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华文数字出版的共同平台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q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平台
  2008年4月22日,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7月17日,由中国出版集团牵头开始建设“中国数字出版网”。这一系列大动作,引起出版界的广泛关注。本刊就大家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进一步采访,以飨读者。
  
  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4月22日成立以来的主要动作?
  宋: 中国出版集团成立数字传媒公司,首要任务是为了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出版社服务。本来我们各出版社,已经做一些关于数字出版的工作,但都各自为政,没有整合起来,这就使我们的数字出版投入大而产出少,不能形成规模,也就不能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我们成立数字传媒公司,就是要把我们已经做的工作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做强数字出版。具体来讲,目前主要有两个重要工作:一.联络国内大型出版集团共建“中国数字出版网”,二.构建“书业公共数字交换平台”。
  具体来讲,“中国数字出版网”是由中国出版集团牵头做的一个大项目,这不是由我们集团一己之力能做成的,我们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号召大家一起动起来。大陆的出版市场太大,出版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大中小出版社都能参与到这个“数字出版网”的建设中,也都能享受这个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成果。目前我们已经有类似的数字出版平台。譬如:“红袖添香”网,我认为已经做到出版的数字化,在网络上已经完成选题、找作者资源、编辑加工,甚至是图书宣传、读者反馈工作等,这从窄义上讲已经完成出版数字化。但发行呢?版权贸易呢?物流呢?按需印刷呢?这些后期的出版流程都还没有达到数字化。我们的“数字出版网”,是出版结构的上中下游的全部数字化。目前我们已经充分了解国内外先进做法,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和世人见面,届时,大陆乃至整个华文出版都会受裨益。
  “书业公共数字交换平台”目前主要是关注于集团内部的数字交换,建造集团内部信息交换和信息管理平台。我们先做好本集团内部的数字平台,做好之后,推广到兄弟单位,继而推广到整个大陆乃至华文出版的出版单位。通过这个平台,更进一步地集合整个华文出版的力量,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
  记者: 目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陆的数字出版有没有受到影响?
  宋: 金融危机对中国大陆出版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或者说这个影响目前还没有展现出来。对大陆的数字出版的影响也不大。数字出版的发展是非常迅速地,金融危机不会影响它的步伐。只是对于依靠融资来发展的相关数字出版单位,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记者: 目前您认为制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到底是什么呢?
  宋: 目前数字出版的制约因素很多。譬如:出版观念、收费机制、版权保护、读者习惯、出版机制、数字出版人才匮乏等等,头绪复杂,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大家对此的讨论很多。我个人对此也有一些思考。你问到这个瓶颈到底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读者需要”。
  中国有句古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市场经济的观念也认为,追逐利益是企业运作的根本推动力。这两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数字出版上。当前的数字出版机制,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只有能够看到有利益可求,大家才会鼓足力气去做。当然,这个利益,也不全是经济利益。这个利益,归根结底,是读者制造的,读者有需要,出版才有利益。
  目前,30岁以下的读者,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惯常阅读状态。当我们的主读者群习惯网路阅读的时候,就是数字出版爆发性发展的时候。虽然这个时候还未到来,但我认为很快即将到来。所以为了这样一个未来,我们未雨绸缪,着力打造“数字出版网”。
  记者: 据了解,台湾于今年7月7日成立 “数位出版联盟”,请问有否考虑与该联盟的合作问题?
  宋: 我们非常欢迎台湾、香港、澳门出版界同仁的加入,中国数字出版网的建设也需要他们的加入和努力。
  我们知道出版纸质图书会一直存在下去,目前仍是一个主流的形式,但数字出版未来一定是主导者,我们所处时代是一个过渡时期,传统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复杂的共生、博弈,考验着所有华文出版人,如何运用出版社庞大的内容资源,充分使用出版知识经济内容来生产,并应用网络时代提供的集成和创新的能力,去掌握机遇实现科学发展的主导力量,才会打造新的数字出版品牌出来,这才是当前出版业的最重要的任务。
其他文献
一个整合起来华文的市场显然比各自独立的市场对于外国出版商更有吸引力,因而这种做法可能会有利于两岸出版社降低版权贸易的成本。特别是对于两岸三地、四地可以统一设计、联合印制的彩色图文书的出版,这种模式的版权贸易合作给出版社带来的经济利益可能会更多。    图书版权贸易是出版交流和合作的一块重地。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大陆版权输出再创新高;在经济海啸席卷之下,两岸图书版权交易情况是否会受
期刊
台湾书市给读者百花齐放之感,却也难免让爱书人嗅到乱枪打鸟、一窝蜂跟风以及急功近利的气息,不仅记不住哪个书系甚至哪家出版公司,也对书的内容打上大大的问号,虽然是经济不景气局势所逼,但也不可讳言,折损出版文化的质量,让书越来越趋向商品化,走向一条不归路。    台湾出版业自去年经销商爆发财务危机、书店及出版社紧缩业务甚至倒闭歇业潮之后,面临席卷而来的全球金融海啸,是否还能撑住目前已显疲态的规模呢?  
期刊
一.《良友画报》带我走进大沙漠    搜集书刊永无止境,就像你走进大沙漠,单是其中一个品种就可能耗尽你一生的精力与财力,更可悲的是,即便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可能永远达不到目标,《良友》画报即是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目标。1926年2月,《良友》画报在上海滩创刊,一炮走红,初版创刊号3000册一售而空,再添2000册又是售空,再次加印2000册,共计7000册,这在当年是个了不起的数字。现代画报的模式在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地球成为“金融”的牵线木偶,每个角落都被人类自己制造的“金融”牵线木偶拉扯着,有些人被它拴着心脏部位,有些人被它牵绊手脚,甚至有些人被它窒息。  作为出版产业的核心——图书出版,到底受到多大的冲击?金融风暴对出版是危抑或是机?华文出版人在动荡中如何保全如何发展?这些问题是刚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华文出版产业迫切希望得到破解获得答案的。本刊对此,特别推出“展望华文看今世”栏目,真实表
期刊
2008年7月7日,台湾数字出版联盟成立。《书香两岸》2008年第2期发表一篇台湾丁文玲撰写的相关报道,引起大陆出版业界、数字出版、电子数据、网络传媒、手机传媒、影视传媒业界的广泛关注。本刊就大家关注的主要问题再进一步采访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叶君超秘书长,以飨读者。  采访平台  2008年7月7日,台湾数字出版联盟成立。《书香两岸》2008年第2期发表一篇台湾丁文玲撰写的相关报道,引起大陆出版业界、
期刊
【编辑平台】  首届《亚太数字杂志国际会议》刚刚在东京闭幕,本刊就此问题特别组织的“大陆—台湾—香港”数字出版业者访谈,数字出版在全球出版业中刚刚才露尖尖角,就遇到金融风暴,到底这场金融风暴是冷酷的“严霜”,还是滋润的“小雨”。对于传统出版,可能是冷酷的“严霜”,而对于数字出版呢?现在看来,似乎反倒是催促其成长的“细雨”。两岸三地业者在纸质出版合作现阶段出现很多困难度,在数字出版新载体中,业者均在
期刊
应收账款金额大,时间长以及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影响应收账款及时收回,造成图书批发企业资金供应紧张以及现金流入日趋减少,影响图书发行批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根据《中国图书年鉴》近年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到2007年,大陆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总量持续增加,但相较2002年以前,新书种类在其中所占比例减少(自2000年的70%逐年减少至去年的55%),每年总印数也在减少当中,总定价的持续增长似乎主要
期刊
这种保守稳健的经营策略不可避免地打击出版社投放在数字出版的资源,障碍出版行业的转型和革新的速度,甚至摧毁企业转型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踏入二十一世纪,由于资讯科技的快速成长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渐渐成为崭新的媒体出版领域,也是兵家们竞相占据的新大陆。但是,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在香港仍未达到成熟的阶段,业界还在摸索数字出版的版权管理、渠道、技术标准、分账比例等等问题。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
期刊
一般区分在线游戏的类型时,最容易的分类就是免费游戏与付费游戏,目前市场99.9%的游戏是属于前者,后者仅剩W牌老字号游戏等极少数还能在这种景气下跟玩家收费,但是注意喔~这边说的免费,指的是(免月费),若您三不五时喜欢开个宝箱或是血洗游戏商城,那口袋中的小朋友还是会像变了心的女朋友,一去不回头的~  但不知怎么个,去年起,游戏公司突发奇想,开始将会员依其在游戏中的消费金额做分级处理,结果就是,即使你
期刊
印刷产业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但在这经济寒冬,为了安全度过经济危机,还是建议印刷产业尽量做到:尽可能压缩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保证一定的资金流量,资金是企业生存的保证;不要延长不良贷款,控制债务;控制好融资,不要过分扩大;尽可能和客户保持“亲密”关系等。      当金融风暴的海啸席卷全球,两岸印刷产业在其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尽管西方国家和美国的数字印刷业近几年一直保持迅猛增长,但由于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