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回“绯闻主角”也不错
我们班的女生呀,天天说别人坏话,表面上跟你玩得很好,可背地里不是说你就是说她,而且很八卦,如果谁跟某个男生多说几句,就说谁喜欢他,害得我都不敢跟男生说话。我觉得很拘束,越来越没有自由。我真的很烦!你能帮助我吗?
蕙心兰质
哈哈,有这样一句俗话:“哪个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出一个从不说人闲话或者从不被人说闲话的人,还真的很难。闲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八卦”,就是无聊。你们班的女生聚在一起“八卦”,很难说她们有什么恶意,她们只是好奇心稍微强了些,甚至开始冒出一点点窥视欲了,不过这点欲望仍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学校的生活似乎也多少有点沉闷,她们需要寻找乃至刻意制造出一些更具私密性、更有刺激性的新闻或话题,作为平庸生活的佐料,“添油加醋”就是这么来的。此外,谈论一些身边同学的“八卦”,还能让她们体验到一丝突破禁忌的快感呢。像“喜欢谁”之类的话题,正好折射出她们内心深处隐秘的愿望。
看来你好像被这样的闲话控制了,感到拘束和不自由,这是因为你太把闲话当回事儿了。闲话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受到困扰,那就反而赋予它以意义了。我记得中学生都很爱但丁的那句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让这句话实实在在地起到调节心情的作用才行啊。退一步说,能当一回“绯闻主角”也不错,那至少说明别人挺关注你的,也许还隐隐约约有点艳羡你的意为呢。
拥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
我是一个刚刚迈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最近,我发现班里有一种现象:那些成绩优异、出类拔萃的所谓“优生”喜欢下课后聚在一起,放肆地笑,看一些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孩子的书。上课时他们很认真地做笔记,非常流畅而精彩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每次考试都能拿高分。但我总觉得他们身上似乎缺少了一点什么。我总感觉他们很冷漠,有点高傲,不爱搭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脸上流露出来的神色让我感到心寒。
相反,那些成绩不太好、平日里不太起眼的同学,在关键时刻是那样热情,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虽然他们成绩不好、贪玩,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他们乐观、积极、向上,青春热情的释放,让我感到温暖。
为什么会这样?
思思
在一个彼此都还有点陌生的新环境里,人们习惯于去接近与自己更有共性的同伴,融入一个互有认同感的群体之中。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群体归属感的需要。你眼里的“优生”喜欢聚在一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们在刚认识的时候总是想通过更显眼更易识别的标志寻找同伴。当然,“优生”的冷傲有相当一部分是故意秀出来的,他们把这样的表情设定为自己“有所归属”的标签,这也就是“装酷”。平时不太起眼的学生,由于不像“优生”那样有那么显眼那么容易识别和产生认同感的标志,所以更愿意用热情来融化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从而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共同体。相比而言,他们的心态更积极,更渴望去亲近别人,也更愿意接纳别人。
令人产生归属感的群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你眼里似乎有点对峙的两个群体,在共同面临与其他班级竞争的局面时,就会融合成一个团队,平时不说话的人会一起击掌,往常显得冷漠骄傲的人会与你用同一个节奏呐喊,因为这个时候你们归属的群体是整个班级,你们同呼吸共命运,分享着同一份荣辱,同一份悲欢。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疏远,不在成绩好坏,不在身份有别,不在性格差异。真正的壁垒在心灵之间。要打破壁垒,融入团队,首先要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
我们班的女生呀,天天说别人坏话,表面上跟你玩得很好,可背地里不是说你就是说她,而且很八卦,如果谁跟某个男生多说几句,就说谁喜欢他,害得我都不敢跟男生说话。我觉得很拘束,越来越没有自由。我真的很烦!你能帮助我吗?
蕙心兰质
哈哈,有这样一句俗话:“哪个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出一个从不说人闲话或者从不被人说闲话的人,还真的很难。闲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八卦”,就是无聊。你们班的女生聚在一起“八卦”,很难说她们有什么恶意,她们只是好奇心稍微强了些,甚至开始冒出一点点窥视欲了,不过这点欲望仍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学校的生活似乎也多少有点沉闷,她们需要寻找乃至刻意制造出一些更具私密性、更有刺激性的新闻或话题,作为平庸生活的佐料,“添油加醋”就是这么来的。此外,谈论一些身边同学的“八卦”,还能让她们体验到一丝突破禁忌的快感呢。像“喜欢谁”之类的话题,正好折射出她们内心深处隐秘的愿望。
看来你好像被这样的闲话控制了,感到拘束和不自由,这是因为你太把闲话当回事儿了。闲话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受到困扰,那就反而赋予它以意义了。我记得中学生都很爱但丁的那句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让这句话实实在在地起到调节心情的作用才行啊。退一步说,能当一回“绯闻主角”也不错,那至少说明别人挺关注你的,也许还隐隐约约有点艳羡你的意为呢。
拥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
我是一个刚刚迈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最近,我发现班里有一种现象:那些成绩优异、出类拔萃的所谓“优生”喜欢下课后聚在一起,放肆地笑,看一些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孩子的书。上课时他们很认真地做笔记,非常流畅而精彩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每次考试都能拿高分。但我总觉得他们身上似乎缺少了一点什么。我总感觉他们很冷漠,有点高傲,不爱搭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脸上流露出来的神色让我感到心寒。
相反,那些成绩不太好、平日里不太起眼的同学,在关键时刻是那样热情,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虽然他们成绩不好、贪玩,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他们乐观、积极、向上,青春热情的释放,让我感到温暖。
为什么会这样?
思思
在一个彼此都还有点陌生的新环境里,人们习惯于去接近与自己更有共性的同伴,融入一个互有认同感的群体之中。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群体归属感的需要。你眼里的“优生”喜欢聚在一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们在刚认识的时候总是想通过更显眼更易识别的标志寻找同伴。当然,“优生”的冷傲有相当一部分是故意秀出来的,他们把这样的表情设定为自己“有所归属”的标签,这也就是“装酷”。平时不太起眼的学生,由于不像“优生”那样有那么显眼那么容易识别和产生认同感的标志,所以更愿意用热情来融化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从而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共同体。相比而言,他们的心态更积极,更渴望去亲近别人,也更愿意接纳别人。
令人产生归属感的群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你眼里似乎有点对峙的两个群体,在共同面临与其他班级竞争的局面时,就会融合成一个团队,平时不说话的人会一起击掌,往常显得冷漠骄傲的人会与你用同一个节奏呐喊,因为这个时候你们归属的群体是整个班级,你们同呼吸共命运,分享着同一份荣辱,同一份悲欢。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疏远,不在成绩好坏,不在身份有别,不在性格差异。真正的壁垒在心灵之间。要打破壁垒,融入团队,首先要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