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科普作家侯世达(Douglas R. Hofstadter)认为:“把怪圈概念最优美最强烈地可视化的人是埃舍尔(M.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他创作一些迄今最富于智能启发力的杰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源于悖论、幻觉或双重意义。数学家属于埃舍尔作品的第一批崇拜者,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他的画经常是建立在对称或模式等等这类数学原理上的。但是一幅典型的埃舍尔作品所含的内容远不仅是对称或模式。在他的作品里常常有一个化入艺术形式里的潜在概念。”因此在第一幅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像震撼公众以前很久,埃舍尔已是第三维的大师。所以最近几年来,他的作品时常被用来制成拼图、礼品书和三维动画。在藏书票上也有不凡的表现,都是来自于他的版画。
  
  埃舍尔是巫师吗?
  
  我曾经花近六千元人民币,买了一款科柯施卡于1930年为温勒设计的藏书票,以后很少这么疯狂了。不过有一次居然是从ebay网站上拍卖得到,也花费近五千元,前者有签名,这款还没有签名,可见我对它痴迷的程度,实在不亚于科柯施卡。这款作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更是被科学家称为巫师的埃舍尔。
  1898年6月17日他出生于荷兰北部雷瓦登城。在阿纳姆市上中学,并于F.W.凡得·哈根的指导下,上了第一次版画课。哈根老师教他橡胶版画的技巧,帮他发展出版画的才能。从1919年到1922年,他在哈伦的建筑与装饰设计学院就学,跟随杰瑟路·德·梅司库达教授学习版画的制作技巧。梅司库达教授强烈的人格特质,对于埃舍尔日后发展为版画家,有着极大的影响。1922年,他移居意大利,并于1924年定居罗马。在他旅意十年间,做了很多趟研究旅行,去过阿布鲁日亚、阿马菲海岸、卡拉布里亚、西西里、科西嘉与西班牙。1934年,他离开意大利,在瑞士停留两年,又在布鲁塞尔停留五年,最后于1941年定居于荷兰的巴恩,直到他于1972年3月27日去世为止。
  这款藏书票(图一)是他回荷兰定居后一年设计。画面上很像欧洲的修道院,僧侣正在苦读经书,他座椅一旁,还有一本经书,窗外有风车,是埃舍尔难得的写实性作品。它应该不只有画面上的涵意,恐怕是我天资驽钝,还未参透其中的内涵吧!
  
  天顶的发现
  
  由于埃舍尔学过建筑,不仅丰富他的物理与数学知识,同时也奠定精严的描绘技能。虽然他作品的科学技术的因素,神秘的意念以及玄妙的哲思,都表明他是一位“现代的”艺术家。但是他与大部份现代派艺术家的不同,在于他的奇想与哲思都是通过精湛的写实技巧表现出来。这使他的艺术于深奥中含有普及的性格。不至于像有些抽象艺术那样,令普通的观众感到迷惘与惶惑。
  他从不想与世隔绝,并且要传播他的版画艺术,让更多的人分享他创作时的兴奋与惊喜。因为这个原因,他从来没有限定过作品的版次。一旦有人需要,他就会将他的石版画交付印刷。或者亲自手拓木刻,印刷一些新拷贝。如果需求众多,需要用普通的商业印刷方式生产时,他便授权许可。但是在他去世后,家族便成立管理委员会,导致他的作品连一款藏书票都要几百美元。1980年2月9日苏士比在纽约就为他的作品,专门办过一场拍卖会。
  画面上这款(图二)便是属于这类珍品,是他于1946年第一次有意识把天顶作为灭点。那时他正为荷兰藏书票俱乐部制作一件小幅木刻作品,不但可以作为贺年卡,还是一款精美的藏书票。这幅作品表现一个人正从一口很深的井中爬出来,重见天日。下面刻着一行字:“我们会出来的”,暗指二次大战后百孔千疮的局面。我为了得到它,付出几千元人民币。
  
  精神上的光芒
  
  埃舍尔在流派迭起的现代艺术中独步一时,绝非偶然,他开创某些前人未曾涉及的构思造境。很多艺术家被他的版画成就所激励,甚至产生一个可以命名为埃舍尔主义者(Escherian)的流派。
  但是埃舍尔从来没有学生。假如有,他们恐怕只学到一些木刻与石版画的技法。他无心传播自己的理念,那对于他本人的不断的探索将是一种干扰。他的目的是通过作品,把他的想象世界传达出来。尽管没有“埃舍尔学校”(Escher School ),也已经有很多艺术家被他的工作所感召,他们遍布全世界。毫无疑问,这是因为他的创造闪烁着一种精神上的光芒。他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具体的一幅或一组版画。
  画面上这款藏书票(图三),窗台上有一本打开的书和花瓶,书上描绘出风景,和窗台延伸出去教堂和房屋结合成一体,颇有现代派艺术中“魔幻写实主义”的味道。就像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便是时常把窗外的田野,及架上的风景画混在一起,使人难以分辨究竟是真实的乡镇,还是窗口的风景。
  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绘画是什么?如果我们用紧密镶嵌一组图案填充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会有怎样的潜力?我们可以在同一张二维纸面上,表现出两个甚至三维形象,这些形象又没有缠绕在一起,这是不是令人感到惊奇?这正是他对其它艺术家产生的影响,但是并没有人沿着埃舍尔的思想继续下去。
其他文献
台湾书市给读者百花齐放之感,却也难免让爱书人嗅到乱枪打鸟、一窝蜂跟风以及急功近利的气息,不仅记不住哪个书系甚至哪家出版公司,也对书的内容打上大大的问号,虽然是经济不景气局势所逼,但也不可讳言,折损出版文化的质量,让书越来越趋向商品化,走向一条不归路。    台湾出版业自去年经销商爆发财务危机、书店及出版社紧缩业务甚至倒闭歇业潮之后,面临席卷而来的全球金融海啸,是否还能撑住目前已显疲态的规模呢?  
期刊
一.《良友画报》带我走进大沙漠    搜集书刊永无止境,就像你走进大沙漠,单是其中一个品种就可能耗尽你一生的精力与财力,更可悲的是,即便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可能永远达不到目标,《良友》画报即是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目标。1926年2月,《良友》画报在上海滩创刊,一炮走红,初版创刊号3000册一售而空,再添2000册又是售空,再次加印2000册,共计7000册,这在当年是个了不起的数字。现代画报的模式在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地球成为“金融”的牵线木偶,每个角落都被人类自己制造的“金融”牵线木偶拉扯着,有些人被它拴着心脏部位,有些人被它牵绊手脚,甚至有些人被它窒息。  作为出版产业的核心——图书出版,到底受到多大的冲击?金融风暴对出版是危抑或是机?华文出版人在动荡中如何保全如何发展?这些问题是刚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华文出版产业迫切希望得到破解获得答案的。本刊对此,特别推出“展望华文看今世”栏目,真实表
期刊
2008年7月7日,台湾数字出版联盟成立。《书香两岸》2008年第2期发表一篇台湾丁文玲撰写的相关报道,引起大陆出版业界、数字出版、电子数据、网络传媒、手机传媒、影视传媒业界的广泛关注。本刊就大家关注的主要问题再进一步采访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叶君超秘书长,以飨读者。  采访平台  2008年7月7日,台湾数字出版联盟成立。《书香两岸》2008年第2期发表一篇台湾丁文玲撰写的相关报道,引起大陆出版业界、
期刊
【编辑平台】  首届《亚太数字杂志国际会议》刚刚在东京闭幕,本刊就此问题特别组织的“大陆—台湾—香港”数字出版业者访谈,数字出版在全球出版业中刚刚才露尖尖角,就遇到金融风暴,到底这场金融风暴是冷酷的“严霜”,还是滋润的“小雨”。对于传统出版,可能是冷酷的“严霜”,而对于数字出版呢?现在看来,似乎反倒是催促其成长的“细雨”。两岸三地业者在纸质出版合作现阶段出现很多困难度,在数字出版新载体中,业者均在
期刊
应收账款金额大,时间长以及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影响应收账款及时收回,造成图书批发企业资金供应紧张以及现金流入日趋减少,影响图书发行批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根据《中国图书年鉴》近年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到2007年,大陆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总量持续增加,但相较2002年以前,新书种类在其中所占比例减少(自2000年的70%逐年减少至去年的55%),每年总印数也在减少当中,总定价的持续增长似乎主要
期刊
这种保守稳健的经营策略不可避免地打击出版社投放在数字出版的资源,障碍出版行业的转型和革新的速度,甚至摧毁企业转型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踏入二十一世纪,由于资讯科技的快速成长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渐渐成为崭新的媒体出版领域,也是兵家们竞相占据的新大陆。但是,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在香港仍未达到成熟的阶段,业界还在摸索数字出版的版权管理、渠道、技术标准、分账比例等等问题。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
期刊
一般区分在线游戏的类型时,最容易的分类就是免费游戏与付费游戏,目前市场99.9%的游戏是属于前者,后者仅剩W牌老字号游戏等极少数还能在这种景气下跟玩家收费,但是注意喔~这边说的免费,指的是(免月费),若您三不五时喜欢开个宝箱或是血洗游戏商城,那口袋中的小朋友还是会像变了心的女朋友,一去不回头的~  但不知怎么个,去年起,游戏公司突发奇想,开始将会员依其在游戏中的消费金额做分级处理,结果就是,即使你
期刊
印刷产业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但在这经济寒冬,为了安全度过经济危机,还是建议印刷产业尽量做到:尽可能压缩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保证一定的资金流量,资金是企业生存的保证;不要延长不良贷款,控制债务;控制好融资,不要过分扩大;尽可能和客户保持“亲密”关系等。      当金融风暴的海啸席卷全球,两岸印刷产业在其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尽管西方国家和美国的数字印刷业近几年一直保持迅猛增长,但由于过
期刊
采访平台  2008年4月22日,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7月17日,由中国出版集团牵头开始建设“中国数字出版网”。这一系列大动作,引起出版界的广泛关注。本刊就大家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进一步采访,以飨读者。    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4月22日成立以来的主要动作?  宋: 中国出版集团成立数字传媒公司,首要任务是为了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出版社服务。本来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