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62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检查均顺利,无明显不适反应,对出血诊断阳性结果率为67.7%,其中血管畸形21例,小肠隆起型病变7例,新生物4例,寄生虫2例,溃疡4例,活动性出血1例,克罗恩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率,易耐受,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关键词】 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59-02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GIB)是指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未发现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占5% 。OGIB的病变部位多位于小肠,传统的胃、肠镜检查较难诊断。而诊断率较高的小肠镜检查,操作费时、患者耐受差、经济花费大、并发症多,且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也较低,仅在60%左右。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的小肠检查方式,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且很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文就我院OGIB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探讨其在OGIB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共6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在18岁~82岁,平均年龄(55.7±11.5)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暗红色血便、黑便或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并有不同程度贫血。所有患者在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均经过常规胃镜、结肠镜或消化道造影检查,部分患者经血管造影等检查,均未发现可解释出血原因的病灶。排除标准:①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其他医用电子装置者;②孕妇及精神疾病者;③已有明确肠梗阻临床表现者;④不能够耐受手术者。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设备
  我国重庆金山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OMOM胶囊内镜系统,包括OMOM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
  1.3 检查方法
  检查前的晚餐进食半流质,晚餐后20时服用复方聚乙二醇(和爽)2袋,每袋以1000ml水冲服,观察排出的大便接近清水即可。肠道准备完毕后于早上8时~9时吞服胶囊,吞服胶囊后4h可进食少量半流质。在图像检测胶囊进入小肠后,患者可自由活动,但不能接近强磁场区域。胶囊工作8~10后卸载记录仪,并传输数据至图像工作站,确认数据完整后,有主管胶囊内镜医师进行读片分析。
  1.4 结果判定
  将胶囊内镜结果分为阳性(检查结果能确切解释出血原因:如溃疡、肿瘤、寄生虫、血管畸形及正在出血的病灶等)、可疑阳性(检查结果无法确切解释出血原因,如局灶性糜烂或溃疡灶、息肉、孤立血管发育不良等)和阴性(未发现明显病变)。阳性、可疑阳性、阴性病例数与总病例数的百分比即为阳性率、疑诊率和阴性率。阳性率与疑诊率之和为检出率。其中阳性及可疑阳性患者统称为结果异常的患者。追踪患者的随访结果(包括手术或小肠镜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治疗后有效的均为确诊结果)与胶囊内镜诊断结果符合的为确诊患者,其例数与追踪完成数之比定义为确诊率。
  2 结果
  2.1 胶囊内镜的检查完成情况
  62例患者中,7例患者检查结束时未到达回盲部,其中2例克罗恩病,3例血管畸形,2例病因不明(随访后仍病因不明)。1例胶囊滞留空肠上段,至今未排除体外。
  2.2 胶囊内镜检查诊断
  (1)阳性结果42例(67.7%):其中血管畸形21例,小肠隆起型病变7例,新生物4例,寄生虫2例,溃疡4例,活动性出血1例,克罗恩病3例。(2)疑诊14例(22.6%):其中粘膜炎症表现(出血点、糜烂)8例,小肠息肉2例,胃炎(糜烂性)3例,胃息肉1例。(3)阴性6例(9.7%)。
  2.3 确诊血管畸形
  25例,而胶囊内镜诊断为血管畸形21例,活动性出血1例,小肠隆起型病变3例;确诊肿瘤者5例,胶囊内镜诊断为隆起型病变2例,新生物3例;克罗恩病3例,膠囊内镜诊断为隆起型病变2例,新生物1例。42例胶囊内镜检查阳性者随访33例,明确诊断26例,其中22例与胶囊内镜检查相符;胶囊内镜检查为可疑阳性者随访10例,确诊2例,其中一例相符;胶囊内镜检查为阴性者随访6例,行小肠镜检查1例,均未查见出血灶,且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胃镜和结肠镜可发现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全结肠的病变,而对于中间长约5m~7m的小肠则是盲区。随着内镜和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如普通推进式小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核素扫描等,使近年来小肠出血的诊疗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都有其局限性。胶囊内镜的问世及其临床应用被认为是小肠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进步,使观察小肠黏膜成为可能。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国内外均已有较多研究,国内外报道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53%~78%,其中小肠血管畸形导致的出血为最常见的原因。在本研究中,胶囊内镜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阳性结果率为67.7%,与文献报道一致。国内戈之铮等研究报道,对OGIB胶囊内镜最佳检查时机为少量活动性出血时和出血停止 2 周内,该时段检出率高。病因中以小肠血管畸形、肿瘤及克罗恩病为前三位。此三种疾病在内镜下均可表现为隆起、出血或者溃疡的形式,此诊断存在重叠区域,若配合小肠镜合并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本研究中接受检查的患者中,老年患者较多,其中有1例有心梗病史,2例有脑梗塞,1例重度贫血,均顺利完成检查,且无意外发生。故胶囊内镜检查耐受性好,可应用于老年,一般情况欠佳行小肠镜风险较大的患者,可作为首选检查。
  目前胶囊内镜检查主限于小肠疾病,尚不能完全替代普通胃肠镜对食管、胃及结肠部位的检查。胶囊内镜的漏诊率虽较推进型小肠镜明显降低,但也较高,漏诊率较高主要与胶囊内镜在运动中出现旋转、无法主动控制姿态有关,尤其是在小肠出现集团性蠕动时造成漏诊的可能性更大,对微细病灶不能反复观看,而且图像质量易受肠液颜色、肠液量、气泡等因素影响。本研究中有3例因肠道准备不佳,出现空肠、回肠大量液体及气泡,回肠较多粪便,严重影响观察。
  胶囊滞留指吞入胶囊2周后仍未能排出体外者,为胶囊内镜检查的主要并发症。一般认为,胶囊滞留发生率为 1.5%左右,但也有报道高达13%,其发生率与被检查者的病种有关,在明确有克罗恩病的患者和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其胶囊滞留发生率较高, 而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则相对较低。本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因小肠下段环形狭窄导致胶囊滞留,滞留率为1.6%,一年后经手术将胶囊取出,病理证实为小肠克罗恩病。有文献报道胶囊内镜发生滞留处高度提示有病变存在。国内外已有报道胶囊内镜滞留2年以上无明显不适,若出现梗阻症状,建议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戈之铮,陈海英,高云杰,等﹒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佳检查时机的研究﹒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7(1):26-29﹒
  [2]褚晔,吴云林,张曙,钟捷. 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07 例.内科理论与践,2009,4(6):485-48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治
目的:探讨不使用传统钛网支撑植骨的后路脊柱去松质骨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PVCD)治疗Pott′s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低钾性麻痹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低钾性麻痹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5例,对照组患者经口服和静脉补钾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患者病因后进行对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24h之后血钾和肌力恢复正常,其中有6例患者再次出现低钾现象,总有效率达到80.
在我国现阶段,医疗纠纷不断,医患关系紧张,对于医学影像科也不例外。现结合我院医学影像科2012年5月-2015年5月发生的18起医疗投诉,就医学影像科医疗投诉发生的原因和应对的策略做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2 年5月至 2015 年5月在我科发生的医疗投诉 18 例,其中 1 例投诉到医院经院方调解,其余均投诉到科室由科室调解,未引发医疗纠纷。  1.2 方法
本文介绍了实时多任务内核的基本概念以及利用其进行开发的突出优点,并以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励磁调节器的开发为例,详细介绍了其软件的设计方案:论文着重讨论了
【摘 要】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及其与年龄、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345例脂肪肝患者和1000例体健健康者的血液标本,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CHOL、AST、ALT、GGT、HDLC、TG、LDL-C指标,统计其年龄,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ALT、CHOL、TG、GGT、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
目的:研究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接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应用多索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儿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再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37例痊愈、5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儿30例痊愈、7例好转、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84.1%。两组患儿相比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