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为婚姻”正解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沛公在“鸿门宴”之前夜见项伯一节。项羽听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沛公欲王关中”而大怒,准备“击破沛公军”。项羽的季父项伯因为“素善留侯张良”,事前“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欲呼张良与俱去”,张良却把此事告诉了沛公,“沛公大惊”。他问张良“安与项伯有故”,得知他们早有深交之后,他问张良“孰与君少长”,张良说“长于臣”,沛公便说“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等见到项伯之后,沛公便热情主动地“奉卮酒为寿”,同他“约为婚姻”。
  文中的“约为婚姻”,现在诸家都依《尔雅·释亲》作注,曰:“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这样,“约为婚姻”便是“结为亲家”。《汉语大词典》“婚姻”条,郭锡良、李玲璞二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约为婚姻”注皆取是说;王利器先生主编的《史记注译》将“约为婚姻”译作“结为亲家”。
  我们认为,将“约为婚姻”讲作“结为亲家”不合情理,绝非古人原意。第一,根据上文记叙沛公询问张良“孰与君少长”后,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谈话,把“约为婚姻”讲成“结为亲家”,就使上文的铺垫下落无着。太史公行文缜密,不会落此败笔。再说,这也使故事的发展与人物处事的性格乖殊不合。沛公为人老到心细。如果他真想同项伯结为亲家,一定会事先详细问清他家的子女情况,绝对不会一见项伯的面,就贸然提出和他结为亲家。第二,把“约为婚姻”讲成是“结为亲家”,也与上文的“奉卮酒为寿”一语扦格难通。古人“凡言‘为寿’,谓进爵于尊者而献无疆之寿”。(引《汉书·高帝纪》“庄人为寿”下颜师古注语)例如《史记·高帝纪》中有“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史记·刺客列传》中有“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既是结为儿女亲家,当是平辈关系,不当言“为寿”。
  那么,“约为婚姻”当作何解?经过推敲寻绎,我们认为“约为婚姻”当讲作“结为兄弟”为安。这样,文句前后照应,顺理成章,也符合古人以兄长为尊的人伦观念,可言“为寿”。
  将“约为婚姻”讲作“结为兄弟”亦有所本。例如,在《尔雅·释亲》中的“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下,郭璞注:“古者皆谓婚姻为兄弟。”邢爵疏:“以夫妇有兄弟之义,或据婿于妻之父母,有缌服,故得谓之兄弟也。”(见《尔雅注疏》卷四,27页)《礼记·曾子问》载:“曾子问日:‘昏礼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弔。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郑玄注:“必使人弔者,未成兄弟。”(见《礼记正义》卷十八,163、164页)因为“婚礼”还只进展到“纳币”这一步,如果有一方父母去世,对方就必须派人去弔唁,本人不去的原因,是“未成兄弟”,也就是尚未“约与婚姻”。《贾谊新书·时变》云:“取妇嫁子,非有权势,吾不与婚姻;非有贵戚,不与兄弟。”文中“婚姻”与“兄弟”对比成文,是变文同义。
  这种将“婚姻”作“兄弟”讲的用法,在汉代已所见不多,但在个别方言中还保留了这种用法。《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云:“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何休注:“宋、鲁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见《春秋公羊传注释》卷十二,第65页)这说明早在汉代,“名结婚姻为兄弟”就只是宋、鲁之间的方言,其词义需要作注解说了。方言大都不易理解。王力先生在《漫谈方言文学》中说:“《诗经》里许多难于索解的语句,恐怕都是方言。”(见《王力文集》卷十九,第235页)读者也许要问:司马迁在这里为什么要舍“雅言”不用而取“宋、鲁之间”的方言呢?我们认为,这是司马迁出于突出人物性格和再现真实场景的需要。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沛县治所在今江苏沛县。《项羽本纪》载:“项籍者,下相人也。”下相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县西南。项伯是项籍的叔父,也是下相人。沛县和下相县两地正处在古代的“宋、鲁之间”。当时的情况是,项羽兵四十万,驻在新丰鸿门,而沛公兵仅十万人,扎在霸上。项羽已经发出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军令。如果第二天两军开战,沛公几无胜算。沛公要躲脱这一厄运,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张良去结识项伯,再拜托项伯在项羽面前转告他“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之类的好话。于是沛公要张良邀请项伯入帐,自己便主动迎上去“奉卮酒为寿”,为了表示亲近热情,就用他们同一的方言说,与项伯结为兄弟。太史公只用寥寥数语,就使笔底下沛公这个工于心计,人情练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司马迁有时还直接录用人物的方言。例如,在《陈涉世家》中,写一个曾经与陈涉一起佣耕的伙计入宫后说的话:“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这里,只用了楚人方言“夥颐”二字,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陈涉的那位老乡惊喜赞叹和无所顾忌的神态。
  后来,项羽与沛公“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项羽“为高俎”,准备烹杀沛公老父。沛公说自己“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也是项伯劝阻项羽,使得沛公老父免遭烹杀。看来,沛公真还爱与人结拜为兄弟。
其他文献
一、词法与句法的一致性   羡余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现有对汉语羡余现象的研究成果,都不约而同地将汉语羡余现象分为词汇、句法两个层面展开讨论,有的句法层面羡余研究加上了语用因素。这些研究自然为羡余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面和个案的描写与分析,但也有将一个问题生硬割裂开之嫌,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羡余作为汉语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层面的具体形态虽有差异
期刊
一、“六书说”的提出及其发展   “六书说”是传统分析汉字结构的理论。“六书”这个名称,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周礼·地官·保氏篇》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1]但其中对六书只有一个总名称,而没有具体的细目。到两汉时期,对此有具体说明,主要有三家。   班固的“六书说”。班固在《汉书·艺
期刊
行走在流经美国魁北克市的圣劳伦斯河河边,摄影师见到了这个鱼骨架。图片中包含了许多海岸线摄影的要素,包括通过长曝光而显得平滑的浪花,以及光洁的沙滩,而苍白的鱼骨架则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观感。
期刊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优越的自然环境,馈赠给福建人的,是许多天然的美食。  福州橄榄 回味自知甜  橄榄是福州的特产。“一粒橄榄溜过溪,对面伊妹是侬妻……”这些风味浓部的福州童谣,道出了福州人对橄榄的一往情深。  福州橄榄,早在唐朝就被列为贡品。晚唐时,有一种“青果船”,专门运送福州橄榄至苏杭京广各地贩卖。宋《游宦记
期刊
中目黑是日本东京市中心观赏樱花的最好去处之一。在这条不算宽阔的引水道两旁,盛开的樱花连接在一起。黄黄的灯光映照在水面上,不断向前延伸。
期刊
拍摄当天,摄影师与妻子住在智利百内国家公园边上的一家度假旅馆中。一开始,群山完全被浓雾遮盖。摄影师调好相机,对着公园的方向,期待完美时刻的到来。当光线穿透浓雾,照在花岗岩和雪峰上面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艺术感的神奇画面。
期刊
俄罗斯摄影师Alexander Semenov是一位生物学家,也是一位潜水爱好者,2007年从莫斯科国立大学动物系毕业后,他就留校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利用工作之便,他拍摄了很多不寻常的海洋生物相片。Semenov出色的布光技巧,精准的微距对焦,使得他镜头下的海洋生物大多晶莹剔透,色彩奇异,给人以绚丽的视觉感受。
期刊
一、引言    2008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温岭“洒尺调”,是温岭民间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它和道情、排街、花鼓等一样,原先也是为了行乞而唱的。  “洒尺调”包含演唱洒尺的曲调(音乐)和内容(唱词)。“洒尺调”的曲调有男调、女调,硬腔、软腔之分,并有着较固定的曲式。“洒尺调”的传统唱词有三种:一种是以数字为联缀词格,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内容的,如《十二月花名》、《十只台子》
期刊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隅,依山傍海,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其山区地带林木参天,翠竹遍野,溪流江河纵横交错;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浅海滩辽阔。地理条件优越,山珍海味富饶,为闽菜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烹饪资源。  闽地勤劳的祖先,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为后代创造、选育、聚集了丰富多彩的烹饪原料。这里四处盛产稻米、糖蔗蔬菜、瓜果,尤以龙眼、荔枝、柑桔等佳果誉满中外。山林溪涧有闻名全国的茶叶、香菇、竹笋、莲
期刊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大多数人没能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甚至一直有人对马克思主义持排斥态度,所以党中央号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早在2004年1月5日党中央就下发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其中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建设,提到我国需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同年,胡锦涛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