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创意表达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回放】
  请以“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透视】
  这种独字命题的方式,镇江市2015年的中考作文题《补》就出现过。相比较而言,今年镇江市作文命题体现了传承性、开放性、和创意性的三个特征。
  传承性。作文题既便于学生动笔,没有人为设置审题障碍,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开放性。生活中的检查、调查、翻检查看比比皆是,既能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写出真情实感,又能有力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体查、社会调查、人生自查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创意性。“查”是个动作,如何通过这个动作激励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抓住这个动作特征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有创意地表达。
  【审题提示】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可以先推敲这个字,进行发散思维,并快速组词,例如检查、调查、查访、查看、查实、查问、查找、查询、查明、查卫生、查户口等。接下来进行第二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比如在“检查”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检查”“为什么检查”“检查的过程和结果怎样”,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第三步,写作时要具体写清楚“查”的过程,同时交代清楚“查”的原因、如何“查”和“查”的结果。这样,谁“查”、“查”什么、为什么“查”、怎样“查”、“查”的结果怎样就具体了,文章的结构也就逐渐清晰起来。尤其是我们需要对素材的选择重新经历一次唤醒、联想、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充分挖掘适合本题的写作元素,深入思考,深化立意,尽可能确保在准确表达中心的基础上写出新意,写出深意,写出创意。
  【写作陷阱】
  这种独字命题的作文要避免进入以下写作陷阱:陷阱一是空乏议论,文体不清。有学生一开头先议论一番,然后再想起一件什么事,造成文章一半议论,一半叙事,泛泛而谈,不着要领。陷阱二是素材陈旧、雷同。如学校生活中的查作业、查卫生等,社会生活中的查贪污等,不时还会异化出一些牢骚,缺乏亮色,毫无新意。陷阱三是过程不清,立意不明。要写出查的过程,写出波澜,写人要血肉丰满,议论要观点鲜明,不能仅仅把“查”只作为一个引子,中心不突出,立意不明朗。
  【佳作点评】
  查
  王力好
  抬眼望去,他独自站立在寒风中,守着村口的关卡,宛如一尊雕像,颇有气势,庄严而又不可侵犯。他的脸颊早已冻得通红,耳朵也微微发紫,双手裸露,似乎已冻得失去知觉……
  他是我的大伯,一位农村基层干部,他每天的生活围绕着“查”。疫情期间,我在乡下住了两星期,目睹了他的“查”生活。
  清晨,远处的天空刚刚泛出鱼肚白,一抹红色从天边晕开来,太阳娇羞地露出半边脸,给周围的云层染上了胭脂,美不胜收。这位村干部在朝霞的映照下,疾走于乡村的羊肠小道上。他的背影高大,给人以信心和安全感。到达村中的隔离点,他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他和村医穿上防护服,戴上厚实的口罩,护目镜、手套、鞋套也是一应俱全。他手持额温枪,为隔离人员量着体温,悉心认真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为他们送上一天的食品。测好体温后,他脱下厚重的防护服,虽是三月天,却浑身湿透,耳旁和脸颊也被勒出了红色的痕迹,眼睫毛上更是挂满了水珠。他坐在电脑前,双手颤抖地敲击键盘。他的动作毫无熟练可言,左手中指一次次叩击键盘,右手一次次点击鼠标,进行信息上报。
  已是正午时分,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马不停蹄地奔到村中高龄独居老人家里发放口罩,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他熟记的防疫事项。对待老人,他有无限耐心,语气总是温柔的。长时间的讲话令他口干舌燥,但他顾不上喝水和休息,因为村口的超市就快开门了。
  下午,他在村口关卡等候。早春的风透着凉意,他却不知疲倦。他负责检查进入超市人员的体温、口罩和健康码,一项普通却至关重要的工作。每当有人前来,他的一声“请出示健康码,佩戴好口罩”,会让人充满安全感。若有外村人员光临,他就用颤抖的双手输入手机号码,戴上老花镜,很吃力地排查对方的活动轨迹,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
  这时,有位老人想要进入超市,但没有健康码。他接过手机,教老人申请健康码。天气仍然十分寒冷,可他的热情去丝毫不减。就这样,他一直工作到晚上,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他只是一位村干部,可他为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正是他的“查”生活给予我们安全。每当我问起他为何这么认真,他总是一脸骄傲:“祖国需要我!”声音洪亮而自信。中国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我大伯这样的人的“查”,政府官员的“查”,全国人民的“查”。唯有“查”,方可消灭疫情。
  点评:本文作者以小见大,选取了大伯一天的工作生活:慰问隔离人员、信息上报、村口关卡等候……赞美了中国千千万万在抗疫中无私奉献的人们。最后升华主旨,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描写细致,突出人格之美。一开始外貌描写“脸颊早已被冻得通红,耳朵也微微发紫,双手裸露,似乎已冻得失去知觉。”突出他的坚守岗位。“太阳娇羞地露出半边脸,给周围的云层染上了胭脂,美不胜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他坐在电脑前,双手颤抖地敲击键盘。”动作描写表现他的认真负责。正因为他的认真、细致、坚持,才会有我们的平安生活。
  【备考演练】
  请以“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陆其勇: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领航名师,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培育站学科指导专家。
  编辑    沈不言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1  都旺是在睡梦中被一阵喧哗声吵醒的。  工地里一栋楼房前面,十几名工人围成一圈,有人焦急地打电话,有人喊来包工头,有人安慰着躺在地上的人,都旺从缝隙中挤进人群,看见主人葛秋阳躺在地上,地上是一摊殷红的血迹。都旺低下头,用舌头舔了舔主人的脸。  一辆救护车哇呜哇呜地开过来,又哇呜哇呜地把都旺的主人带走了。  都旺追着救护车跑向大门口,被一个工人呵斥住,“都旺,回来,小心跑到外面让人抓起来。”  
期刊
妈妈是一个马虎的妈妈,她让我给外婆送新做的衣物,却没有给我准备雨伞。当我回家时,雨点突然一个接一个地砸在土路上,噗噗地响,然后地面的颜色很快变深了。我的脑海里只剩下两个字:躲雨!可是要躲到哪里去呢?举目四望,幸好二百米外的原野上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榆树,我冲刺一般奔过去,依靠这把天然的雨伞,安心地等候雨早些停下来。  需要躲的雨,大多来得急也去得快,仿佛一个喜欢恶作剧的顽童,有人招惹了他,他便由着
期刊
那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除了课本和毛主席著作之外,可读而又能够读到的书很少,这很少的书当中有一本本县编印的阶级教育读本,其中一篇比较特别:《四十五年两重天》。这篇忆苦思甜材料的主人公是我们公社的一位贫下中农,于是读的次数就多一些,并记得整理和写作者的署名是卢成国。  进入高中,才知道那位卢成国就是本公社“最高学府”的语文老师。与同学议论起来,更知道他居然也来自跟我差不多的一个农村大队,不过许多同学都不
期刊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降来了,或许到了该与秋天说再见的时候了。天气更冷了,清晨的地面铺上了一层面粉似的白霜,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似乎唱着挽留秋天的歌。  往年这个时候,在乡下,人们开始为了腌咸菜忙开了。  母亲在屋前的那块菜畦上,栽上一片白菜,用来腌咸菜。霜降前,那块菜畦上的大白菜棵棵长得肥嘟嘟的,又高又壮。霜降过后,母亲把原先用来储放粮食的大缸腾出来洗干净,买回一淘箩粗盐,把压石找
期刊
默然凝视童年,沉着打量往昔,这是一个人可贵的能力,也是一名作家书写的源泉。  1  我五六岁的时候,做过一回小贼。  想想我家那时人气该多旺啊,三间草房子,挤着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我爷爷我奶奶,我爸我妈,我姐、我大弟和我,我小娘娘和我小叔叔,他们只比我姐大几岁,还有我奶奶的养母,我们叫她婆老太的,当时被接来我家养老。  婆老太那个时候八九十岁了吧,大多数时候都躺在床上,像一枚干瘪的核桃,无声无息着。
期刊
丁立梅:作家,江苏省课外阅读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出版作品逾七十部,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代表作品《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有美一朵,向晚生香》《丁立梅的写作课》等。  在我的理解,所谓文学,就是关于文字的一门学问。那一个一个的文字,相当于泥瓦匠手里的砖,要砌出什么样的房子,取决于你如何摆弄这些“砖”了。而写作者,没有什么神秘和优越的,不过是个“泥瓦匠”。  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一
期刊
1  爸爸妈妈快要走了。黑娃感觉这二十天的假期实在太短了。爸爸不放心地问黑娃,我和你妈走了,你听婆的话不?黑娃没有吭声。他知道自己以前不听婆的话,经常惹她生气,现在爸爸妈妈回来了,婆自然就向他们告状了,不然爸爸不会这么问。  爸爸说,要是不听婆的话,那就不要念书了。  黑娃听出爸爸话里有一种威胁,于是他抿住嘴,把本来想说的“要听,我哪能不听婆的话”又咽回到肚子里。黑娃感觉心里酸酸的。  到底听不听
期刊
【文题回放】  请以“同一种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命题透视】  现实生活是作文命题和习作素材的根本来源。2020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胜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最终的胜利,靠什么?靠“力量”,国家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各种各样的力量;靠“同一种”向心的力量,“同一种”蕴含着巨大能量
期刊
【文题回放】  请以“长学问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透视】  2020年盐城市中考命题作文《长学问了》,题前无导语,简洁明了。直呈命题后提出四点普适要求,减少了审题障碍,让考生最大限度地从立意和内容两个方面拓展,将窄题变宽、将小题变大。这样的命题,既有灵气又接地气。题目看似没有主语,但“长学
期刊
【文题回放】  请以“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命题透视】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与南通市以往的中考作文题相比,这道题去除了材料导入与提示语,一方面对审题提高了要求,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一定的审题自由度。从价值导向看,这一命题延续了南通市中考作文的命题特征,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