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师生情感交融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说融洽师生情感关系也是一门艺术,而且可以说,这是教书育人艺术中的精髓。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这门艺术呢?那就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规律于一系列具体操作之中,将爱生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施于学生身上,才能产生极大的渗透力、持续力、爆发力和震撼力。
  
  一、施爱于细微之处
  
  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某种情感越深厚,这种情感越会在他行为举止的细枝末节中表现出来。因此,要知道一个人对某事或某人的情感究竟是深还是浅,最有效且最简便的方法是观其行为表现的细微之处,即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而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观察,也会感受到不同的意味。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就要善于将爱生之情流露于师生接触的细微之处,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一份温馨的深情。
  
  二、施爱于意料之外
  
  关于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情绪的发生与客观事物与其主观预期的关系有关,而且这一关系主要决定一个人情绪发生的强度。当客观事物超出个体的主观预期越大,由此引起的情绪反映的强度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教师要使自己的爱的行为能真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产生师生情感上炽热的碰撞,就要想方设法在师生交流中有意识地利用超出预期所产生的增强情感强度的效果,尽可能使自己的某种爱生行为的处理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使之产生情感上的震撼力,从而形成巨大的情感冲击波,极大地促进师生人际情感关系的发展。
  
  三、施爱于批评之时
  
  批评给学生最表面和最直接的感受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与此同时,批评学生是鉴于学生违纪、犯错误或不足的行为,也往往是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实际做法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因此,批评学生的时候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容易发生对立和对抗、爆发冲突的时候。在这样的特殊场合,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一片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却也是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所在,是体现教师教书育人艺术的难点。其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对学生的批评也能充溢真情和爱心,真正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相融。特别要注意将学生的违纪行为与学生的人格相区分,我们要批评和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更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
  
  四、施爱于困难之时
  
  有关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情绪的发生与客观事物与其主观需要的关系有关,而且这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情绪发生的强度。一般而言,个体对客观事物的需要越迫切,其满足与否所引起的情绪反映的强度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当学生困难的时候,是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就是其对客观事物的需要最迫切的时候,倘若教师能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满足学生的需要,如同雪中送炭,最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触动。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困难求助看作通过施爱融洽师生情感关系的最佳契机。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家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使得农村孩子也能够享受到城里孩子应有的教育。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渐渐富起来的农民家庭的孩子?    一、面对现实,抓住机遇,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首先,农村小学对英语重视不够,开设英语课只是流于形式,再加上师资短缺,英语课只是教点简单的日常用语,玩玩游戏而已。同时教师不专业,容易造成学生语音、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形象生动,内蕴深厚;具有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外,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特征,以语文课本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培养语文素养为载体,把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有机地统
介绍了一种钢结构聚脲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底涂的制备方法,并讨论了不同聚醚、异氰酸酯、—NCO含量和不同环氧树脂种类及用量对改性底涂性能的影响.该改性底涂综合性能良好,
电视媒体的生命力在于节目产品的质量,地方电视媒体如何结合本地特色创办,高质量的节目产品,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直接学习兴趣,就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学习兴趣,这正如古人所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在教学中,教材是常量,而教者的教法却是变量,教人能否见其趣,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教者的教法。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材的内容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一、运用比较教学法,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