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宁夏中北部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总体来说施工难度不大,技术标准也不难达到。但是由于其复杂性、特殊性及分散性,施工的难度相当大。只有通过详细分析项目的特点,充分掌握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才能有效的实现质量控制的目标。
【关键词】质量控制;重大;难点;剖析
1.项目概况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是以提高农田机械化水平,实现项目区田、沟、渠、路、林综合配套管理,以配套排灌设施建设为主要途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粮食产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改善生态坏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主要由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林网工程等工程组成。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的总体要求是达到“田块方格化、灌溉硬底化、道路网格化、耕作机械化、监督信息化”的标准。突出标准化,使自然环境与景观形成一体,并做到三个结合,即: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2.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2.1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2.1.1施工测量
平面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J2型经纬仪及50m钢尺,直接从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引测,控制点间距以200~400m为宜。
高程控制系统:宜采用DS3型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引测临时水准点,距离不得大于200m,前后通视,临时水准点与控制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12mm(L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
2.1.2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控制的重点是高程与坡度,一般采用人工与机械配合作业的方式施工,以机械为主,局部辅以人工。地面坡度大致控制在1 ‰
~2 ‰,土层虚铺高程控制宜高于实际标高5cm,按表土剥离、土地平整、表土回填的方式施工。
2.1.3浆砌沟渠
原材料要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浆砌石宜采用M7.5砂浆,浆砌砖宜采用M10.0砂浆,砂浆配合比须经试验确定,要搅拌均匀,一次搅拌量应在其初凝前用完。砌筑工法要正确,总体要求达到平、稳、紧、满,即砌筑层面大体平整,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定,石块间紧靠密实,砂浆饱满充实。砂浆初凝后不得再移动或碰撞已砌筑的石块,砌体外露面已在砌筑后12~18h内养护,养护期要大于14天,养护需保持外露面湿润。
2.1.4管道安装
严格执行国标《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2008)。
回填土前必须作水压试验和清洗。
基底密实度达到95%以上,回填密实度达到80%~85%,埋管深度大于0.7m。
供水点不得接在主管上,可通过支管或分管联接。
2.1.5防护林工程
绿化与美化并存,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建立以农田防护林为主多种林组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树径一般要大于10cm,土球在50cm以上,要求抗风性强,具有观赏价值。
2.1.6雨季施工
关注天气变化,掌握气象信息,合理安排施工,减少雨天施工的影响。
做好防雨预案,配备防水排涝设施。
疏通排水沟渠,保证排水畅通,特别注意土壤改良施工阶段的防雨,以免地力受损。
2.1.7田间路
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送检合格,最大水灰比宜控制在0.48左右,最小水泥用量为290kg/m3(42.5级水泥),306kg/m3 (32.5级水泥)。
集料:应不低于Ⅲ级技术指标的要求,级配符合规范要求,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
垫层:尽量就地取材,应碾压密实,满足设计要求,并处理好路基病害,完善排水设施。
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高程、横坡度、宽度、厚度等各项指标要逐项检查,均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模板:宜用钢模,其高度与混凝土板厚相同,必须拼接平顺、密实,支撑牢固,内侧涂隔离剂,双副路面的中间模板要留孔。
混凝土: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如遇特殊情况,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其拌合时间宜为60~90s。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板振动器和振动梁配合进行。表面砂浆厚度控制在1.1~1.5之间。
养护:一般采用湿法养护。养护期间和填缝前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40%以上时方可准许行人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80%时结束养护,一般在14~21d。
2.1.8蓄水池
a.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水泥:水泥采用收缩行小、安定性合格、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国家标准,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应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通常粗骨料中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细骨料中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
拌制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党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1)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进场时应有“三证”。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试验确定。
b.施工措施:施工流水段应以伸缩缝为界,(通常不超过20m),施工缝留置均须设止水带,一般用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直施工缝用橡胶止水带,水平施工缝用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带,通常距离底板面50cm处,接缝处止水带形成环通,接头平顺,不留间隙。 C.钢筋绑扎:钢筋要确保保护层厚度,必须逐点绑扎牢固。不得跳扎,使其在浇捣时不松散、变形、移动,造成露筋锈蚀而渗水。
d.模板安装:位置尺寸必须准确,接缝平顺密实,内侧光滑并涂脱模剂,支撑牢固。而穿透池壁及底板的固定,对拉螺杆要设止水环,防止水沿螺杆表面渗出。
e.混凝土浇筑:尽量连续浇筑,在施工时要合理安排浇筑顺序,避免混凝土初凝后产生冷缝造成结合部渗水,同时严格控制振捣工序,插入式振捣器插点间距控制在50cm,振捣时间宜在20~30s,振捣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避免漏振欠振。待混凝土初凝后提浆抹面,以增加表面致密性。混凝土成品要特别注意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玉环境温度差过大。
2.1.9灌溉与排水
a.灌溉水源:项目区要可靠的水源保证,干旱缺水地方修建山塘、蓄水池、泵站,配备完善的引水渠。
b.排灌标准:水田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旱地灌溉保证率在70%以上,排涝达到10年一遇的标准;地下水控制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深度。
c.排灌设施:排灌渠道满足项目区灌排和排水要求,各类沟渠布局合理,形成网络,坡度适宜,便于灌溉。桥、涵、闸、放水口等配套设施齐全。
2.1.10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a.防洪设施: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
b.坡面防护:在丘陵地区开发耕地,应设置截水沟、排洪沟,防止洪水直接冲刷田面,减少水土流失。
c.防止污染:耕地周围有废水、废物污染时,有较完善的防渗、排污设施;灌溉用水要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要求。
2.2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
2.2.1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a.工程量存在不确定性。工程存在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改造范围不准确,某些设计规划边界与现场不符合,“边角地”与“插花地”影响总体改造数量。另外,地形图测量不准或利用旧图,未能准确反映现实状况。
b.设计变更较多。设计前期勘察深度不够,部分规划用途与实际不符,现场情况掌握不准。
c.概预算定额不准。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一般没有详细预算,只有投资估算和概算,而投资估算和概算是方案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产物,加之市场信息价格区域偏差较大,实际预算往往超投资估算和概算。
d.定额的补偿与索赔:主要包括青苗补偿和取土弃土、拆迁占用、误工及环境影响造成损失取得的补偿。
e.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由于前期调研勘察不到位,造成部分地块构筑物、农水设施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严重影响建设投资与施工进度。
2.2.2控制措施与方法
a.做好前期调研,详细调查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改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b.做好基本勘察工作,尽可能全面、准确、真实的反映地块情况及使用状态。
e.正确对待额外的补偿与索赔。由于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是政府项目,政策性强,对当地经济、环境影响大,因此,需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保证标准严格执行有力。
f.统筹安排,逐步推进。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做到权责一致,全面规划,逐步推行。
g.加强验收与绩效考核。通过验收把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改造效果,对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从而提高项目的管控效益与人员的履职能力水平。
3.结语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总体来说施工难度不大,技术标准也不难达到,但是由于其复杂性、特殊性及范围的广泛性,质量控制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详细分析项目的特点,掌握其难点和重点,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统一标准,规范方法。
【关键词】质量控制;重大;难点;剖析
1.项目概况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是以提高农田机械化水平,实现项目区田、沟、渠、路、林综合配套管理,以配套排灌设施建设为主要途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粮食产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改善生态坏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主要由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林网工程等工程组成。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的总体要求是达到“田块方格化、灌溉硬底化、道路网格化、耕作机械化、监督信息化”的标准。突出标准化,使自然环境与景观形成一体,并做到三个结合,即: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2.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2.1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2.1.1施工测量
平面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J2型经纬仪及50m钢尺,直接从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引测,控制点间距以200~400m为宜。
高程控制系统:宜采用DS3型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引测临时水准点,距离不得大于200m,前后通视,临时水准点与控制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12mm(L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
2.1.2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控制的重点是高程与坡度,一般采用人工与机械配合作业的方式施工,以机械为主,局部辅以人工。地面坡度大致控制在1 ‰
~2 ‰,土层虚铺高程控制宜高于实际标高5cm,按表土剥离、土地平整、表土回填的方式施工。
2.1.3浆砌沟渠
原材料要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浆砌石宜采用M7.5砂浆,浆砌砖宜采用M10.0砂浆,砂浆配合比须经试验确定,要搅拌均匀,一次搅拌量应在其初凝前用完。砌筑工法要正确,总体要求达到平、稳、紧、满,即砌筑层面大体平整,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定,石块间紧靠密实,砂浆饱满充实。砂浆初凝后不得再移动或碰撞已砌筑的石块,砌体外露面已在砌筑后12~18h内养护,养护期要大于14天,养护需保持外露面湿润。
2.1.4管道安装
严格执行国标《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2008)。
回填土前必须作水压试验和清洗。
基底密实度达到95%以上,回填密实度达到80%~85%,埋管深度大于0.7m。
供水点不得接在主管上,可通过支管或分管联接。
2.1.5防护林工程
绿化与美化并存,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建立以农田防护林为主多种林组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树径一般要大于10cm,土球在50cm以上,要求抗风性强,具有观赏价值。
2.1.6雨季施工
关注天气变化,掌握气象信息,合理安排施工,减少雨天施工的影响。
做好防雨预案,配备防水排涝设施。
疏通排水沟渠,保证排水畅通,特别注意土壤改良施工阶段的防雨,以免地力受损。
2.1.7田间路
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送检合格,最大水灰比宜控制在0.48左右,最小水泥用量为290kg/m3(42.5级水泥),306kg/m3 (32.5级水泥)。
集料:应不低于Ⅲ级技术指标的要求,级配符合规范要求,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
垫层:尽量就地取材,应碾压密实,满足设计要求,并处理好路基病害,完善排水设施。
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高程、横坡度、宽度、厚度等各项指标要逐项检查,均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模板:宜用钢模,其高度与混凝土板厚相同,必须拼接平顺、密实,支撑牢固,内侧涂隔离剂,双副路面的中间模板要留孔。
混凝土: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如遇特殊情况,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其拌合时间宜为60~90s。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板振动器和振动梁配合进行。表面砂浆厚度控制在1.1~1.5之间。
养护:一般采用湿法养护。养护期间和填缝前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40%以上时方可准许行人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80%时结束养护,一般在14~21d。
2.1.8蓄水池
a.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水泥:水泥采用收缩行小、安定性合格、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国家标准,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应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通常粗骨料中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细骨料中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
拌制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党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1)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进场时应有“三证”。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试验确定。
b.施工措施:施工流水段应以伸缩缝为界,(通常不超过20m),施工缝留置均须设止水带,一般用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直施工缝用橡胶止水带,水平施工缝用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带,通常距离底板面50cm处,接缝处止水带形成环通,接头平顺,不留间隙。 C.钢筋绑扎:钢筋要确保保护层厚度,必须逐点绑扎牢固。不得跳扎,使其在浇捣时不松散、变形、移动,造成露筋锈蚀而渗水。
d.模板安装:位置尺寸必须准确,接缝平顺密实,内侧光滑并涂脱模剂,支撑牢固。而穿透池壁及底板的固定,对拉螺杆要设止水环,防止水沿螺杆表面渗出。
e.混凝土浇筑:尽量连续浇筑,在施工时要合理安排浇筑顺序,避免混凝土初凝后产生冷缝造成结合部渗水,同时严格控制振捣工序,插入式振捣器插点间距控制在50cm,振捣时间宜在20~30s,振捣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避免漏振欠振。待混凝土初凝后提浆抹面,以增加表面致密性。混凝土成品要特别注意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玉环境温度差过大。
2.1.9灌溉与排水
a.灌溉水源:项目区要可靠的水源保证,干旱缺水地方修建山塘、蓄水池、泵站,配备完善的引水渠。
b.排灌标准:水田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旱地灌溉保证率在70%以上,排涝达到10年一遇的标准;地下水控制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深度。
c.排灌设施:排灌渠道满足项目区灌排和排水要求,各类沟渠布局合理,形成网络,坡度适宜,便于灌溉。桥、涵、闸、放水口等配套设施齐全。
2.1.10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a.防洪设施: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
b.坡面防护:在丘陵地区开发耕地,应设置截水沟、排洪沟,防止洪水直接冲刷田面,减少水土流失。
c.防止污染:耕地周围有废水、废物污染时,有较完善的防渗、排污设施;灌溉用水要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要求。
2.2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
2.2.1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a.工程量存在不确定性。工程存在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改造范围不准确,某些设计规划边界与现场不符合,“边角地”与“插花地”影响总体改造数量。另外,地形图测量不准或利用旧图,未能准确反映现实状况。
b.设计变更较多。设计前期勘察深度不够,部分规划用途与实际不符,现场情况掌握不准。
c.概预算定额不准。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一般没有详细预算,只有投资估算和概算,而投资估算和概算是方案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产物,加之市场信息价格区域偏差较大,实际预算往往超投资估算和概算。
d.定额的补偿与索赔:主要包括青苗补偿和取土弃土、拆迁占用、误工及环境影响造成损失取得的补偿。
e.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由于前期调研勘察不到位,造成部分地块构筑物、农水设施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严重影响建设投资与施工进度。
2.2.2控制措施与方法
a.做好前期调研,详细调查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改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b.做好基本勘察工作,尽可能全面、准确、真实的反映地块情况及使用状态。
e.正确对待额外的补偿与索赔。由于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是政府项目,政策性强,对当地经济、环境影响大,因此,需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保证标准严格执行有力。
f.统筹安排,逐步推进。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做到权责一致,全面规划,逐步推行。
g.加强验收与绩效考核。通过验收把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改造效果,对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从而提高项目的管控效益与人员的履职能力水平。
3.结语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总体来说施工难度不大,技术标准也不难达到,但是由于其复杂性、特殊性及范围的广泛性,质量控制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详细分析项目的特点,掌握其难点和重点,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统一标准,规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