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剖析了英语教与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较高的投入换来的是較低的教学效率。造成此种“高能低效”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现象中看到问题的症结。
现象之一: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提问不明确,造成学生的无序思维、无效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经常采用的是一些肤浅的提问或直接都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如Yes or No? True or false? What? When? Where? How? 等,而这些问题大多缺少科学性和可研究性。这样的提问肯定是耗时低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在学生盲目的回答中空耗。
现象之二:课堂活动任务设计要么简单要么不具操作性或科学性
课堂活动,追求“量”忽视“质”,缺乏对活动内容“少而精”的提炼,没有深入开展探究,过多停留于表面上的热闹。在小组探究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场面热热闹闹,学生热火朝天,似乎人人都在参与,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科学探究需要动手实验,但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与求索,没有思考也就没有研究。
现象之三:对学生活动的指令不清,个别学生无事可做,造成课堂时间浪费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在课堂探究中,常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有时候,组内的个别学生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成了小组的主角,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只是一个旁观者。自主、合作、探究成了自由分散的活动,自主滑向了自流。
现象之四:课堂教学节奏松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松散的教学节奏中,任意让时间流失,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一堂课学生没有掌握多少“有价值”的语言知识,而只是在松散、凌乱的课堂教学中度过。这些教师不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出了问题,反而抱怨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时间不够。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精炼课堂的提问艺术
人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暴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问一些“right”“Ok”等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2.探究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学生们分组围坐在一起,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声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或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则是合作的分工和意图都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讨论就齐刷刷地停下。紧接着,小组汇报开始,听到的是:In my opinion, I think ... 一些很有条理性的回答。我们不禁自问:这样的合作有效吗? 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3.适时监控课堂活动
采取什么方法、以什么教育思想为指导来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具有民主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师一定会在课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管理好的。当然,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不能排除学生恶作剧的开演。在课堂的进程中,当给学生提了问题或者布置任务后,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的、持续的监控显得及时和重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或个别提醒某些学生的不良举动,这样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任务顺利进行。
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不时调整教学节奏
在前面已经提到,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节奏松散,教学情节颠来倒去,造成让时间流失。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啰唆,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或指导学生高声朗读,或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或诱导学生质疑讨论等。在这种布局和谐、节奏明快、动静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情绪时起彼伏,始终保持着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情绪的兴奋点。通过优化教学时间,就可以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大,活动密度增强,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笔者认为,教学内容要疏密相间,节奏要缓急交错,动静结合、变化有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课题。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设计的同时,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那么英语课堂的利用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一、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较高的投入换来的是較低的教学效率。造成此种“高能低效”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现象中看到问题的症结。
现象之一: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提问不明确,造成学生的无序思维、无效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经常采用的是一些肤浅的提问或直接都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如Yes or No? True or false? What? When? Where? How? 等,而这些问题大多缺少科学性和可研究性。这样的提问肯定是耗时低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在学生盲目的回答中空耗。
现象之二:课堂活动任务设计要么简单要么不具操作性或科学性
课堂活动,追求“量”忽视“质”,缺乏对活动内容“少而精”的提炼,没有深入开展探究,过多停留于表面上的热闹。在小组探究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场面热热闹闹,学生热火朝天,似乎人人都在参与,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科学探究需要动手实验,但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与求索,没有思考也就没有研究。
现象之三:对学生活动的指令不清,个别学生无事可做,造成课堂时间浪费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在课堂探究中,常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有时候,组内的个别学生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成了小组的主角,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只是一个旁观者。自主、合作、探究成了自由分散的活动,自主滑向了自流。
现象之四:课堂教学节奏松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松散的教学节奏中,任意让时间流失,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一堂课学生没有掌握多少“有价值”的语言知识,而只是在松散、凌乱的课堂教学中度过。这些教师不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出了问题,反而抱怨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时间不够。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精炼课堂的提问艺术
人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暴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问一些“right”“Ok”等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2.探究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学生们分组围坐在一起,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声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或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则是合作的分工和意图都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讨论就齐刷刷地停下。紧接着,小组汇报开始,听到的是:In my opinion, I think ... 一些很有条理性的回答。我们不禁自问:这样的合作有效吗? 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3.适时监控课堂活动
采取什么方法、以什么教育思想为指导来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具有民主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师一定会在课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管理好的。当然,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不能排除学生恶作剧的开演。在课堂的进程中,当给学生提了问题或者布置任务后,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的、持续的监控显得及时和重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或个别提醒某些学生的不良举动,这样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任务顺利进行。
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不时调整教学节奏
在前面已经提到,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节奏松散,教学情节颠来倒去,造成让时间流失。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啰唆,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或指导学生高声朗读,或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或诱导学生质疑讨论等。在这种布局和谐、节奏明快、动静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情绪时起彼伏,始终保持着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情绪的兴奋点。通过优化教学时间,就可以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大,活动密度增强,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笔者认为,教学内容要疏密相间,节奏要缓急交错,动静结合、变化有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课题。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设计的同时,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那么英语课堂的利用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