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论证了农产品期货在我们市场的适用性和推广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区分划建立农户合作组织参与期货交易的应用模式,以保证农产品期货这种特殊的规避预期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能够成为农民转移风险、套期保值的手段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 适用性 推广性 应用模式 产区分划
一 研究背景
农产品期货作为一种引进时间相对较短的金融衍生工具,其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使用率普及率都还相对比较低,优势功能没有完全得以有效发挥。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部门和高校也针对农产品期货就行了一系列的科研探索。但都专注于对农产品期货的功能和单方面有效适用性的论证以及对模式的简单陈述,缺乏对适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数据论证探索和完整的适用性论证。国外相关研究也是对农产品期货自身功能作用的深发,虽对农产品期货的应用有理论指导意义,但始终不能和中国社会的具体的实际相契合,不能直接照搬运用,因此也无法对中国农民起实质性建议。
二 农产品期货推广的适用性研究
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最早产生于美国芝加哥。几十年来,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涌现,如东京谷物交易所、纽约棉花交易所、温尼伯格商品交易所等。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欧美农产品期货交易之所以非常火爆,很大程度上和欧美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关,在欧美,构成农业结构主体的是农场主,农场主往往拥有较大的农场,而且其农产品的生产也已经实现了高度机械化,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很少,而这些农场主们又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头脑,以及开放的思想。因此往往有许多大农场主直接参与到农产品期货贸易的交易当中,以求得套期保值。
由于中国政府对农民利益的一贯保护,中国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一直不大。此外由于计划经济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农民的保守性,对于新生事物的不信任,以及最关键意义上的小农经济长期作用于中国的农村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中国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发展进程缓慢。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白糖、豆油、菜子油、棕榈油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产品种类以及规模和国外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从中央的决策可以看出,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为了使广大的农民能有更多的集资、融资、投资的方法和渠道,并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降低农民的风险,并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产品期货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是其两大显著功能,因而对其推广价值的研究主要就需要实证验证农产品期货在国内是否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一方面通过对现货价格和相对应的期货价格数据搜集整理,运用相关的数学和统计工具进行分析(主要是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期货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已经具有推广运用意义;另一方面,套期保值即为对风险的规避,对套期保值效果的检验即是对风险规避程度的验证。因此,通过搜集到的实际数据,运用相关的数学和统计工具对风险规避程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产品期货对风险的规避作用较好,说明它在中国市场农产品期货具有推广价值,可以作为企业或者农户的一种有力的规避风险工具。
三 农产品期货在中国应用模式探索论证
由上可知,农产品期货在农村具有适用性和推广价值,但是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运行模式,使得农产品期货未充分发挥其价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以实质有效地保障广大农民生产者的利益。农产品期货本身仍具有巨大的潜在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需要进一步的发挥。那么,本文试图寻求一种应用模式来有效实现农产品期货的基本职能,使涉及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各方主体达到利益均衡,而非利益向某一方倾斜,尤其是保障农户这一弱势群体实现应得利益。
与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是期货公司、中间商(包括农产品收购企业、投机者等)和農户三方,农场品收购公司或是投机者通过自身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在期货市场购买相应的期货合约来规避风险,然后不同的是投机者通常是在合约到期之前进行对冲来赚取套利价差,而农产品收购公司通常在收购产品时会根据情况用期货价来扣除一些成本制定出相应的现货价格。显而易见,农户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论证如何才能实现三方的利益均衡,实现利益的均衡,即要实现将中间商的利差转移一部分到农户手中。归根结底其实就是要研究如何制定收购价格的问题。
根据博弈论和资产定价理论,为增加农民的在农产品定价上的话语权,理论上可以将农产品产区按照品种或地域进行划分,在每一个区域内构建相应的组织代表该区域农民与农产品公司进行议价或直接进行农产品收购参与期货交易,以改变农户的被动地位,真正享有农产品期货的套保功能,同时增添期货市场的活力,促进我国农业和金融体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产品期货在我国市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再辅以合理的农户合作集中组织,形成合理的应用形式,农产品期货定会在农村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农民转移风险、套期保值的手段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曲立峰.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市场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张璋.论期货市场在规避农产品价格KN-中的作用.上海:上海交通大出版社,2006.
[3]邢飒.利用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保证农民利益.2009.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 适用性 推广性 应用模式 产区分划
一 研究背景
农产品期货作为一种引进时间相对较短的金融衍生工具,其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使用率普及率都还相对比较低,优势功能没有完全得以有效发挥。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部门和高校也针对农产品期货就行了一系列的科研探索。但都专注于对农产品期货的功能和单方面有效适用性的论证以及对模式的简单陈述,缺乏对适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数据论证探索和完整的适用性论证。国外相关研究也是对农产品期货自身功能作用的深发,虽对农产品期货的应用有理论指导意义,但始终不能和中国社会的具体的实际相契合,不能直接照搬运用,因此也无法对中国农民起实质性建议。
二 农产品期货推广的适用性研究
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最早产生于美国芝加哥。几十年来,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涌现,如东京谷物交易所、纽约棉花交易所、温尼伯格商品交易所等。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欧美农产品期货交易之所以非常火爆,很大程度上和欧美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关,在欧美,构成农业结构主体的是农场主,农场主往往拥有较大的农场,而且其农产品的生产也已经实现了高度机械化,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很少,而这些农场主们又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头脑,以及开放的思想。因此往往有许多大农场主直接参与到农产品期货贸易的交易当中,以求得套期保值。
由于中国政府对农民利益的一贯保护,中国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一直不大。此外由于计划经济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农民的保守性,对于新生事物的不信任,以及最关键意义上的小农经济长期作用于中国的农村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中国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发展进程缓慢。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白糖、豆油、菜子油、棕榈油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产品种类以及规模和国外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从中央的决策可以看出,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为了使广大的农民能有更多的集资、融资、投资的方法和渠道,并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降低农民的风险,并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产品期货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是其两大显著功能,因而对其推广价值的研究主要就需要实证验证农产品期货在国内是否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一方面通过对现货价格和相对应的期货价格数据搜集整理,运用相关的数学和统计工具进行分析(主要是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期货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已经具有推广运用意义;另一方面,套期保值即为对风险的规避,对套期保值效果的检验即是对风险规避程度的验证。因此,通过搜集到的实际数据,运用相关的数学和统计工具对风险规避程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产品期货对风险的规避作用较好,说明它在中国市场农产品期货具有推广价值,可以作为企业或者农户的一种有力的规避风险工具。
三 农产品期货在中国应用模式探索论证
由上可知,农产品期货在农村具有适用性和推广价值,但是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运行模式,使得农产品期货未充分发挥其价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以实质有效地保障广大农民生产者的利益。农产品期货本身仍具有巨大的潜在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需要进一步的发挥。那么,本文试图寻求一种应用模式来有效实现农产品期货的基本职能,使涉及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各方主体达到利益均衡,而非利益向某一方倾斜,尤其是保障农户这一弱势群体实现应得利益。
与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是期货公司、中间商(包括农产品收购企业、投机者等)和農户三方,农场品收购公司或是投机者通过自身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在期货市场购买相应的期货合约来规避风险,然后不同的是投机者通常是在合约到期之前进行对冲来赚取套利价差,而农产品收购公司通常在收购产品时会根据情况用期货价来扣除一些成本制定出相应的现货价格。显而易见,农户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论证如何才能实现三方的利益均衡,实现利益的均衡,即要实现将中间商的利差转移一部分到农户手中。归根结底其实就是要研究如何制定收购价格的问题。
根据博弈论和资产定价理论,为增加农民的在农产品定价上的话语权,理论上可以将农产品产区按照品种或地域进行划分,在每一个区域内构建相应的组织代表该区域农民与农产品公司进行议价或直接进行农产品收购参与期货交易,以改变农户的被动地位,真正享有农产品期货的套保功能,同时增添期货市场的活力,促进我国农业和金融体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产品期货在我国市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再辅以合理的农户合作集中组织,形成合理的应用形式,农产品期货定会在农村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农民转移风险、套期保值的手段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曲立峰.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市场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张璋.论期货市场在规避农产品价格KN-中的作用.上海:上海交通大出版社,2006.
[3]邢飒.利用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保证农民利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