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收入我院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定期检查心电图。筛选其中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编入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西组。其中每组随机30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西药组应用胺碘酮治疗,中西组采用胺碘酮和中成药联合治疗。观察三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西药组、中西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33%、83.33%、96.67%。各组总有效率递增且各组间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中西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最佳,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优于不用药患者。故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控制室性心律失常。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
  冠心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1]。心力衰竭反过来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近年来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增大与医疗技术一定增长使得冠心病病人短期内死亡数减少,使病情慢性化有一定关联。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由此导致的患者死亡率极高。本研究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方法,以期寻求一种最优治疗方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收入我院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且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编入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西组。每组随机30人:90人中,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5.3±4.2)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入选人员要求有明确冠心病史或是经血管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并且有心力衰竭者。特别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衰,如肺源性、心肌炎性、高血压、甲状腺因素等其他非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衰患者。
  1.2方法入院后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同时通过定期心电图检查筛选出60例的有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伴慢性心衰的患者随机编入三个组。三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西组。其中西药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具体给药方法为:治疗第一天,予以每日低于1.2g的缓慢静脉给药,3天后改为口服,第一周每日三次用量,一周后每天两次用量。中西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基础上(方法同前)加以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或稳心颗粒等个体化给药)联合治疗。空白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以上三组同时进行积极抗心衰常规药物等治疗和日常饮食指导护理,但不应服用其他抗心力失常药。3-4周后定期复查24h心电图等进行疗效观察。
  1.3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用药后超过一个月的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SVEN标准来对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级。心功能分级标准为NYHA。显效:心功能评价为Ⅰ级或改善两级。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平均每个小时降低≥90%。自觉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ⅡⅢ。有效:VPC减少≥75%/h。无效:各指标未见改善甚至恶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疗效对比对照组、西药组、中西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33%、83.33%、96.67%。各组总有效率递增且各组间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義,详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两方面原因。其中一个因素是心肌缺血。除却冠心病的心脏供血障碍导致的心肌缺血外,机体反馈机制调节加重心肌负担从而加重缺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2]。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心脏结构的重塑。心脏的相对超负荷运作导致心肌的肥厚,最终导致心室重构的不可逆转改变。以上两种原因将通过影响心脏自律传导体系的各个方面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3]。这些因素包括:心肌细胞间导电连接的改变、心脏自律细胞的自律性的改变以及各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供能不足以提供胞膜的NA-K-ATPase转运酶正常运作等。这将导致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室性早搏和短阵室速等。有研究表明[4]心律失常的发生将使BNP显著增高,从而影响重塑的进程。这将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预后不佳。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西药组、中西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33%、83.33%、96.67%。各组总有效率递增且各组间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应用药物(胺碘酮或中成药)积极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优于不进行相应治疗的患者。且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意义。应用胺碘酮辅以中成药进行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的效果要比单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好,且疗效差异显著。其中对照组虽不予以相应治疗而只用安慰剂治疗却任有55.33%的有效率其原因可能是对心衰等的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室性早搏的症状,并且不排除患者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先明,潘修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50例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1,20(5):1996-1997.
  [2]武振林,马登峰,王晨,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869-870.
  [3]张岩.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0(13):189.
  [4]王雪玲,朱永锋.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2,50(23):60-61.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康复状况,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康复的因素,探讨促进腹膜透析患者康复的方法。方法根据日常生活情况将患者的康复状况分为4级,1级最差,4级最好。分别采
以沙棘汁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制成沙棘原醋,再调配成沙棘果醋饮料。以沙棘原醋用量、沙棘果汁用量、蜂蜜用量、蔗糖糖浆用量为实验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研究了
【摘要】 目的 探讨规则性脾段切除术治疗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行规则性脾段切除术病例资料。结果 规则性脾段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20例病人均保留脾脏血流正常,术后无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规则性脾段切除术治疗性脾破裂是安全可靠,临床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规则性脾段切除术;外伤性脾破裂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采用超声和琥珀酰化两种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底物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琥珀酸酐添加量和酰化反应温度对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4岁,以"双下肢持续性针刺样疼痛"为主诉就诊我院。入院查体:消瘦,轻度贫血貌,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清,腹部无压痛,四肢无水肿,四肢肌力Ⅴ级,生理反
目的: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泰和乌骨鸡活性肽对5-氟尿嘧啶(5-FU)损伤细胞DNA的保护作用。方法:传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FU组,5-FU+泰和乌骨鸡活性
期刊
目的分析儿童热性惊厥与血清电解质及血糖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热性惊厥儿科患者作为临床组,选取同期住院的48个非感染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乙肝后肝硬化病人胃动力素与胃动力之间的关系,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病人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10月以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0例,通过胃电图检查胃的节律功能、用Child分级来判定肝损伤程度,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胃动素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与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呈现正相关,同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 肝损
γ-谷氨酰甲胺是一种具有降血压功能的特殊氨基酸。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方法对γ-谷氨酰转肽酶合成γ-谷氨酰甲胺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合成条件为:酶活力为0.5U/mL,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