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优化情境创设,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应以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以贴近学生生活为支撑点,以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为发展点,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落脚点。通过激发道德情感,学生能强化道德认识,润泽性情,在情理交融中,在思考碰撞中,在生成知識、培养能力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情境创设 教学实效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创设所提供的具体、生动、有趣的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思考中开启心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感悟中升华情感、在体验中完善人格。它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受到了很多老师的青睐。但是,也有少数教师一味追崇情境创设的“绚丽多彩”,热衷于场面的热闹,使情境创设要么流于形式,学生在活动中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和思考,要么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把活动变为课堂中的“海市蜃楼”。我认为,有品位有层次的教学情境应透溢着浓郁灵动的韵味,展现出沁人心脾的美的芳香。所以,必须优化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一、优化情境创设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思维基础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学生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为此,情境的创设,必须关注学生认知水平、思维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案例一:《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苏教版八上)感悟责任的情境创设。
播放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颁奖典礼片段视频。
思考问题:(1)影片中再现了2008年的哪几件大事?
(2)在每件大事中,你看到了有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感动了中国?
情境再现了2008年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升天……2008年是灾难与辉煌共存的一年,在大灾大难面前,全体中国人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以他们的尽职、团结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乍看这种情境的创设,能给师生强大的心灵震憾,学生也很投入地观看,但让现在八年级学生通过视频去回忆起两年前的国家大事,对当时生活在农村且只是六年级的他们来说,最可能的是,脑海中没有很深的记忆。这种过于复杂化的情境,远离学生的生活,尽管画面让学生目不暇接,但他们却很难细致观察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若以2010年社会各界为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或甘肃舟曲抗击泥石流作贡献的画面作为活动素材,创设情境,则能更好地达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感悟责任的目的。而且,由于活动更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基础,又密切联系了社会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优化情境创设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以情动情,营造真情课堂
思品课教学不能只停留在道德知识的传授上,而要以情感人,以情促人,抓住情感的缰绳,让学生真情流露,让课堂真情涌动。
我曾在第四届全国思想品德评优课上观摩过吴又存老师执教的《难报三春晖》,至今仍记忆犹新。
案例二:《难报三春晖》
情境创设:首先观看视频《垂直极限》,片中的父亲在危急关头为了保住子女的生命,毅然放弃生的权利,让儿子割断绳索,伴着儿女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坠入了万丈深渊……其次在“真情告白”环节中,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最后在“爱的献礼”环节中,让同学们动手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个礼物,感谢父母的爱。
从“观看爱——述说爱——感谢爱”,所有环节教师和学生都共同参与。吴老师也送给自己的母亲一件礼物——亲手扎成的母亲花“忘忧草”。他充满感情地说:“我希望我的母亲永远忘却忧愁,我也把这件礼物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祝她们永远健康、快乐!”
上例的成功之处,就是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直观性情境,用真情换取真情,用情感点燃情感。教师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传递给了学生,传递给了现场所有的人,学生感动了,吴老师的眼圈湿润了,听课的老师也潸然泪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已是水到渠成。可见,只有优化情境创设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彰显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三、优化情境创设要巧用“源头活水”,与时俱进
思想品德教学涉及个人成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相当丰富,教学中我们用来创设情境的素材均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用来创设情境,必须结合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巧用“源头活水”,坚持与时俱进。
2008年,在教学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人教版)一课时,为凸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我创设了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北京奥运会会徽蕴含着哪些中国元素?2010年同样是这一课的教学,情境创设就要弃旧用新,采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设计图案和中国馆的设计图案,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面对上海世博会会徽设计图案和中国馆的设计图案,联系中华文化,你能阐释其设计的意义吗?学生积极发言后归纳呈现: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如“中国红”展民族形象,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再到理性认识,体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四、优化情境创设要重视问题情境的探究性、启发性
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自主探究学习架桥铺路。
案例三:《尊敬我们的老师》(苏教版八上)
情境创设:(1)把你所知道的尊师故事介绍给同学们。教师展示“程门立雪”的故事情境。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提问:程门立雪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2)回眸千年再看“程门立雪”,让学生思考:你赞成程颐的做法吗,为什么?你心中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设计了具有求异思维的问题,该问题情境的探究性、启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发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
总之,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应以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以贴近学生生活为支撑点,以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为发展点,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落脚点。通过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他们的道德认识,润泽他们的性情,在情理交融中,在思考碰撞中,在生成知识、培养能力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情境创设 教学实效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创设所提供的具体、生动、有趣的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思考中开启心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感悟中升华情感、在体验中完善人格。它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受到了很多老师的青睐。但是,也有少数教师一味追崇情境创设的“绚丽多彩”,热衷于场面的热闹,使情境创设要么流于形式,学生在活动中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和思考,要么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把活动变为课堂中的“海市蜃楼”。我认为,有品位有层次的教学情境应透溢着浓郁灵动的韵味,展现出沁人心脾的美的芳香。所以,必须优化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一、优化情境创设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思维基础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学生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为此,情境的创设,必须关注学生认知水平、思维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案例一:《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苏教版八上)感悟责任的情境创设。
播放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颁奖典礼片段视频。
思考问题:(1)影片中再现了2008年的哪几件大事?
(2)在每件大事中,你看到了有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感动了中国?
情境再现了2008年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升天……2008年是灾难与辉煌共存的一年,在大灾大难面前,全体中国人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以他们的尽职、团结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乍看这种情境的创设,能给师生强大的心灵震憾,学生也很投入地观看,但让现在八年级学生通过视频去回忆起两年前的国家大事,对当时生活在农村且只是六年级的他们来说,最可能的是,脑海中没有很深的记忆。这种过于复杂化的情境,远离学生的生活,尽管画面让学生目不暇接,但他们却很难细致观察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若以2010年社会各界为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或甘肃舟曲抗击泥石流作贡献的画面作为活动素材,创设情境,则能更好地达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感悟责任的目的。而且,由于活动更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基础,又密切联系了社会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优化情境创设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以情动情,营造真情课堂
思品课教学不能只停留在道德知识的传授上,而要以情感人,以情促人,抓住情感的缰绳,让学生真情流露,让课堂真情涌动。
我曾在第四届全国思想品德评优课上观摩过吴又存老师执教的《难报三春晖》,至今仍记忆犹新。
案例二:《难报三春晖》
情境创设:首先观看视频《垂直极限》,片中的父亲在危急关头为了保住子女的生命,毅然放弃生的权利,让儿子割断绳索,伴着儿女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坠入了万丈深渊……其次在“真情告白”环节中,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最后在“爱的献礼”环节中,让同学们动手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个礼物,感谢父母的爱。
从“观看爱——述说爱——感谢爱”,所有环节教师和学生都共同参与。吴老师也送给自己的母亲一件礼物——亲手扎成的母亲花“忘忧草”。他充满感情地说:“我希望我的母亲永远忘却忧愁,我也把这件礼物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祝她们永远健康、快乐!”
上例的成功之处,就是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直观性情境,用真情换取真情,用情感点燃情感。教师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传递给了学生,传递给了现场所有的人,学生感动了,吴老师的眼圈湿润了,听课的老师也潸然泪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已是水到渠成。可见,只有优化情境创设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彰显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三、优化情境创设要巧用“源头活水”,与时俱进
思想品德教学涉及个人成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相当丰富,教学中我们用来创设情境的素材均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用来创设情境,必须结合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巧用“源头活水”,坚持与时俱进。
2008年,在教学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人教版)一课时,为凸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我创设了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北京奥运会会徽蕴含着哪些中国元素?2010年同样是这一课的教学,情境创设就要弃旧用新,采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设计图案和中国馆的设计图案,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面对上海世博会会徽设计图案和中国馆的设计图案,联系中华文化,你能阐释其设计的意义吗?学生积极发言后归纳呈现: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如“中国红”展民族形象,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再到理性认识,体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四、优化情境创设要重视问题情境的探究性、启发性
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自主探究学习架桥铺路。
案例三:《尊敬我们的老师》(苏教版八上)
情境创设:(1)把你所知道的尊师故事介绍给同学们。教师展示“程门立雪”的故事情境。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提问:程门立雪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2)回眸千年再看“程门立雪”,让学生思考:你赞成程颐的做法吗,为什么?你心中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设计了具有求异思维的问题,该问题情境的探究性、启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发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
总之,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应以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以贴近学生生活为支撑点,以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为发展点,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落脚点。通过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他们的道德认识,润泽他们的性情,在情理交融中,在思考碰撞中,在生成知识、培养能力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