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共组织的伦理建设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迫切要求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公共组织形象和提高办事效率。因此,加强公共组织伦理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公共组织伦理的定义、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意义出发,旨在提出加强我国公共组织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共组织;伦理建设;价值取向;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18-02
  一、何谓公共组织伦理
  伦理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虽然伦理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悠久的学问之一,但公共组织伦理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公共行政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公共组织伦理包括对社会行为基本规范的伦理的一般性规定,还包括公共组织所固有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必然要在伦理上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和内在规定性。公共组织伦理是公共部门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权、责、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公共组织权力的重要制约机制之一,它所研究的是公共领域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从本质上讲,公共组织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公共组织伦理调节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和相关的工作人员,调节的客体是公共组织行为;公共组织伦理调节的方式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依靠力量主要是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在必要的时候外化为奖惩等激励机制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作为行为规范,公共组织伦理的评价标准来源于其价值体系,它是以一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以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增进以及个体人格的完善为目标,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调节公共组织主体的行政行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二、公共组织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
  (一)谋取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公共组织伦理的基础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作为国家组织活动的主体,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其基本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意志,协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所谓“公共利益”是指在整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关系基础上,某一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公共利益在经济和社会关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表现得相对稳定。公共利益是绝大部分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重合部分,形成后便在社会关系中不同利益中占主导支配地位。公共组织伦理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协调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抑制行政自利性,最大限度地谋取公共利益,实现由“政府本位”转为“社会本位”。
  (二)健全对公共组织伦理主体的责任控制机制是公共组织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主体只有在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前提下才能行使其责任相对应的权力,这也是行政机关权责一致原则的表现。这就要求公共组织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和职责,承担道德、政治、行政、法律侵权赔偿等责任;公共组织必须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控制以保证责任的实现;在行政时必须主动回应并积极采取行动满足民众的基本利益需求。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是公共組织责任实现的两种方式。内部公共组织责任机制主要包括代表性,职业主义的作用及伦理道德向度。外部责任机制主要包括行政、法律等强制性的控制机制。健全对公共组织伦理主体的责任控制机制自然应从内部行政责任控制机制考虑,公共组织内部责任控制机制实质上就是公共组织主体的自律机制,这种自律需要通过公共组织伦理所提出的道义要求的规范来实现。
  (三)维护社会公正是公共组织伦理的根本价值取向
  公正是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满足民众基本利益需求,保障社会存在及稳定发展的基本准则。究其渊源,公正问题是从人们之间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及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中产生的,在各种利益关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形式是利益交换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与此相对,最基本的公正形式包括:规则公正、交换公正、分配公正、权力与义务对等。公共组织伦理规范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正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在政策伦理、体制伦理、行为伦理、职业伦理等各方面,从规范、道义上要求提高公共组织能力及效率,公共组织主体维护社会公正,平衡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关系,通过体制改进及政策的优化整合实现规则公正、交换公正、分配公正及权力与义务对等。
  (四)铸就公共组织伦理人格是公共组织伦理的目标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伦理人格是高层次的公职人员人格的表现,是公职人员与其它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公职人员道德上的品格、尊严、权利、义务、道德信念、道德自律意识融合而成的公共组织伦理价值和道德自律行为模式的整合体。要铸就公共组织伦理人格,在公共组织伦理规范系统的构建中需把握三个环节:第一,实现行政道德义务与行政良心的统一。在公共组织活动过程中,行政道德责任与行政良心是相辅相承的,它们能够而且应该是统一的。第二,在公共组织伦理建设中需要考虑怎样促使公职人员提高在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中进行行政行为选择的能力。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是行政行为选择中所面临的常见情况。第三,在公共组织伦理建设中,需要考虑怎样激发公职人员进行道德修养,培育和完善公共组织伦理人格的自觉性。
  三、公共组织伦理建设有何意义
  (一)规范公共组织能力,建立勤政廉政机制离不开公共组织伦理建设
  公共组织伦理是以一定的概念、范畴以及一系列的伦理规范运用到公共活动过程和公共组织行为中的。这种规范的特点在于,以善恶来认识、评价和把握公共组织活动过程中担任行政角色的行政行为,通过舆论评价和内心信念的体验以及一定制度的约束,引导和约束公共组织系统和公职人员的行为,即通过公共组织伦理规范限定公共组织活动的范围、行为模式,使公共组织活动过程趋于程序化、规范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共组织伦理建设
  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如何管理好公共组织、怎样服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都与公职人员的公共组织伦理密不可分。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和服务,需要公职人员具有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秉公办事、奉献社会的伦理道德,坚决反对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原则的不良行为。   (三)良好公众形象的树立离不开公共组织伦理建设
  国家公职人员是国家战略部署、具体政治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具有良好的公共组织伦理道德和卓越的办事能力是正确制定执行政策的首要要求。公共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关键在于加强公职人员的公共组织伦理建设,要求公职人员公正无私、高效廉洁、勤政为民,树立公共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的公共组织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信赖。[3]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公共组织伦理建设
  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是面向社会的,人民赋予其的指挥管理社会事务角色,他们通过各种法律赋予的方法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他们的职务行为都直接影响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都可能对社会产生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公共组织伦理在公职人员的内心情感、信念和行为规范上,是通过国家公职人员个体的行为达到对全社会的调整。某种程度来看,公共组织伦理在社会伦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对全社会的伦理起指导的作用。
  四、加强公共组织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当前,公共组织伦理存在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权力交易。权力交易是权力再分配中的以权换权,即谋求权力的最大化。政治腐败常常表现为权位竞争非法交易;(二)渎职失责。渎职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职权或者不尽职责;失责是享有一定权力的人对自身应负的责任的一种无视和践蹋;(三)权钱交易。公共组织伦理失范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共组织运作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公共组织伦理规范和法制秩序,公共管理不能“抑恶扬善”。
  因此,在新时期公共组织伦理建设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健全公共组织责任监控机制:首先,提高道德责任觉悟,公共组织主体应站在道德的立场上,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普遍信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共组织伦理建设体系及其每一个公职人员的终极职业追求,树立国家、民族意识,肩负治国安邦的责任,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其次,加强公共监督,促使公共组织的主体认同相应的责任,权责并重,同时关注民众生存情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回应并满足民众的基本利益需求。再次,要高度重视公共组织伦理的研究,设定公共組织伦理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和完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公共组织伦理体系,召唤公共组织主体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最后,要加强公职人员的公共组织伦理及行为规范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加强公共组织伦理及行为规范的教育与培训。
  五、结语
  公共组织的伦理建设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各国道德建设所走的一条成功之路。公共组织伦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有外在的制度保证,也要有内心的道德规范,它能使公职人员养成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这正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共组织伦理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康之,李传军.行政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唐志君.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J].地方政府管理,2001,(4).
  [3]刘白露.行政伦理建设刍议[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6).
  [4]李莉.论行政伦理建设[J].湖南大学学报,2001,(4).
  [5]江秀平.对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0,(9).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36名广州本地国有企业员工为对象,研究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与组织承诺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2)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对组织承诺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员工心理资本进行干预与开发,将能增强员工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其组织承诺水平,从而使企业获得相应收益。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组织承诺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介绍了文献检索的概念和涵义,并介绍了文献检索的步骤,通过对文献检索步骤与医学的体检步骤进行比较,比较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医学体检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过程来理解文献检索这个比较陌生的过程,通过医学的体检来对文献检索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献检索;体检;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46-02  最近专研《科技文献检索》,在其中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目前流行病毒的危害以及防治的方法,简单概述了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体系的如见构成,以及网络管理员的日常维护工作中的具体工作。  关键词:计算机;防范;病毒防治、漏洞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33-0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是家喻户晓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的各个领域的运用,计算机给我们带来很方便
期刊
摘要: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然而,随着企业业务量的日益增多和企业文化的逐渐成熟,企业内部对于协同办公系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协同办公系统在工作运转中也显得越来越为重要。为了加快企业日常工作的快速运作,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协同办公系统,通过新的技术工具来改善、优化现有的工作流程,实现网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和ZigBee无线通信的发电机进相运行监控系统,该系统集数据收集、分析处理、报警、查询为一体,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和ZigBee技术,实现对发电机进相运行的实际状况监测,有助于提升发电机进相运行时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该系统组网方便,可靠性较好。  关键词:发电机进相;虚拟仪器;ZigBee;监控系统  中途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
期刊
摘要: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电力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这也对企业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简要分析档案以及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要:电气化铁路会带来电能质量问题,高速铁路即将投运,为应对投运后牵引负荷带来冲击性和不平衡特性,需要增加电网的供电容量,即在供电的220kV变电站增加220kV电压等级的主变,新增容量的同时降低变电站运行的经济性,本文探讨如何既满足经济性、又达到不平衡负荷承受限度的电网运行方式,同时研究在主变检修方式下为防止不平衡负荷超标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铁;主变;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
期刊
摘要:幸福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今社会强烈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十二五”把提升国民幸福感作为我国政府施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之由一种抽象的个体心理感受化身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文章从分析国民幸福感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国民幸福感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而研究和探寻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途径和措施,为使国民真正有幸福的体验开辟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国民幸福感;影响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C93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广州市花都区某110kV全户内常规设备变电站土溶洞处理的方法——高压泵送低标号砼+袖阀管注浆。该方法具有能充分利用混凝土良好的流动性和袖阀管注浆工艺的优点。本工程检测结果显示,该处理方法能基本达到填充土溶洞的目的,处理效果比较理想。  关键词:全户内变电站;土溶洞;高压泵送低标号砼+袖阀管注浆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
期刊
摘要:减水剂是砼外加剂的一种,本文对不同化学成分和使用功能的减水剂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其应用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为减水剂在路面混凝土中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减水剂,水泥混凝土,应用.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51-02  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很重要的一种。如今,减水剂已有六、七十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935年,美国E.Wsori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