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学者考证,“郎才女貌”这个价值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那时有个才子写了一篇唐传奇《霍小玉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一千多年过去了,男为色而倾倒,女为才而折腰的恋爱标准仍在我们的社会中大量流传。
郎才女貌的出现,是社会对男女双方性别的一种价值认可。在社会看来,“般配的男女双方,男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女的则漂亮得闭花羞月,沉鱼落雁”。这是中国古代男女不平等的一种反映。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有很多,但男人只把外在的美貌作为衡量女性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这显然没有把女人当作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来尊重,只是把她当作一个客体。
秦永洲(2000)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被看成是君臣、父子等人伦之根本和家庭兴衰的关键,未婚男女的终身大事,受到朝廷,官府、父母、媒约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郎才女貌这一现象的出现,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这是对封建社会里的男性主宰社会的一种反叛。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没有地位。“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妇女的婚姻由父母包办,父母为了财富,为了权势,指腹为婚,订娃娃亲,养童养媳,强迫嫁出自己的亲生骨肉,几乎所有封建社会的女子在结婚前都没有见过男方的面,在封建社会传统观念里,女子出嫁后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郎才女貌出现后,女方有机会直接面对男方,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历史上,为了女貌,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少才子为了美人不惜牺牲事业,多少英雄豪杰爱美人不爱江山。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貌对女子是何等重要,社会上不断出现男子在失恋后用硫酸对女方毁容的现象,而绝少听说有女子毁男子容的事。相对男子毁女方容而言,女子对男方的上司大吵大闹,目的是不让男子发挥才干,不让男子成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男女双方主体价值的认可,是男子的才和女子的貌。
“美女如此多娇,引无数男儿竞折腰”。根据科学测验,男人大脑皮层看到美女便快速分泌一种多胺肽之类的物质,会产生一种全身的愉悦感。由此看来男人喜爱女貌并非空穴来风,是有根据的。人类的审美观是从哪里来的?是先天就有呢还是后天培养的?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类的审美观最终都来自于自然,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产物,我们的思想认识最终也都来源于自然。人的审美观源自于自然,人用这样的审美观去选择伴侣的容貌,我们应该能在人的容貌中找到自然的影子。
从哲学的角度说,美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的愉悦感受。客体的美与不美,是主体自身认可的,客体在美的生成中只是处于一种非主动的地位,说到底,事物的美与不美,最终取决于主体。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团体、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度,对美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们认为丑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却是美丽至极。比如,黄皮肤的中国人很难认识到黑人的外貌美,还有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在当代社会里,女性的容貌和男性的财力,分别是男女择偶的倾向差异。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给我们原有的价值体系极大的打击。反映在社会对男女般配的标准上,就是由郎才女貌到郎财女貌。钱铭怡(2003)说:在社会经济方面,15年间女性对对方职业、学历要求的提及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对对方事业要求的排序呈增加趋势;对财产的要求上升,体现出女性择偶越来越实惠的倾向。女性对男性的外貌条件要求不是很高,对男性身高的要求也呈下降趋势。女子择偶的标准,往往不是男性的才华内涵,也不是英俊的外貌,而是财富的多少。她们看重的是房子的大小,车子的气派与否和票子的多少。于是就有了一句谚言“女子无才无能无貌,还有一嫁”,在她们心里,嫁个有钱有势的老公比什么都强。在今天这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里,不光女子爱财,男子更爱财,男子要是有了巨大的财富,便有了足以证明自己才能的资本,便可以得到梦中渴望得到或梦中不敢渴望的东西。其实,“郎财女貌”的婚姻是商业社会逐步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物质相对丰富、社会价值观比较多样、社会心理容忍程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会出现“郎财女貌”的婚姻。只有一个秩序比较正常的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社会才能实现这样的婚姻。现在,城市经济相对繁荣、大多数人的生活相对稳定,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希望充分享受物质生活,这虽然同当今世界妇女自强自立的潮流有些隔膜,但是,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对于一些前卫时尚的女性,或者是对那些已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女性来说,她们的择偶标准又由郎才女貌变成了郎貌女财,她们已不要求对方的才能和财富,她们看重的是男方的相貌奇特、粗壮、骠悍、有个性、有“男人味”,在这里,和女貌相对应的是男貌,男方被要求有不同寻常的相貌、有独特的行事方式。
对照孙景艳(2001)探讨的当代女大学生的三大择偶标准:一是带有明显的传统色彩,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二是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体现了反传统的审美价值;三是务实型。郎才女貌是属于传统色彩型的,郎财女貌则是务实型的,而郎貌女才的择偶方式则是反传统的具有现代色彩的。
更有一种不要择偶、不要恋爱的女性行事方式,她们认为,不管是才、财、貌,都是不可靠的,唯有自己是唯一的,是自己可操控的,别人(有时候,不仅是针对男性,也包括女性自己)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是不可预测的,不管自己怎么追求或怎么管束,最终都是虚无的,于是她们什么都不要,不恋爱,不谈论婚姻。
社会是发展的,我们不能要求社会中的事物都是整齐划一的。比如说,网络上的恋爱,什么都没有,纯粹是虚拟的,但或者是满足了许多人的虚荣心,或者是一些人借此来躲避世俗的、社会的眼光,或者是逃避自己的内心世界,许多人就是喜欢这种恋爱方式。不少事实证明这样的恋爱方式,能让一些人得到幸福,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滋生了许多的社会犯罪。俗话说,笼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是无限大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说,社会中的人、事、物,什么样的都有;或者说,社会是多元的,我们的社会要有包容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说不定明天又会出现更让我们看不惯、看不懂的婚姻行为方式出现。
(曾德万,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高职学院)
郎才女貌的出现,是社会对男女双方性别的一种价值认可。在社会看来,“般配的男女双方,男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女的则漂亮得闭花羞月,沉鱼落雁”。这是中国古代男女不平等的一种反映。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有很多,但男人只把外在的美貌作为衡量女性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这显然没有把女人当作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来尊重,只是把她当作一个客体。
秦永洲(2000)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被看成是君臣、父子等人伦之根本和家庭兴衰的关键,未婚男女的终身大事,受到朝廷,官府、父母、媒约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郎才女貌这一现象的出现,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这是对封建社会里的男性主宰社会的一种反叛。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没有地位。“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妇女的婚姻由父母包办,父母为了财富,为了权势,指腹为婚,订娃娃亲,养童养媳,强迫嫁出自己的亲生骨肉,几乎所有封建社会的女子在结婚前都没有见过男方的面,在封建社会传统观念里,女子出嫁后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郎才女貌出现后,女方有机会直接面对男方,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历史上,为了女貌,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少才子为了美人不惜牺牲事业,多少英雄豪杰爱美人不爱江山。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貌对女子是何等重要,社会上不断出现男子在失恋后用硫酸对女方毁容的现象,而绝少听说有女子毁男子容的事。相对男子毁女方容而言,女子对男方的上司大吵大闹,目的是不让男子发挥才干,不让男子成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男女双方主体价值的认可,是男子的才和女子的貌。
“美女如此多娇,引无数男儿竞折腰”。根据科学测验,男人大脑皮层看到美女便快速分泌一种多胺肽之类的物质,会产生一种全身的愉悦感。由此看来男人喜爱女貌并非空穴来风,是有根据的。人类的审美观是从哪里来的?是先天就有呢还是后天培养的?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类的审美观最终都来自于自然,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产物,我们的思想认识最终也都来源于自然。人的审美观源自于自然,人用这样的审美观去选择伴侣的容貌,我们应该能在人的容貌中找到自然的影子。
从哲学的角度说,美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的愉悦感受。客体的美与不美,是主体自身认可的,客体在美的生成中只是处于一种非主动的地位,说到底,事物的美与不美,最终取决于主体。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团体、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度,对美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们认为丑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却是美丽至极。比如,黄皮肤的中国人很难认识到黑人的外貌美,还有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在当代社会里,女性的容貌和男性的财力,分别是男女择偶的倾向差异。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给我们原有的价值体系极大的打击。反映在社会对男女般配的标准上,就是由郎才女貌到郎财女貌。钱铭怡(2003)说:在社会经济方面,15年间女性对对方职业、学历要求的提及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对对方事业要求的排序呈增加趋势;对财产的要求上升,体现出女性择偶越来越实惠的倾向。女性对男性的外貌条件要求不是很高,对男性身高的要求也呈下降趋势。女子择偶的标准,往往不是男性的才华内涵,也不是英俊的外貌,而是财富的多少。她们看重的是房子的大小,车子的气派与否和票子的多少。于是就有了一句谚言“女子无才无能无貌,还有一嫁”,在她们心里,嫁个有钱有势的老公比什么都强。在今天这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里,不光女子爱财,男子更爱财,男子要是有了巨大的财富,便有了足以证明自己才能的资本,便可以得到梦中渴望得到或梦中不敢渴望的东西。其实,“郎财女貌”的婚姻是商业社会逐步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物质相对丰富、社会价值观比较多样、社会心理容忍程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会出现“郎财女貌”的婚姻。只有一个秩序比较正常的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社会才能实现这样的婚姻。现在,城市经济相对繁荣、大多数人的生活相对稳定,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希望充分享受物质生活,这虽然同当今世界妇女自强自立的潮流有些隔膜,但是,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对于一些前卫时尚的女性,或者是对那些已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女性来说,她们的择偶标准又由郎才女貌变成了郎貌女财,她们已不要求对方的才能和财富,她们看重的是男方的相貌奇特、粗壮、骠悍、有个性、有“男人味”,在这里,和女貌相对应的是男貌,男方被要求有不同寻常的相貌、有独特的行事方式。
对照孙景艳(2001)探讨的当代女大学生的三大择偶标准:一是带有明显的传统色彩,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二是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体现了反传统的审美价值;三是务实型。郎才女貌是属于传统色彩型的,郎财女貌则是务实型的,而郎貌女才的择偶方式则是反传统的具有现代色彩的。
更有一种不要择偶、不要恋爱的女性行事方式,她们认为,不管是才、财、貌,都是不可靠的,唯有自己是唯一的,是自己可操控的,别人(有时候,不仅是针对男性,也包括女性自己)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是不可预测的,不管自己怎么追求或怎么管束,最终都是虚无的,于是她们什么都不要,不恋爱,不谈论婚姻。
社会是发展的,我们不能要求社会中的事物都是整齐划一的。比如说,网络上的恋爱,什么都没有,纯粹是虚拟的,但或者是满足了许多人的虚荣心,或者是一些人借此来躲避世俗的、社会的眼光,或者是逃避自己的内心世界,许多人就是喜欢这种恋爱方式。不少事实证明这样的恋爱方式,能让一些人得到幸福,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滋生了许多的社会犯罪。俗话说,笼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是无限大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说,社会中的人、事、物,什么样的都有;或者说,社会是多元的,我们的社会要有包容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说不定明天又会出现更让我们看不惯、看不懂的婚姻行为方式出现。
(曾德万,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