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我们所期望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有效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者的共同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就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细心做好课前准备
在课堂中为什么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無言以对?主要原因是现实中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自己的观点设计的,甚至说是为自己设计的,或者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设计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来把握教学目标,那就需要我们细心做好课前准备。
1.1 了解学情
能否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备好了自己的学生。也只有备好了自己的学生,才能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学情分析:比如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学习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
1.2理解教材
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等优点。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新教材内涵,利用新课程的优势,用好、用活教材。上课前对教材分析时应考虑的因素有: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是否紧密结合?需要补充什么或是删减哪些内容?需要调整或是融合哪些内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教学如何导入又如何结尾……
1.3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之前教师应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等,预设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
2 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口语交际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这种现象若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2.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2.2创设动画情境,激活思维
在课堂中有时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影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
2.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敢于提问。这些问题往往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挑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数和数的组成”练习中有一幅“百球图”小天使“聪聪”问“怎样数比较快呢?”我问:“同学们,你们愿意挑战自己吗?”一年级的孩子是禁不住这样鼓动的,顿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征服欲望。“愿意!”孩子们大声回应着。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想出了可以按颜色数、可以一横排一横排10个10个的数、可以5个5个的数、还可以20、20的数……等等好多数的方法,随后,同学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出自己认为数得比较快的好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我无一不看出孩子们的智慧在闪光。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3 改进教法、注重生成
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为什么不知所学?教师应如何注重学生的生成?
3.1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其学习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2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的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
1细心做好课前准备
在课堂中为什么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無言以对?主要原因是现实中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自己的观点设计的,甚至说是为自己设计的,或者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设计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来把握教学目标,那就需要我们细心做好课前准备。
1.1 了解学情
能否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备好了自己的学生。也只有备好了自己的学生,才能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学情分析:比如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学习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
1.2理解教材
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等优点。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新教材内涵,利用新课程的优势,用好、用活教材。上课前对教材分析时应考虑的因素有: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是否紧密结合?需要补充什么或是删减哪些内容?需要调整或是融合哪些内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教学如何导入又如何结尾……
1.3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之前教师应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等,预设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
2 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口语交际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这种现象若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2.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2.2创设动画情境,激活思维
在课堂中有时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影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
2.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敢于提问。这些问题往往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挑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数和数的组成”练习中有一幅“百球图”小天使“聪聪”问“怎样数比较快呢?”我问:“同学们,你们愿意挑战自己吗?”一年级的孩子是禁不住这样鼓动的,顿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征服欲望。“愿意!”孩子们大声回应着。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想出了可以按颜色数、可以一横排一横排10个10个的数、可以5个5个的数、还可以20、20的数……等等好多数的方法,随后,同学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出自己认为数得比较快的好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我无一不看出孩子们的智慧在闪光。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3 改进教法、注重生成
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为什么不知所学?教师应如何注重学生的生成?
3.1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其学习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2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的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