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工业精神是中国核工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责任意识、优良作风和思想品格的总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精神”在核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核工业精神在各行各业具有普适价值,将它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发挥其文化引领、精神动力、人心凝聚、人格塑造等多维价值,从而推动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关键词:核工业精神;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核工业精神是我国核工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责任意识、优良作风和思想品格的总和,是“中国精神”在核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之一。核工业精神可以概括为: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等“四个一切”。其中,“事业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是核心,“责任重于一切”的责任意识是根本,“严细融于一切”的优良作风是保障,“进取成就一切”的品德品格是动力。核工业精神虽然是在核工业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但它具有普适性,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目前,我国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将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发挥其文化引领、精神动力、人心凝聚、人格塑造等多维价值,从而推动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文化引领价值
在文化哲学的语境中,精神是文化的内核和实质,是文化进步的动力源泉。【1】张岱年明确指出:“何为精神?精神本是对形体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应是对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2】核工业精神是既有核企业文化的个性,又有一切企业文化的共性,由于它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休现,因而对各种企业包括地方企业的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核工业精神对地方企业的文化引领价值主要表现如下:
1、有助于培养地方企业职工的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用核工业精神来指导地方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职工的文化自觉,推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文化自觉”一词最早是由费孝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是在文化反思和对话的基础上的“文化觉醒”【3】中国核工业人在创建和发展核工业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反思,吸取了其中的思想精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文化对话与交流,批判吸收西方文明中的合理因素,彰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而达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创造我国原子弹、氢弹、创建中国核电工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目前,我国地方企业正处于改制转型期,改革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给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只有将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培养企业职工的文化自觉。
2、有助于增强地方企业职工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和思想基础。所谓“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表现为对自身文化人格的自尊和自爱。中国核工业人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核武器研制和核电发展方面的辉煌成就,根源于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彰显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4】正是这种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的先进文化支撑着广大核工业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将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增强职工的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抑制西方霸权主义的文化侵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3、有助于推动地方企业职工的文化自强
当代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而且包括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不仅是决定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企业竞争成改的关键因素。我国核工业的崛起,使我国成为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大国、核强国,不仅依赖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的增强,而且更是依赖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文化建设,用核工业精神来武装广大地方企业职工,有助于增强地方企业的文化自信,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二、精神动力价值
文化精神是人的“类特性”,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标志,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马克思指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5】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而文化精神则是劳动的内在要素和驱动力,离开了文化精神,就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形成和发展。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失去精神,人就失去存在和发展的依托和意义。作为个体的人需要精神来武装,作为群体的人也需要精神来武装。可以说,文化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政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核工业精神”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之一,而且也是推动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因此,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为地方企业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核工业精神在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动力价值主要表现如下:
1、为地方企业改革提供精神动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地方,原有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改革,目前地方企业大多变成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同公有制企业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都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目前,地方企业的改制、兼并、重组给企业原有职工带来巨大的冲击,“铁饭碗”就成了“纸饭碗”,职业缺少稳定性,下岗、待岗人员增多,造成了员工心态极不稳定。在这样一种思想状态下,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起到思想引导和精神动力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核工业精神”转化为广大地方企业职工的思想品质,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担当起地方企业改革的责任,为深化地方企业改革提供内在驱动力。 2、为地方企业创新提供精神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不竭源泉,也是一个企业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因此,必须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型国家和自主创新型企业。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关键、文化创新是灵魂。只有树立创新精神,才能为推动各项创新提供精神动力。“核工业精神”包含着“进取成就一切”的创新精神。我国地方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使企业发展壮大,必须培育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用核工业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去教育企业员工,树立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从而为地方企业创新提供精神动力。
3、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过去我们创建和发展核工业企业,主要的推动力是“核工业精神”。【6】广大核工业员工弘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做到了爱国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坚忍不拔、开拓创新,从而推动了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壮大。在地方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把“核工业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前三种低层次需要主要是物质需要,后两种高层次需要主要是精神需要。用核工业精神教育地方企业职工,可以为他们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充分调动他们建设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人心凝聚价值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国家的繁荣富强,要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企业的发展壮大,要靠全体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文化精神具有凝聚人心的巨大功能,只有用高尚的文化精神来教育人、感化人,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文化主体的综合实力。核工业精神是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将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为地方企业职工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共识,为实现“企业梦”提供精神纽带,为实现“个人梦”提供价值坐标。核工业精神的人心凝聚价值主要表现如下:
1、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共识
用文化哲学的话语来解“梦”,所谓“梦”,是指文化主体的理想和愿景。梦包括个人梦和群体梦。个人梦是指个人的理想和愿景;群体梦是指群体的共同理想和愿景。个人梦与群体梦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当代的“中国梦”,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愿景。要实现“中国梦”,必须用“中国精神”来凝聚人心,形成社会共识。核工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用核工业精神来教育人民,可以使全国人民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共识。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上来,用“中国梦”来指导“个人梦”,使个人“梦”为“中国梦”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由于每个人的“个人梦”各不相同,只有用“核工业精神”来教育地方企业员工,才能把各种不同的“个人梦”统一起来,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共识。
2、为实现“企业梦”提供精神纽带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只有把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目前,地方企业呈现多种所有制形式,但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如何把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呢?必须构筑符合广大企业员工共同利益的“企业梦”。 “企业梦”的实现,需要有一种企业精神来推动,这种企业精神必须代表着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愿。思想意识说到底是由一定的利益决定的。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7】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使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企业员工。核工业精神具有凝聚人心的功能,把核工业精神转化为地方企业精神,并用以教育广大企业职工,就能够发挥以核工业精神为灵魂的企业精神的思想纽带作用,使企业职工像核工业人那样,以企业为家,舍小家而为大家,积极为实现“企业梦“作贡献。
3、为实现“个人梦”提供价值坐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在构筑自己的“个人梦”。在文化多元冲突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职工的“个人梦”呈现多维价值取向,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坐标,就不能把各种不同的“个人梦”凝聚起来,形成为实现“中国梦”、“企业梦”而奋斗的思想共识。核工业精神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可以为企业职工构筑“个人梦”提供正确的价值坐标。在创建和发展核工业的过程中,广大核工业人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后,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无私奉献精神。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广大企业职工构筑“个人梦”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坐标。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企业职工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用“中国梦”来统领“企业梦”和“个人梦”,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和“企业梦”之中,使“个人梦”与“中国梦”、“企业梦”统一起来。
四、人格塑造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伦理学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塑造独立、高尚、健全的道德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必须用高尚的道德精神来教育人,才能塑造出独立、高尚、健全的道德人格。核工业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精神。用核工业精神来教育地方企业广大职工,有助于塑造独立、高尚、健全的道德人格,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核工业精神的人格塑造价值主要表现如下: 1、有利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独立人格
人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辩证统一。现实生活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必然具有社会性。但人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由于每一个人有自己独特的实践经历和文化修养,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品格,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人格”既有共同性,即马克思所说的“类特性”,又具有独特个性。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低下,人依赖于人,人缺乏独立性;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虽然在法律形式上获得了独立,但从实质上看,人依赖于物,人没有真正的独立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独立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的传播,又为独立人格的塑造提供了主观条件。要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独立人格,除了确立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这一客观条件之外,还必须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教育职工,培育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成为自觉、自主、自为的主体。用核工业精神来教育地方企业职工,有助于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质,抵制一切向钱看等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像核工业人那样,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境界”。(《孟子·滕文公下》)
2、有助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高尚人格
“人格”作为人的道德品格、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高尚与卑劣之分。区分人格的高尚与卑劣,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一是道德品质的高低;二是性格气质的优劣;三是道德行为的善恶。只有具有高水平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性格气质、善良的道德行为的人才具有高尚的人格;否则,道德品质低下,性格气质恶劣、道德行为丑恶,这样的道德人格必然是卑劣的。高尚人格并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先进文化的教育和培育而自觉塑造的。核工业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是广大核工业人共同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稳定的性格气质,并外化为持续的道德行为,涌现了像邓稼先、钱三强、王淦昌等一大批道德模范人物。正是他们那种高尚的道德人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为核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无私的贡献。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地方企业职工,用核工业的道德模范激励地方企业职工,用核工业精神教化地方企业职工,有助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高尚人格。
3、有助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健全人格
理想的道德人格不仅是高尚的、而且是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基础是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因此,可以说,道德人格是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如果缺少其中某个方面,那么,其道德人格就是不健全的。要塑造健全的人格,首先必须用科学的道德理论教育人,使之树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这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前提;其次,必须形成道德信念,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再次,必须磨炼道德意志,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不动摇;最后,必须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模范地履行道德责任和义务。核工业精神内含科学的道德理论,彰显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和规律,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用核工业精神教育地方企业职工,使他们坚持“四个一切”,即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道德精神,把社会主义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将具有普适价值的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核工业精神的文化引领、精神动力、人心凝聚、人格塑造等多维价值,才能推动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晓阳.现代文化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48.
【2】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A】.张岱年哲学文选(上)【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9.
【3】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4】唐逸.关于中国文化心理与全球化【J】.文化研究,2005(10).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8.
【6】汪兆富.弘扬核工业精神,永葆党员先进性【J】.中国核工业,2005(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3.
此论文为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核工业精神融入衡阳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研究”,项目编号为衡社科规划办发[2012]2号 2012C08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衡南 421001)
关键词:核工业精神;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核工业精神是我国核工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责任意识、优良作风和思想品格的总和,是“中国精神”在核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之一。核工业精神可以概括为: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等“四个一切”。其中,“事业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是核心,“责任重于一切”的责任意识是根本,“严细融于一切”的优良作风是保障,“进取成就一切”的品德品格是动力。核工业精神虽然是在核工业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但它具有普适性,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目前,我国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将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发挥其文化引领、精神动力、人心凝聚、人格塑造等多维价值,从而推动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文化引领价值
在文化哲学的语境中,精神是文化的内核和实质,是文化进步的动力源泉。【1】张岱年明确指出:“何为精神?精神本是对形体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应是对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2】核工业精神是既有核企业文化的个性,又有一切企业文化的共性,由于它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休现,因而对各种企业包括地方企业的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核工业精神对地方企业的文化引领价值主要表现如下:
1、有助于培养地方企业职工的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用核工业精神来指导地方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职工的文化自觉,推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文化自觉”一词最早是由费孝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是在文化反思和对话的基础上的“文化觉醒”【3】中国核工业人在创建和发展核工业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反思,吸取了其中的思想精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文化对话与交流,批判吸收西方文明中的合理因素,彰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而达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创造我国原子弹、氢弹、创建中国核电工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目前,我国地方企业正处于改制转型期,改革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给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只有将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培养企业职工的文化自觉。
2、有助于增强地方企业职工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和思想基础。所谓“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表现为对自身文化人格的自尊和自爱。中国核工业人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核武器研制和核电发展方面的辉煌成就,根源于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彰显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4】正是这种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的先进文化支撑着广大核工业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将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增强职工的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抑制西方霸权主义的文化侵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3、有助于推动地方企业职工的文化自强
当代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而且包括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不仅是决定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企业竞争成改的关键因素。我国核工业的崛起,使我国成为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大国、核强国,不仅依赖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的增强,而且更是依赖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文化建设,用核工业精神来武装广大地方企业职工,有助于增强地方企业的文化自信,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二、精神动力价值
文化精神是人的“类特性”,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标志,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马克思指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5】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而文化精神则是劳动的内在要素和驱动力,离开了文化精神,就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形成和发展。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失去精神,人就失去存在和发展的依托和意义。作为个体的人需要精神来武装,作为群体的人也需要精神来武装。可以说,文化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政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核工业精神”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之一,而且也是推动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因此,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为地方企业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核工业精神在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动力价值主要表现如下:
1、为地方企业改革提供精神动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地方,原有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改革,目前地方企业大多变成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同公有制企业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都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目前,地方企业的改制、兼并、重组给企业原有职工带来巨大的冲击,“铁饭碗”就成了“纸饭碗”,职业缺少稳定性,下岗、待岗人员增多,造成了员工心态极不稳定。在这样一种思想状态下,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起到思想引导和精神动力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核工业精神”转化为广大地方企业职工的思想品质,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担当起地方企业改革的责任,为深化地方企业改革提供内在驱动力。 2、为地方企业创新提供精神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不竭源泉,也是一个企业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因此,必须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型国家和自主创新型企业。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关键、文化创新是灵魂。只有树立创新精神,才能为推动各项创新提供精神动力。“核工业精神”包含着“进取成就一切”的创新精神。我国地方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使企业发展壮大,必须培育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用核工业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去教育企业员工,树立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从而为地方企业创新提供精神动力。
3、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过去我们创建和发展核工业企业,主要的推动力是“核工业精神”。【6】广大核工业员工弘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做到了爱国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坚忍不拔、开拓创新,从而推动了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壮大。在地方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把“核工业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前三种低层次需要主要是物质需要,后两种高层次需要主要是精神需要。用核工业精神教育地方企业职工,可以为他们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充分调动他们建设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人心凝聚价值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国家的繁荣富强,要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企业的发展壮大,要靠全体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文化精神具有凝聚人心的巨大功能,只有用高尚的文化精神来教育人、感化人,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文化主体的综合实力。核工业精神是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将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为地方企业职工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共识,为实现“企业梦”提供精神纽带,为实现“个人梦”提供价值坐标。核工业精神的人心凝聚价值主要表现如下:
1、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共识
用文化哲学的话语来解“梦”,所谓“梦”,是指文化主体的理想和愿景。梦包括个人梦和群体梦。个人梦是指个人的理想和愿景;群体梦是指群体的共同理想和愿景。个人梦与群体梦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当代的“中国梦”,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愿景。要实现“中国梦”,必须用“中国精神”来凝聚人心,形成社会共识。核工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用核工业精神来教育人民,可以使全国人民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共识。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上来,用“中国梦”来指导“个人梦”,使个人“梦”为“中国梦”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由于每个人的“个人梦”各不相同,只有用“核工业精神”来教育地方企业员工,才能把各种不同的“个人梦”统一起来,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共识。
2、为实现“企业梦”提供精神纽带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只有把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目前,地方企业呈现多种所有制形式,但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如何把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呢?必须构筑符合广大企业员工共同利益的“企业梦”。 “企业梦”的实现,需要有一种企业精神来推动,这种企业精神必须代表着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愿。思想意识说到底是由一定的利益决定的。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7】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使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企业员工。核工业精神具有凝聚人心的功能,把核工业精神转化为地方企业精神,并用以教育广大企业职工,就能够发挥以核工业精神为灵魂的企业精神的思想纽带作用,使企业职工像核工业人那样,以企业为家,舍小家而为大家,积极为实现“企业梦“作贡献。
3、为实现“个人梦”提供价值坐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在构筑自己的“个人梦”。在文化多元冲突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职工的“个人梦”呈现多维价值取向,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坐标,就不能把各种不同的“个人梦”凝聚起来,形成为实现“中国梦”、“企业梦”而奋斗的思想共识。核工业精神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可以为企业职工构筑“个人梦”提供正确的价值坐标。在创建和发展核工业的过程中,广大核工业人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后,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无私奉献精神。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广大企业职工构筑“个人梦”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坐标。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企业职工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用“中国梦”来统领“企业梦”和“个人梦”,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和“企业梦”之中,使“个人梦”与“中国梦”、“企业梦”统一起来。
四、人格塑造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伦理学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塑造独立、高尚、健全的道德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必须用高尚的道德精神来教育人,才能塑造出独立、高尚、健全的道德人格。核工业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精神。用核工业精神来教育地方企业广大职工,有助于塑造独立、高尚、健全的道德人格,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核工业精神的人格塑造价值主要表现如下: 1、有利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独立人格
人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辩证统一。现实生活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必然具有社会性。但人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由于每一个人有自己独特的实践经历和文化修养,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品格,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人格”既有共同性,即马克思所说的“类特性”,又具有独特个性。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低下,人依赖于人,人缺乏独立性;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虽然在法律形式上获得了独立,但从实质上看,人依赖于物,人没有真正的独立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独立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的传播,又为独立人格的塑造提供了主观条件。要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独立人格,除了确立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这一客观条件之外,还必须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教育职工,培育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成为自觉、自主、自为的主体。用核工业精神来教育地方企业职工,有助于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质,抵制一切向钱看等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像核工业人那样,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境界”。(《孟子·滕文公下》)
2、有助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高尚人格
“人格”作为人的道德品格、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高尚与卑劣之分。区分人格的高尚与卑劣,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一是道德品质的高低;二是性格气质的优劣;三是道德行为的善恶。只有具有高水平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性格气质、善良的道德行为的人才具有高尚的人格;否则,道德品质低下,性格气质恶劣、道德行为丑恶,这样的道德人格必然是卑劣的。高尚人格并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先进文化的教育和培育而自觉塑造的。核工业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是广大核工业人共同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稳定的性格气质,并外化为持续的道德行为,涌现了像邓稼先、钱三强、王淦昌等一大批道德模范人物。正是他们那种高尚的道德人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为核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无私的贡献。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地方企业职工,用核工业的道德模范激励地方企业职工,用核工业精神教化地方企业职工,有助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高尚人格。
3、有助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健全人格
理想的道德人格不仅是高尚的、而且是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基础是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因此,可以说,道德人格是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如果缺少其中某个方面,那么,其道德人格就是不健全的。要塑造健全的人格,首先必须用科学的道德理论教育人,使之树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这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前提;其次,必须形成道德信念,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再次,必须磨炼道德意志,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不动摇;最后,必须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模范地履行道德责任和义务。核工业精神内含科学的道德理论,彰显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和规律,把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塑造地方企业职工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用核工业精神教育地方企业职工,使他们坚持“四个一切”,即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道德精神,把社会主义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将具有普适价值的核工业精神融入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核工业精神的文化引领、精神动力、人心凝聚、人格塑造等多维价值,才能推动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晓阳.现代文化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48.
【2】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A】.张岱年哲学文选(上)【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9.
【3】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4】唐逸.关于中国文化心理与全球化【J】.文化研究,2005(10).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8.
【6】汪兆富.弘扬核工业精神,永葆党员先进性【J】.中国核工业,2005(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3.
此论文为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核工业精神融入衡阳地方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研究”,项目编号为衡社科规划办发[2012]2号 2012C08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衡南 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