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德育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已经成为众多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将从德育教学现状入手,详细分析实现德育创新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将德育的阳光洒向课堂,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德育;创新教学;研究
引言
缺乏德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观念等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已经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当中的重要意义并且采取了有效措施开展德育教育。但是笔者经过详细地调查发现,当前依旧有一部分教师在德育教学上存在着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校教师区别对待十分明显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教育、学习基础、性格特征都是不同的,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然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的德育教学当中,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采取了区别对待,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则十分关心和喜爱,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很少花时间去教育这部分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德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以某班级为例子,在一次以主题班会上,教师正在讲台上非常认真地做总结,而坐在最后面的李刚和王宁却在一旁偷偷聊天,两人聊得十分起劲儿甚至频繁偷笑。教师发现以后立马走到他们的面前说到:“你们在做什么?我已经发现你们很久了,聊天聊得起劲吧,李刚到教室外面站着,王宁你也不要再让我发现你开小差。”听完老师的话,李刚愤愤不平的走出了教室,事实上,在平时的学习中,王宁的成绩比李刚优秀,教师采取的这种差别对待既打击了学生的内心,又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自身素养较差
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当前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自身素养较差,他们的行为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例如,某学校班主任李某是刚担任某班级的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李老师存在着很多不良的行为,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经调查,李老师非常喜欢说脏话,每次班级里学生惹怒了他,这位老师就会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脏话。除此以外,李老师还喜欢随地吐痰,我们知道,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从卫生上为学生营造绿色的学习环境,又要从思想上为学生营造干净的成长空间。教师随地吐痰的行为不仅仅污染了学校环境,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从而为德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教学有效性实现措施
(一)用因材施教代替区别对待
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不同,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应当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王老师是某学校某班级一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她在德育教育中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一次班级篮球比赛当中,王老师所带班级的李同学、王同学发生了冲突,在最开始的时候,两位同学发生了一点小口角,突然李同学骂了王同学一句,两个人就在操场上打了起来。事后,王老师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分别将两名学生先后喊到了一个空教室,王老师了解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对两名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李同学与王同学性格不同,王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经过一番教育,两名同学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向对方道了歉、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因材施教是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当以公平为基础,积极开展德育教育。
(二)提升自身素质
高效的德育教育对于教师自身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笔者总结了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行为应当有所规范。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不随地吐痰、随意扔垃圾。第二。穿着得体。得体的穿着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穿着不宜暴露。第三,语言得体。教师应当学会对学生“谢谢。”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年龄较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没有必要对学生说谢谢,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德育效率难以得到提高。总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不止以上几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们应当从方方面面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学习礼仪,最终提升修养。
(三)制定班规,加强德育教育规范
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在四十名左右,而班主任只有一位,想要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规范每一名学生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方式来制定班规并鼓励大家一起商量制定班规。在召开主题班会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有趣图片或者视频,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上课以后,教师:“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起来制定班规,现在请班长到讲台来领纸并发给学生,你们要在十五分钟内写上自己对于班规的看法。写完以后你们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讨,最后由各个小组的小组长到讲台向大家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老师会将你们对于班规的意见整理起来制定符合本班的班规,在接下里的教学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激烈的讨论当中,教师也制定出了有利于加強德育教育规范的班规。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应试教育完全不同,应试教育侧重于学生分数的提升,而德育教育则侧重于学生内在修养、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提升。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区分德育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4):1-6.
[2] 肖川.德育新观念: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J].北京教育,1998(5).
[3] 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0(4):7-8.
[4]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3-80.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德育;创新教学;研究
引言
缺乏德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观念等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已经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当中的重要意义并且采取了有效措施开展德育教育。但是笔者经过详细地调查发现,当前依旧有一部分教师在德育教学上存在着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校教师区别对待十分明显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教育、学习基础、性格特征都是不同的,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然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的德育教学当中,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采取了区别对待,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则十分关心和喜爱,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很少花时间去教育这部分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德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以某班级为例子,在一次以主题班会上,教师正在讲台上非常认真地做总结,而坐在最后面的李刚和王宁却在一旁偷偷聊天,两人聊得十分起劲儿甚至频繁偷笑。教师发现以后立马走到他们的面前说到:“你们在做什么?我已经发现你们很久了,聊天聊得起劲吧,李刚到教室外面站着,王宁你也不要再让我发现你开小差。”听完老师的话,李刚愤愤不平的走出了教室,事实上,在平时的学习中,王宁的成绩比李刚优秀,教师采取的这种差别对待既打击了学生的内心,又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自身素养较差
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当前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自身素养较差,他们的行为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例如,某学校班主任李某是刚担任某班级的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李老师存在着很多不良的行为,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经调查,李老师非常喜欢说脏话,每次班级里学生惹怒了他,这位老师就会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脏话。除此以外,李老师还喜欢随地吐痰,我们知道,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从卫生上为学生营造绿色的学习环境,又要从思想上为学生营造干净的成长空间。教师随地吐痰的行为不仅仅污染了学校环境,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从而为德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教学有效性实现措施
(一)用因材施教代替区别对待
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不同,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应当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王老师是某学校某班级一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她在德育教育中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一次班级篮球比赛当中,王老师所带班级的李同学、王同学发生了冲突,在最开始的时候,两位同学发生了一点小口角,突然李同学骂了王同学一句,两个人就在操场上打了起来。事后,王老师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分别将两名学生先后喊到了一个空教室,王老师了解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对两名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李同学与王同学性格不同,王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经过一番教育,两名同学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向对方道了歉、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因材施教是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当以公平为基础,积极开展德育教育。
(二)提升自身素质
高效的德育教育对于教师自身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笔者总结了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行为应当有所规范。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不随地吐痰、随意扔垃圾。第二。穿着得体。得体的穿着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穿着不宜暴露。第三,语言得体。教师应当学会对学生“谢谢。”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年龄较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没有必要对学生说谢谢,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德育效率难以得到提高。总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不止以上几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们应当从方方面面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学习礼仪,最终提升修养。
(三)制定班规,加强德育教育规范
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在四十名左右,而班主任只有一位,想要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规范每一名学生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方式来制定班规并鼓励大家一起商量制定班规。在召开主题班会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有趣图片或者视频,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上课以后,教师:“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起来制定班规,现在请班长到讲台来领纸并发给学生,你们要在十五分钟内写上自己对于班规的看法。写完以后你们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讨,最后由各个小组的小组长到讲台向大家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老师会将你们对于班规的意见整理起来制定符合本班的班规,在接下里的教学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激烈的讨论当中,教师也制定出了有利于加強德育教育规范的班规。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应试教育完全不同,应试教育侧重于学生分数的提升,而德育教育则侧重于学生内在修养、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提升。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区分德育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4):1-6.
[2] 肖川.德育新观念: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J].北京教育,1998(5).
[3] 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0(4):7-8.
[4]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