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对母爱的阐释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抒情性散文,是作者对自己心路历程的描写。文章主要是围绕“我与地坛”阐述了一个遭遇重创的人在不断的思考中解读到了生命的意义。而其中,有关于自己母亲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力量。
  关键词:《我与地坛》 无言 母爱
  作者在文章关于对生命的思考,具有哲理意味的体会——“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深深地吸引过我,但文章有关他母亲的描写带给我的冲击力更大。作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写他的母亲,言少却精、纸短情长。
  一.通过人物刻画直接再现母亲,表达母爱
  文章中对母亲的直接刻画并不是太多,但每一点都是十分的有代表性,每一个字都用的恰到好处,母亲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对母亲的直接的描写有三处,第一处是说自己当年喜欢到地坛去,“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的帮我准备”。看似十分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让我们看到作者的母亲给予儿子的无言的爱和自由。母亲知道他喜欢去地坛,觉得不应该阻止他出门,怕儿子不喜欢,也不说跟儿子一同去,而是默默的帮儿子准备。作者每一次要出门,母亲都是这样默默地准备,默默地在他身后看着他出去。这里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失去双腿的少年的背后,他那内心饱受煎熬的母亲,忍住自己的悲伤,默默地陪在儿子的身后,帮他找回生命的意义,体现出的伟大的母爱。
  第二处是说自己有一次出门又返回去的时候,“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读到这里总能让我想起“雕像”一词,儿子已经出门了,母亲却仍旧保持着送他出门的姿势。她会这样站立多久呢?没有人知道,在儿子出门的这短短的路途中,母亲或许在心里想了许多,她不能够阻止儿子出去,但是她又担心儿子会想不开。在最后她也只是说了句“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纵使内心有过强烈的心理斗争,她也不曾向儿子显露,而是自己默默地承受,她所给予儿子的是一种独自默默承受的爱。
  第三处作者用了一整段集中描写了母亲来地坛寻找他的情景,体现出母亲毫不张扬的爱。“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出去”,“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步履茫然又急迫”。读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写父亲爬过月台去为我买橘子,父亲的背影中包含了對儿子的关爱。那么史铁生的母亲的背影里,应该包含着安心和轻松。儿子在地坛里呆得太久了,做母亲的担心出了什么事,赶紧出来寻找,待看到儿子的身影时,她就悄悄的带着安心和轻松回去。
  二.通过作者多年后自身的体会来传达母亲给予的爱
  母亲不幸早逝,儿子后来在文学上闯出了一番天地,此时的他,开始重新解读自己的母亲。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怎样的难题。”“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作者这些自述性的话,让我看到了一个十分聪慧而且很懂自己孩子的母亲,知道儿子想独处,就不去打扰,而是默默的在他的背后。
  “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了最坏的准备了”,多年以后的作者,在回想自己的母亲时,应该是带着歉意和懊悔的吧。母亲总是在默默地承受,很少表达,母亲完全可以说出自己的担心,可是她没有,她甚至做好了独自承担一切的最坏的打算。在这里,作者用了“坚忍”一词来形容他的母亲,很是贴切。在唯一的儿子遭遇变故以后,苦难没有打垮她的意志,而是让她变得更加强大。同时,也让母亲懂得她的儿子需要独立思考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三.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刻画母爱
  看似平静如水的文字背后,隐含着史铁生对母亲强烈的情感。在描写自己的母亲时,作者选取的是日常生活的情景,没有过多的修饰,用一种平静的语调讲述了母亲过早离世带给他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和痛苦。在原文中,作者用了“母亲已经不在了”、“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三处看似相同却又不同的句子,感情在一步步的加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儿子后来懂得了母亲给予的无私的并且无言的爱。
  在整个《我与地坛》中,母爱算不上它的主题,但是,通过作者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伟大、聪慧而且坚忍的母亲,和她的大爱。她的爱与陪伴让她的孩子走出绝境,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的路。这样的母亲,应该也是幸福的。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内容摘要: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对学生学习成长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以,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基于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着重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某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例,分析了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今后工程质量并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工程实例  某公路路线全长166.2km,本文所选取的合同段起点K0+000,终点K12+000,全长12.00km。本项目土建工程为双向四车道、全立交、全封闭、控制出入口的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30m,行车道宽度2
【摘 要】桥梁的检测及维修与加固的研究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极具灵活性的工作,它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及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从某种意义上,无论是技术改造方案的拟定与设计计算,还是技术改造的具体实施,其难度往往比新建桥梁还大,因此必须慎重处之。文章对桥梁维修养护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简要梳理,桥面不平、不洁;桥头跳车;栏杆破损;桥下通水不畅,通航净空不够;路宽桥窄,形成瓶颈;桥梁构件小坏不修;桥梁承载能力不足是当前桥
内容摘要:克隆人是指依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诞生的人,通俗而言即无性繁殖的人,克隆小说就是以这个“基因复制”的新型生命体为题材的科幻作品。科技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的传统定义,如今,人类从自然选择的人发展为科技介入后非纯粹的生物人,而克隆人等新型人类使科学、伦理、社会与人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克隆人存在问题的反思也是诸多文学作品中不断讨论内容,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克隆人 科幻小说 存在困境 
内容摘要: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出现多元化的倾向,众声喧哗,作家都在努力寻求自己的创作个性,方言作为一种语言资源,被作家采撷利用,形成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因为方言是人的第一语言,是最原生态的语言,方言在表达人的原始欲望,包括饮食欲望和身体欲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粗犷美。  关键词:方言 食欲 身体欲望  孔子曰:“食色,性也。”饮食欲望和身体欲望在文学作品中是常见的主题,方
内容摘要: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专注于翻译文本在目的语中的功能,强调译者在社会文化语境制约下采取策略以求译文的阐释和接受。文章从文本和译者两个方面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该理论的重要实践意义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文本 译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赖斯、弗米尔、诺德和曼塔丽等德国学者创立了功能翻译学派。德国功能翻译学派认为,“目的和动机构成所有翻译的主要特征。”[1]翻译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因此如何解决公路与城市道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本文通过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针对路与桥的刚度相差很大、地基土质不良、台背填料的影响施工质量不宜达到要求、设计与管理问题几个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提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关键是如何将党组织的要求和大学生群体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展党建工作。本文从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完善党建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