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 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 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1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 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 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 也产生了一些不解与反思。
反思之一: 课堂教学流行的用语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 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主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 就会发现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如: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 教师言罢, 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 场面极为热闹, 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 “你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场面热烈感人。“你想学哪一段, 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 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 “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 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 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孰不知, 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
反思之二: 课堂的学习方式1. “自主”与“自流”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 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 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 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 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 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 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2.合作学习主观随意“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 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2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 笔者认为: 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 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 然后叫学生议论, 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 “鲸字有鱼旁, 但鲸不是鱼。”有的说: “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 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 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 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 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 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 , 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引导自由阅读, 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自由表达,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 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 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 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 “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 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 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 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3.教师指导两读: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 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 ( 关心、喜爱) 4.大家练习, 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 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 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 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 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 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3.培养审美情趣, 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 体味美, 弘扬美, 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
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 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 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 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 也产生了一些不解与反思。
反思之一: 课堂教学流行的用语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 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主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 就会发现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如: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 教师言罢, 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 场面极为热闹, 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 “你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场面热烈感人。“你想学哪一段, 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 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 “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 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 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孰不知, 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
反思之二: 课堂的学习方式1. “自主”与“自流”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 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 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 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 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 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 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2.合作学习主观随意“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 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2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 笔者认为: 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 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 然后叫学生议论, 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 “鲸字有鱼旁, 但鲸不是鱼。”有的说: “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 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 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 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 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 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 , 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引导自由阅读, 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自由表达,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 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 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 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 “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 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 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 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3.教师指导两读: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 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 ( 关心、喜爱) 4.大家练习, 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 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 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 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 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 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3.培养审美情趣, 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 体味美, 弘扬美, 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
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 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