妩媚书生气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男人,霸气、静气、傲气、江湖气;一个女人,娇气、秀气、灵气、自在气,都是很要紧很要紧的气。可是,男人女人,都该用点力气去养的,却是一缕清雅妩媚的书卷气。
  大唐名相魏徵,“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因此博得唐太宗赞叹:“人言魏徵倔强,朕视之更觉妩媚耳”。
  唐太宗说得对极了,魏徵哪是倔强?实是几分妩媚书生气。
  书生的“妩媚”,不似女人的软妩媚。书生气乃憨直之气,棱角分明,与世俗不合卯、不对缝儿,不识时务,认死理,一根筋!大事不马虎,小事不妥协。社会不待见,世俗不待见,你我也不待见。好像,这书生气,就是一股子傻气,就是用来跟现实相冲突的。
  其实,一部国人读书史,说穿了,就是滋生涵养书生气、培养扶植书生气与排斥讥讽书生气、冷落打击书生气相伴而行的历史。
  没有书生气,这社会就丧了元气,人类精神家园,从此门洞大开,会失守,会荒芜!
  “文革”时期,有个荒唐运动,“批林必批孔,斩草要除根”。小兵小将,一路走一路批,日日夜夜情绪激昂战斗不止,点点滴滴汇报心灵如何革命。独有梁漱溟,一言不发,闷嘴不表态,一定逼他开口,他说:“我的态度是不批孔,但批林”。于是他被尊为“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巡回批判达一年之久。批斗時,有人问他:“对人民群众的批判做何感想?”他撅着屁股弯着腰,嘴里却很强硬:“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顽固到底,这便是书生。他用一点微光,守护着民族优秀的东西。这书生气,是多么妩媚的一种气韵。
  京剧演员荀慧生,台上,是娇媚的女娃,台下是儒雅的书生。四十年,他不间断地用毛笔小楷写日记,拜吴昌硕为师,学画画。他的墨迹里,有荀派花旦的风流洒脱,燕翻旋转里,有诗词书画熏染的清雅妩媚。看现在,当红明星,还有幾个,携一缕清雅书卷气?
  杨绛相遇钱钟书,一见如故,看到了他“眉宇间的蔚然深秀”。这蔚然深秀,可不就是书卷染香的气质?
  刘振荐自《扬子晚报》2017年2月3日 佚名/图
其他文献
近来多读画稿书论与古籍,好久没认真读一本当代人所写的书了,然而,傅益璇的《傅家记事》却让我至少读了两遍。  原因无他,此书与自己喜爱的傅抱石先生相关——是其一向低调的爱女所著。另一个原因是,此书读之让自己异常相契,无论是行文的自然与从容、笔法的白描与平实、情感的真挚深沉抑或隐于书背后的那位掏心掏肺的作者,无不让人随之喜怒哀乐,其间几度直欲废卷而叹,甚至为之泪湿。  《傅家记事》不是一本简单的纪事之
期刊
“心灵鸡汤”盛行多年,如今又沦落到广为诟病的地步,有了“毒鸡汤”之谓。人们大多读过心灵鸡汤,可是,它的来龙去脉、传播特征、社会影响到底如何?鸡年了,我们一起聊聊“心灵鸡汤”——  廉价的“智慧”  “心灵鸡汤”,原是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德编著的一个系列丛书。此人后来又编了很多“成功学”的畅销书。鉴今而知昔,就知道“喝鸡汤”是“走向成功”的准备阶段,而“成功学”其实是高级阶段的“鸡汤文”,更浓更带劲而
期刊
一友人從泰国买了药酒回来,每天一小杯,喝了觉得神清气爽,赞不绝口。一大瓶酒喝完后,想把泡酒的蛇煲汤。但仔细一看,乃是一条塑料做的蛇。怅然若失,精神随之委顿。  看来人的精神状态很重要。一个人原诊为心脏病,经常卧床。后来请了专家会诊,认为没什么大问题,不需手术。他瞬即甩掉大衣,大呼“我解放了!”生氣勃勃地活动开了。  放松、乐观、看开,是精神治疗剂。  若子荐自《南通日报》2017年2月19日
期刊
知足歌  人生尽有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中苦,闲静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疾厄苦,健康便是福;思量死亡苦,在生便是福;思量饑寒苦,饱暖便是福;思量挑担苦,步行便是福;思量孤独苦,有妻便是福;思量奔驰苦,居家便是福;思量罪人苦,无犯便是福;思量下愚苦,明理便是福;思量露宿苦,有屋便是福;思量日晒苦,阴凉便是福;思量无被苦,有盖便是福。  不知足歌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
期刊
国画大师李苦禅说过:“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第一次见到这句话不甚理解,学绘画一年半载再看这句话,才慢慢体会了其深刻含义。  我刚开始学画时,常原地打转,明明知道这样画不对,下笔却怎么也改不了,感觉怎么努力也没有进步。向老师请教,她轻轻地说:“古人废纸三千,十年不下楼,有的只是真功夫。学画要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用心去体会,去感触,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细细品来,无论是画画,
期刊
市面上经常看到以“重读……”为名的书或文章,比如《重讀近代史》《重读史记》等。每当这时,就很佩服这些作者。因为,那些书他起码看过两遍,才能叫重读。  反观自身,不免自惭形秽。很多先贤教诲,某某书应该多读几遍。听得最多的是《红楼梦》,可真正从头到尾看过一遍,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而且,读这书的第一大障碍就是人物关系,总是搞不明白。到今天再想重读的时候,一想到贾宝玉和贾琏是啥关系、史湘云该管贾母叫什么之
期刊
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转入银行界任事,《生活》周刊改由邹韬奋担负编辑责任。《生活》周刊自邹韬奋接办的那一天起,就敢于同黑恶势力作斗爭,“风行海内外,渐渐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他曾经说:“没有气骨的人不配主持有价值的刊物”,要具有“刀锯鼎镬非所敢避”的决心,“才配主持有价值的刊物”。  1931年,《生活》周刊披露了当时交通部长兼上海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的重大贪污行为,王伯群企图以1
期刊
人生没有什么死胡同,事业无需惊天动地,有成就行;情意无需甜言蜜语,真诚就行;金钱无需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需长命百岁,健康就行;朋友无需以数而论,知己就行!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所谓的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会来归。  人一生的成就有些靠天分,有些靠运气,有些靠努力,而人所能掌握的仅仅
期刊
“事来心应”是做事的又一种境界。无论好事坏事,与其慌乱不堪,不如坦然面對。不管成败得失,我们的好风度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自己,也会于事件之中得到启迪。也许,下次有同类的事情发生时,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  “事去心止”,看上去简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却难。本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一件事,突然像美麗的肥皂泡一样消失了,那种心痛,不是每个人都能“事去心止”的。惋惜是必然的,叹息命运不公,叹息造物弄人。可是,
期刊
我们一贯提倡作报告、写文章“有话则長,无话则短”。可惜好多人并不理会,那种懒婆娘裹脚布式的大報告和空洞无物的长文章仍随处可闻,随时可见。有些人正是打着“有话则长”的幌子,贩卖其蹩脚货的。  “有话则长”,倘若是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屁话,那根本就不该说,不该写,怎么还谈得上“长”呢?!至于“无话则短”,也颇值得推敲,既然“无话”,那就免开尊口,免下大笔,而不是什么“短”不“短”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