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梅和她的合作社,小康路上齐步走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_z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手记:
  接受采访时,江苏淮安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建梅刚从云南考察回来。面对《莫愁》,她的话语中透露着对于果蔬种植合作社发展的乐观和自信。几年前,《莫愁》与李建梅有过一场对话,那时候的她正尝试着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展到电商领域。如今,在国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下,李建梅不但自我钻研农业技术,增产增收,还帶动了更多的村民一起奔向小康。
李建梅

  在农产品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李建梅深知创业路上品牌独特的重要性。“已经学得一手辣椒制种技术,不能轻易丢弃,也不能只想着依靠别人。”李建梅暗下决心:一定要打出自己的品牌。

全生态种养,绿色农业新升级


  18岁高中毕业后,李建梅就在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从事果蔬种植。2009年李建梅创立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至今,现有社员50户,种植面积400余亩,其中保护地种植优质辣椒120亩,优质西瓜200多亩,培育优质辣椒种子和其他高效果蔬80余亩,注册了“军田村”辣椒商标和“武梅”牌西瓜商标。李建梅笑称:“吃过我的西瓜,你就会爱上它。”
  多年来,李建梅坚持绿色种植,并不断培育新的品种,创新绿色种植技术。每个品种的长势不同,每亩地能够种植的数量也各不相同,需要经过反复尝试、管理、培育,成功后才能推广种植。今年,李建梅选用了江苏省农科院的西瓜种子进行试验种植,出品的西瓜口感脆甜,产量也高,准备在今后加以推广。
  为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创新升级,李建梅的合作社还开发了全生态技术,实验酵素种植。他们用榨油剩下的油菜籽饼、优质的家禽家畜粪便来堆肥,再将植物的残余做成酵素,代替农药喷洒在作物上治理病虫害。这种种植方法,既提高了原有作物的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解决了农药有害残留的问题。之前,每亩地可产约3000斤左右的青椒,现在每亩地可产约5000斤青椒。
  合作社今年还引进了芦丁鸡,逐渐步入种养模式。芦丁鸡的饲料是不打农药的春茬玉米,也吃植物残余发酵的酵素。而芦丁鸡的粪便可以用来发酵堆肥,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合作社的全生态种养模式,在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的同时,实现了原有绿色生产的转型升级。目前,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也在当地得到了大力推广。

亦师亦友,小康路上共致富


  许多想要生产绿色食品的农户,了解到李建梅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前来拜师学艺, 李建梅会将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倾囊相授。不单教技术,李建梅还在连云港、宿迁等地发展了1000多亩土地,带领他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绿色种植方面,合作社始终坚持统一育苗,她说:“每一次试验,都代表着一次冒险。不成功的尝试,就会给农户带来损失。因此,只有我自己先试验,种子成功定型后,才会推广给其他的农户。”
  2019年李建梅招收了一位来自连云港的徒弟。由于距离较远,对方对于种植的事宜又一无所知,李建梅经常采用视频通话教学的方式,从头教起。李建梅在自家大棚种一株作物,徒弟在视频另一端跟着种一株。当对方有了一定基础后,李建梅还带着徒弟前往云南考察,寻找生态农业新商机。
  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李建梅始终尽己所能带动留守妇女以及老人致富。最近几年,大家都富裕起来,不再有需要李建梅帮助的困难户,她开始转向对农户进行田头培训,给予技术指导。

创新传承,祖孙三代显身手


  李建梅的母亲刘桂兰是老一辈的三八红旗手,李建梅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女儿金婷婷也是淮安市三八红旗手。与祖辈、父辈一样,金婷婷也选择了创业,成立了“幸福快车”家庭农场。
  祖孙三代创业过程中,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得到了江苏各级妇联的支持,遇到困难或纠纷,妇联都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和解决。2018年,李建梅合作社的红辣椒滞销,淮安市妇联、淮阴区妇联发动各方力量,在朋友圈、微信群中转发滞销信息,一夜间,李建梅的红辣椒销售了几万斤,解决了危机。李建梅说:“因为各级妇联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的合作社才能够发展到今天,培养出了我们祖孙三代三八红旗手。”为了回馈社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建梅向医院、公安等战疫一线人员捐赠1000多份果蔬套盒。
  相较于母亲,90后金婷婷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有更多的创意和想法。今年春天,因为疫情,李建梅的果蔬合作社遭到重创,金婷婷为降低损失,推出了“果蔬套餐”服务:给订购套餐的客户发两个菜篮子,每周送一次绿色农产品,并回收空菜篮。金婷婷将菜篮放在客户指定地点,客户拿到后,微信转账,不直接接触,保证了安全。果蔬套餐里包含水果、蔬菜、肉、蛋等食材,客户可以自行选择。金婷婷发动身边的朋友宣传“果蔬套餐”,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李建梅也预留了二三十亩地专门用来配送套餐。
  金婷婷从6岁开始就帮母亲干活,与家乡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颠覆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李建梅觉得,要在营销策略方面,更多地借鉴年轻人的理念,打开新的市场。“我现在主要负责种植技术,更多的时候是女儿冲在前面,我永远是她坚实的后盾。”李建梅始终坚持初心,不断创新生产,将自己的果蔬合作社做精做细,让更多市民吃到优质的绿色产品。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女性社會组织孵化基地助力有效的社会治理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达、人才荟萃,女大学生、女白领、女企业家、女科学家高度聚集,其中国家、省、市、区四级领军人才中女性达194人。为了有效引领园区女性创新创业,苏州工业园区妇工委精准把脉高层次女性人才需求,实施巾帼创新创业行动,建立女企业家公益联盟、女科学家联盟,打造独墅湖巾帼创新基地、科创区女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女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实施春风行动、女大学生
期刊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增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了解,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江苏省盐南高新区妇联聚巾帼之力,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巾帼心向党,争做最美“半边天”  若有大梦筑胸襟,巾帼何曾让须眉。5月30日下午,由盐城市女性人才联谊会主办、盐南高新区妇联协办的“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场演出在新弄里剧院精彩上演,
期刊
前不久,“错换人生28年”事件当事人之一因肝癌去世,两个抱错孩子的家庭再次被推上热搜,到底是“错换”还是“偷换”至今未果,但其间的种种矛盾还是引起了人们对人性的深刻思索。  我突然想起上海作家滕肖澜的长篇小说《海上明珠》,当时有人评论故事情节的设定太过戏剧化,没想到如今却有了现实版,虽然小说与现实结局大不相同,但还是应了那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小说开门见山,由车祸切入,千余字后便道出了“女
期刊
村子搬迁,集中居住,许多缸被主人遗弃。过去盛水盛米盛糠、腌鱼腌肉腌排骨腌猪头等多种作用的家什,在崭新得一尘不染的家里找不到安身之处。我和70多岁的婆婆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到无人的院落里寻缸,然后用三轮车拖回来。婆婆惜物,她从城里穿连衣裙的小姑娘变成山区老太太,与缸结下不解之缘。  我心里早已计划好,准备培植一缸菖蒲、一缸莲、一缸茨菰、一缸荷。前面三样,第一年夏天已实现,唯独荷错过了下藕的机会。  娘
期刊
1985年~2020年,《莫愁》杂志从20世纪走到21世纪,历经35载春夏秋冬。遥想当年,江苏省妇联为更加有力地推动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决定创办一本全省妇女自己的期刊,在省委的重视关怀下,在宣传出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莫愁》应运而生。  35年,《莫愁》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以高站位大格局,向社会展示各界巾帼风采,为女性构建精神文化家园,成为妇女事业发展的舆论阵地。我们与女性交流职
期刊
编辑手记:马静(中)和下水道四班姐妹  20多年前,《莫愁》刊登了徐州市下水道四班的事迹,这个光荣集体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在《莫愁》创刊35周年之际,记者对下水道四班进行了回访,邀请第五任班长马静为我们讲述半个世纪以来她们眼中时代和城市的变迁。  6月一入梅,整个江苏便泡在了雨水里,大量的降水考验着每座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在徐州,有这样一群朴实乐观的人,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险,50年来守护着城市的
期刊
一本雜志的价值是什么?她是带有logo的文化产品,链接起生产线上下全部的努力。她链接起读者、报道对象、作者和编辑,链接起发行、印刷、物流以及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从策采编发到阅读、传播,到思考、回味……她链接的是每一个“看得见”的心灵和共同的记忆、情怀。  她书写时代、记录时代,属于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属于每一个奋斗者。35年来,《莫愁》记住了江苏热土和中国大地上一张张生动的面庞。大力发展种
期刊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1950年,华罗庚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引起强烈反响,海外学子受其感召,纷纷决定回国。这其中,就有夏培肃。  夏培肃1923年出生于重庆一个教育世家,父亲夏鸿儒在江津县办学办实业,母亲是小学校长。三四岁时,母亲便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诵《长恨歌》,引导她走进传统文化。她不仅博览群书,数学天赋也非常高,从小学到中学,始终保持第一名。枯燥的代数、几何,她却乐在
期刊
老人立下遗嘱  张伟与妻子唐钰共同孕育了五个子女。张魁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身体瘦弱,最受宠。2005年,张魁因病去世,唐钰不能承受打击,不久也撒手人寰。  幺儿、妻子相继离世,张伟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儿女们各自忙着生计,无暇照顾父亲,便想找个人来照顾他。2008年,陈翠应聘到张伟家当保姆。在陈翠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张伟对她心生好感。陈翠也觉得张伟心地善良,为人大方,可以托付。于是,两人从2009年起
期刊
编辑手记:刘晓佳  如数年前一样,刘晓佳依然忙忙碌碌,不同的是,这几年她帮助了更多的人,使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和城市待岗女性走上创业就业道路。面对记者采访,她说:“我的使命永不变,那就是在奋斗路上帮助更多的人学有所成、尊严就业。”  2020年6月8日,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育华职业培训学校非常热闹。“我是特意来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是你们教会了我一技之长,让我这个农村妇女可以有尊严地工作。”这名妇女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