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习得更有活力的数学知识,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
以往的数学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老师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数学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数学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内容,进而赋予数学以生命和活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1. 访一访,观察生活。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现实生活,扩大知识视野,事倍功半地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例如,《认识路线》的教学,教材上提供了城市公共汽车行驶路线的教学情境,这虽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对于众多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却又显得那么陌生。城市里的公共汽车,多数学生只听说过,只有少数人见过,极少数学生乘坐过。这样的生活背景给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效进行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应采取让学生观看电视节目或影片、查阅图书、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了解城市公车汽车的行驶情况,让“公共汽车”的生活影像真正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浮现。这样,增强了学生对“汽车行驶”的生活体验,为新知的有效性学习做好恰如其分的铺垫。
2. 演一演,再现生活。
有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或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再现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联系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去仔细体验、去认真感悟,不断地加深自己的感受,势如破竹地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时,教材提供了这样的情境图:“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在小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中,都是把比较多的物体平均分(被除数比除数大的),从来没有经历过教材所提供的问题,因而,学生们不知该如何去分。我就先让学生自由组合,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台进行“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现场“数学表演”,在学生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法:一种是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逐一分成大小一样大的4份;另一种是把3块饼叠放在一起,然后平均分成4份。通过现场数学表演,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行之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现象,为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构建了崭新的平台。
二、走进生活,让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
“浩瀚的海洋来源于涓涓细流,知识的渊博在于日积月累。”生活是知识的海洋,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教材。
1.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数学 。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校里发生的一些故事恰当地引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来。例如,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后,学校新办公楼正在建设,我就让学生研究“学校新办公楼的粉刷问题”。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楼房的表面并不是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几何图形,并且为了避免学生危险,还不能让学生爬到楼顶上去测量,这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会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比如,估算、投影等。另一方面,进行市场调查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从课堂到实践,需要查找大量有关的资料,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实施方案。在这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真正应用,感受到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真正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内涵。
2. 联系社会生活,学习数学 。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数学的一片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例如,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后(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让学生揭露社会上的“有奖游戏”骗局:在一个摊位前,塑料布上面摆着蓝色和红色的两种玻璃球,每种颜色各8个,下面放着一个小布袋。摊主有声有色地介绍着游戏的玩法:1元钱摸10次。将16个玻璃球放进布袋,游戏者从布袋里面抓出8个玻璃球,如果是4蓝4红或5蓝3红或5红3蓝,就要罚5元或2元钱,除了这两种情况都会赢钱,如果抓出来的玻璃球颜色都一样,赢得最多。学生通过实践尝试,发现抓出4蓝4红或5蓝3红或5红3蓝的次数比较多,进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奥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好处。
3. 联系家庭生活,学习数学。
新教材的构建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也体现了以生活为数学教学的开放式大课堂,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快乐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家庭是儿童学习数学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例如,《元角分的认识》以及《统计》两个单元,都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份融两部分知识为一体的特殊的寒假作业。要求:让学生把寒假中得到的压岁钱的每一笔收入、支出,每一项消费的内容、结余填入表中。并思考几个问题:你认为你的哪一项消费最有意义?你想把剩下的钱怎样用?你通过记录这张表有何感受?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准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并进行数据统计是有一定难度的,且学生和家长如何对待这份特殊的作业、完成质量如何无法预知。在忐忑中迎来了开学,我喜出望外地发现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不但理解了收入、支出、结余的含义,还能够利用统计知识正确地分类;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许多学生提出要把部分压岁钱捐给有困难的人,或为老人买礼物……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两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