的集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内在本质的认识,这是将形式化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形态的艺术之一。
  四、趣题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以用趣味性引入新课,旨在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实践引入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归纳、思考、总结,或由师生例举类似的实际背景资料。通过一些与现实生活实践,把课堂变成一个学生探索知识的窗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平淡为神奇。
  六、“游戏”引入法
  开始上课时,先组织学生做一个相关的游戏,再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生动活泼、有趣简单并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密切相关的游戏活动,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七、实例引入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设置互动情境,有控制地再现数学思维过程(包括问题的抽象过程、规律的猜想过程、推理中的分析与综合过程、推导中的演算过程等),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最高、最终目标。
  其实,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认识程度、思考角度与经验背景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引入设计,有的引入设计所反映的教学观念陈旧不可取,有的引入设计尽管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但不符合学生实际,也是不可行的。总而言之,一个引入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必苛求人人相同、堂堂相近,但仍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要求:紧扣教学目标,渗透学习主题;促使学生自觉学习;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结构(学生在长期生活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的沉积)和认知结构(学生在长期学习实践中的知识积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背景学生是熟悉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是学过的);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必须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达到新课的目标要求。
  作者单位:安徽省灵璧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函数图像由于其自身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非常适宜用来表达复杂而抽象的物理规律和原理.函数图像是反应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应用在物理上是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规律原理,用函数图像来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也使问题变得简单化,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计算量.  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求学生会用实验数学作出函数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内在规律.”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地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首先要积极寻求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走出“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此分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笔者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物理这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确保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目前能力培养上的主要障碍  对于普通的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