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分析枕叶癫痫患者手术中联合选择性海马切除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向颢叶内侧传导的枕叶癫痫病例,统计患者的发病、检查及手术治疗情况,并介绍相关手术体会.17例(85%)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强直.痉挛性发作为主,9例有颢叶先兆或口咽自动症,PET检查中9例有颞叶的代谢异常,MRI及MRS共发现有海马异常13例;脑电图确定癫痫
【机 构】
:
100037,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00037,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00037,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00037,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分析枕叶癫痫患者手术中联合选择性海马切除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向颢叶内侧传导的枕叶癫痫病例,统计患者的发病、检查及手术治疗情况,并介绍相关手术体会.17例(85%)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强直.痉挛性发作为主,9例有颢叶先兆或口咽自动症,PET检查中9例有颞叶的代谢异常,MRI及MRS共发现有海马异常13例;脑电图确定癫痫灶位于枕叶外侧皮层8例.内侧皮层6例,枕颞交界区6例,发作期脑电图均显示明显向颢叶传导.手术均行枕叶致痫灶切除和经颞底海马结构切除术.结果 癫痫发作Engle分级示:I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出现视野损害3例;推理智商无明显变化15例,下降4例,改善1例.结论 向颞叶传导为主的枕叶癫痫常可以有颢叶的先兆或自动症,并有影像学的异常,手术联合枕叶致痫灶切除和经颞底海马结构切除术,手术效果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例术前行DTI扫描,分别测量病变坏死区、灶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 tracking,DTT)观察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脑脓肿坏死区的MD值为(
目的 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自杀基因HSV-tk载体,联合连接蛋白CX43介导的旁效应,对以BMSCs肿瘤追踪特性为基础的胶质瘤进行治疗研究.方法 以CX43质粒转染C6胶质瘤细胞,以腺病毒介导HSV-tk转染BMSCs;建立C6胶质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C6对照组、CX43-C6组、tk-BMSCs/C6/GCV治疗组和tk-BMSCs/CX43-C6/GCV治疗组.观察动物生存
患者女,17岁.左大腿下段疼痛半年,伴局部肿块1个月余.X线片显示:左股骨远段瘤灶呈偏心性生长,无骨皮质膨胀性破坏,肿块大小约7 cm×6 cm×5 cm,界限清楚.外院以左侧股骨下段骨肿瘤收入住院,行局部肿瘤组织刮除术,术后诊断"左股骨下段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手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头痛、头晕、呕吐,无抽搐、大小便失禁及肢体功能障碍,CT示右侧脑室前角等密度肿块,伴肿瘤内钙化及脑室扩大。
患者 女,71岁.因胆囊切除术后突发肢体无力伴意识障碍4 d入院.体检:浅昏迷,压眶肢体屈曲,不能定位,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4mm,对光反射迟钝,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示:鞍上池、环池、侧裂、脑室及脑沟内见血性高密度影,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鞍上池区见稍高密度灶,并向上延伸至室间孔区.行"锥颅侧脑室引流术",经治疗病情好转.行MRI检查:鞍区见不规则等T1略长T2信号灶,其内及周边见不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f)asm,CVS)多见于动脉瘤破裂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引起的脑底Willis环大动脉管径变细,甚至闭塞.动脉瘤性SAH后CVS的发生率高达70%,其中17%~40%可并发神经功能障碍.CVS是SAH患者病情恶化、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
一、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6例后颅窝血肿病人,男19例,女7例;年龄4~60岁,平均33.4岁.车祸伤13例,打击伤4例,坠落伤9例.伤后有原发性昏迷14例,无原发性昏迷9例,持续性昏迷7例,昏迷病史不详3例.偏瘫2例,单侧瞳孔散大7例,术前突然呼吸停止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呼吸道感染5例.术前CT检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3例,小脑拌伤伴血肿15
目的 分析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的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Wingspan治疗31例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的资料,研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31例患者中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9%,全部为缺血性并发症,3例为病变相关性穿支梗死,1例为非病变相关性,术中无急性血栓形成.2例患者具有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具有持久神经功能
患者女,66岁.因"头痛恶心半个月,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 d"入院.查体:嗜睡状态,右侧肢体肌力Ⅲ~Ⅳ级,双侧巴氏征(+).头MRI示左颞叶多个不规则类圆形异常肿块,大小约5.3 cm×3.7 cm,信号不均匀,T1呈混杂高或低信号,T2呈混杂略低信号,Flair呈混杂低等信号,周围见大面积水肿带,边缘模糊.左侧蝶骨嵴见类圆形略高信号影,大小约2.3 cm×2.7 cm,T1呈等或低信号,T2
目的 检验血管生成因子2(angiopoietin-2,Ang-2)在胶质瘤模型中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靶向Ang-2,观察胶质瘤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荷瘤小鼠颅内U87胶质瘤模型,检测Ang-2和PCNA的表达;转染shRNAs表达质粒进入U87细胞,比较受试动物生存期,MRI观察肿瘤体积;脑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颅内模型中Ang-2在胶质瘤边缘的表达强于肿瘤内部(P<0.05)
患者 男,60岁.因头部外伤后3个月,头痛伴步态不稳3d入院,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体检:神清,颈软,四肢肌张力无异常,右侧跟胫膝试验(+),右侧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肌力V级,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阴性.头颅MRIT1、T2加权均见后颅窝硬膜下高信号影,第四脑室受压变形,提示慢性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