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利用学具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口、手、脑、眼、耳多器官并用,充分满足其好动、好奇的心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利用学具教学,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具兴趣调动培养引导促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
所谓学具操作,实质上是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学生的操作,把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具操作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操作活动,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使用学具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对象主要是经过前人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知识体系,抽象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大大提高了认识的起点,增强了认知的难度。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原因,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二、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如何处理抽象的数学问题,比如数学基本概念,应用题等。常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一些“关键”的字、词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这样的方法本身就是抽象的,运用时相当一部分思维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就只能作机械地记忆,甚至无从下手,因而不易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摆一摆 、做一做,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在思维过渡中起到“船”和“桥”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正方形”教学时,我发给学生几张卡片:
让学生先数数几个图形边的条数和角的个数;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四边形)。再用直尺量量每条边的长度,看谁先指出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菱形和正方形)。接下来 再让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这两个图形的角,找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矩形和正方形)来。这时,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方形”。之后,我又发给学生几张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卡片:
让学生数一数(边数),量一量(边长),比一比(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这样,把“正方形”放到“四边形”的整体中去认识,分层揭示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参与了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三、使用学具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学具操作中获得新知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好动心,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去。教学中把学具与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素质正处于最敏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学习成功渴望的强烈程度,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教师新颖教学方式的期盼。利用学具辅助教学,是积极进行课堂改革的体现。使学生过去的“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节时利用学具图片:
如图(1)中,对折等腰三角形ABC,使顶点B与顶点C重合(如图(2)示),折痕为AD.此时,∵△ABD与△ACD完全重合
∴△ABD≌△ACD,
∴∠BAD=∠CAD∠ADB=∠ADC BD=CD
∴AD⊥BC
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达到对本节知识的学习。
四、使用学具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函数”这个概念时,利用以下学具图片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通过讨论,知道了“函数”的概念。这样通过对卡片中的信息以及相应的一些关键字的掌握,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图片展现出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函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形成数学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活动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创设学生喜爱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学具,充分利用学具新颖灵活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例谈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邓其海
[3]《充分利用学具优化课堂教学》卢振鹏
(作者单位:山东省沾化县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学具兴趣调动培养引导促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
所谓学具操作,实质上是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学生的操作,把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具操作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操作活动,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使用学具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对象主要是经过前人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知识体系,抽象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大大提高了认识的起点,增强了认知的难度。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原因,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二、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如何处理抽象的数学问题,比如数学基本概念,应用题等。常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一些“关键”的字、词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这样的方法本身就是抽象的,运用时相当一部分思维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就只能作机械地记忆,甚至无从下手,因而不易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摆一摆 、做一做,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在思维过渡中起到“船”和“桥”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正方形”教学时,我发给学生几张卡片:
让学生先数数几个图形边的条数和角的个数;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四边形)。再用直尺量量每条边的长度,看谁先指出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菱形和正方形)。接下来 再让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这两个图形的角,找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矩形和正方形)来。这时,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方形”。之后,我又发给学生几张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卡片:
让学生数一数(边数),量一量(边长),比一比(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这样,把“正方形”放到“四边形”的整体中去认识,分层揭示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参与了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三、使用学具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学具操作中获得新知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好动心,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去。教学中把学具与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素质正处于最敏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学习成功渴望的强烈程度,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教师新颖教学方式的期盼。利用学具辅助教学,是积极进行课堂改革的体现。使学生过去的“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节时利用学具图片:
如图(1)中,对折等腰三角形ABC,使顶点B与顶点C重合(如图(2)示),折痕为AD.此时,∵△ABD与△ACD完全重合
∴△ABD≌△ACD,
∴∠BAD=∠CAD∠ADB=∠ADC BD=CD
∴AD⊥BC
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达到对本节知识的学习。
四、使用学具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函数”这个概念时,利用以下学具图片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通过讨论,知道了“函数”的概念。这样通过对卡片中的信息以及相应的一些关键字的掌握,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图片展现出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函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形成数学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活动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创设学生喜爱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学具,充分利用学具新颖灵活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例谈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邓其海
[3]《充分利用学具优化课堂教学》卢振鹏
(作者单位:山东省沾化县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