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初中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有步骤地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素质,是每一位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应当看到这样的事实: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然而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别却日渐增大,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面对着日趋庞大的后进生队伍,教师在教学中承受的压力与尴尬就可想而知。为了顺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对数学教学实施分层走班式教学就应运而生了。在实施数学分层走班式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看似"传统"却又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打好数学的基础仍然是每个层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模式都应把夯实基础作为重点。以高层次的教学为例,通过我们对这部分学生作的民意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很赞同分层走班式教学,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适应老师的教学,这当然为我们和学生的合作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诚然,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善于思考,有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自觉地钻研问题,因而起点较高。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任意拔高难度,想当然地增加内容,或是将知识拓展得太宽,甚至将新教材已删去的内容补充进来,以为学生底子厚,将再多的内容一股脑塞给他们都能接受,结果造成学生眼高手低,这是十分危险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对低层次班的教学尤其要注意降低起点,力求缓步上升,让学生有"踮踮脚,够得着"的体会。
二、应切实减轻各个层次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握好练习的数量与难度
从事教学时要牢固树立"课堂就是主战场"的教学理念,切忌养成拖沓散漫的习惯。实施分层走班式教学的目的,除了更加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外花更少的时间而收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不再把数学学习看成是繁重的包袱。我们觉得担任较高层次班教学的教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这部分学生都是比较优秀的,因此再多的课堂容量,超量的课外作业,学生都能吃得消。让学生陷入题海的做法是万不可取的。姑且不说学生还有其他的功课要完成,就单从数学学科来讲,学生都被弄得疲于应付大量的作业了,哪里还有时间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总结和梳理呢?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是与新课标倡导的精神背道而驰的。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必要的练习当然不可少,但把学生发展成做题的机器,把数学课堂搞成一道接一道的习题的堆砌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给学生留有空间和余地的课堂,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减轻学生负担应从提高课堂效率,改革教学方式入手。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基础好就忽视对教学方法的采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民主的课堂,幽默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他们的思维,更需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唱主角,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再三斟酌,采取合适的方法。同样,由于低层次班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在教学中课堂调控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教师容易局限于扮演"管家"的角色,对学生练习的强度及要求过低,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不能完成,这也是不可取的。
三、每个层次的教师都应该当好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及时疏导高层次学生的心理压力,关注中等层次的学生,避免他们被"边缘化",让低层次学生克服自卑,这是教师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数学学习重结果,但更重过程。如果我们的导向是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疏导,教学就会走入死胡同。这里以较高层次的教学为例:让高层次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锤定音的事,那么就会容易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以下的问题:(一)心理压力过大。(二)本层次的同学之间过分强调竞争,忽视彼此之间的合作,以独立学习为主,有的甚至自我封闭。(三)面子思想严重。作为教师应该及时预见和正视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同时也要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常见的方法有:个别谈话;当着全班表明教师观点,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倡导互帮互学之风,给学生提供"兵教兵"的机会,让学生树立"能者为师"的观点,找到"我能为师"的自信。
四、教师应变学生的个体学习为集体学习
这里的集体学习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层次班上课时,应该有集体观念,要有"我们这是一个集体"的理念,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行列中去,摒弃单兵作战;二是较高层班的学生回到原班后,可积极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带动班上其他层次的同学,对其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进行指导,从而使我们整个年级的数学学习形成网络状互帮互学的结构。在我们的教学中,让优生回到原班后能起到带头作用,将分层教学的优势进行充分辐射,这一点还做得远远不够。
数学分层走班式教学,是将学生间的差异视为一种资源,是对数学教学传统模式中的"整齐划一"的重大变革,回归教学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本质,必将为数学教学增添强大的推动力。
一、打好数学的基础仍然是每个层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模式都应把夯实基础作为重点。以高层次的教学为例,通过我们对这部分学生作的民意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很赞同分层走班式教学,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适应老师的教学,这当然为我们和学生的合作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诚然,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善于思考,有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自觉地钻研问题,因而起点较高。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任意拔高难度,想当然地增加内容,或是将知识拓展得太宽,甚至将新教材已删去的内容补充进来,以为学生底子厚,将再多的内容一股脑塞给他们都能接受,结果造成学生眼高手低,这是十分危险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对低层次班的教学尤其要注意降低起点,力求缓步上升,让学生有"踮踮脚,够得着"的体会。
二、应切实减轻各个层次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握好练习的数量与难度
从事教学时要牢固树立"课堂就是主战场"的教学理念,切忌养成拖沓散漫的习惯。实施分层走班式教学的目的,除了更加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外花更少的时间而收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不再把数学学习看成是繁重的包袱。我们觉得担任较高层次班教学的教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这部分学生都是比较优秀的,因此再多的课堂容量,超量的课外作业,学生都能吃得消。让学生陷入题海的做法是万不可取的。姑且不说学生还有其他的功课要完成,就单从数学学科来讲,学生都被弄得疲于应付大量的作业了,哪里还有时间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总结和梳理呢?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是与新课标倡导的精神背道而驰的。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必要的练习当然不可少,但把学生发展成做题的机器,把数学课堂搞成一道接一道的习题的堆砌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给学生留有空间和余地的课堂,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减轻学生负担应从提高课堂效率,改革教学方式入手。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基础好就忽视对教学方法的采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民主的课堂,幽默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他们的思维,更需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唱主角,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再三斟酌,采取合适的方法。同样,由于低层次班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在教学中课堂调控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教师容易局限于扮演"管家"的角色,对学生练习的强度及要求过低,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不能完成,这也是不可取的。
三、每个层次的教师都应该当好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及时疏导高层次学生的心理压力,关注中等层次的学生,避免他们被"边缘化",让低层次学生克服自卑,这是教师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数学学习重结果,但更重过程。如果我们的导向是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疏导,教学就会走入死胡同。这里以较高层次的教学为例:让高层次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锤定音的事,那么就会容易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以下的问题:(一)心理压力过大。(二)本层次的同学之间过分强调竞争,忽视彼此之间的合作,以独立学习为主,有的甚至自我封闭。(三)面子思想严重。作为教师应该及时预见和正视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同时也要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常见的方法有:个别谈话;当着全班表明教师观点,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倡导互帮互学之风,给学生提供"兵教兵"的机会,让学生树立"能者为师"的观点,找到"我能为师"的自信。
四、教师应变学生的个体学习为集体学习
这里的集体学习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层次班上课时,应该有集体观念,要有"我们这是一个集体"的理念,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行列中去,摒弃单兵作战;二是较高层班的学生回到原班后,可积极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带动班上其他层次的同学,对其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进行指导,从而使我们整个年级的数学学习形成网络状互帮互学的结构。在我们的教学中,让优生回到原班后能起到带头作用,将分层教学的优势进行充分辐射,这一点还做得远远不够。
数学分层走班式教学,是将学生间的差异视为一种资源,是对数学教学传统模式中的"整齐划一"的重大变革,回归教学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本质,必将为数学教学增添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