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伽利略在落体运动研究中的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而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构成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当前科学教育最缺少,而又是人们最需要的素养。本文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为例,详细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的科学探究精神及科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自由落体运动 科学探究
  一、历史的回顾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大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观察,直接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即“重快轻慢”。由于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且该结论符合生活经验,这种论断流传了近2000年。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根据直接观察得出的结论常常是不可靠的,将观察加直觉作为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的失败所在。(虽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或观点有一些错误存在,但是这些错误并不能掩盖他的成就,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他的成就和错误。)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伽利略说,假如一块大石头以某种速度下降,那么,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小些的石头就会以相应慢些的速度下降。要是我们把这两块石头捆在一起,那这块重量等于两块石头重量之和的新石头,将以何种速度下降呢?如果仍按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势必得出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应小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加上了一块以较慢速度下降的石头,会使第一块大石头下降的速度减缓;另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又应大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它的重量大于第一块大石头。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不能同时成立,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是不合逻辑的。伽利略进而假定,物体下降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如果两个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或将空气阻力略去不计,那么,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将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同时到达地面。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1589年的一天,比萨大学青年数学讲师,年方25岁的伽利略,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一道来到比萨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上。面对这个无情的实验,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个被科学界誉为“比萨斜塔试验”的美谈佳话,用事实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落体定律。“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既然物体自由下落跟质量无关,那么它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伽利略用推论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就开始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
  二、伽利略的探究之路
  (一)猜想与假设:伽利略相信,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单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运动一定也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应该是速度均匀变化的。那么怎样才算是均匀呢?伽利略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比如每过1s,速度变化2m/s;另一种情况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比如每下落1m,速度变化2m/s。他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下落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增加的。
  (二)实验验证:有了这样的猜想之后,伽利略先是数学推导,他发现如果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那么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这与他认为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简洁明了的”是相违背的。因此,他就验证“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这种情况是否正确。他通过数学运算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0,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即v∝t,它通过的位移就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即x∝t2。这样,只要测出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比如,通过位移x所用时间为t,那么他只需要检验通过4x用的时间是不是2t就能检验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但是要验证还有一个困难。我们知道,物体下落时很快的,而当时的计时工具很落后,只能靠滴水计时,滴水是不能够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时间的。那怎么办呢?
  别担心,伽利略是很聪明的,他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自由下落小得多,用的时间也就长得多,测量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得多。伽利略做了很多次实验,换了不同质量的铜球,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又改变斜面的倾角,最后他得出: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与斜面倾角有关,与小球质量、开始滚下时的高度都无关,而且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
  但是,小球沿斜面的运动毕竟不是落体运动,还是不知道落体运动的规律是什么样的啊?你研究了半天跟落体运动没关系,你这不是白忙活吗?这时候,又体现出了伽利略的聪明之处,他将在斜面上得到的结论做了合理的外推。斜面上得到的结论不是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吗?如果倾角增大到90°,这不就是落体运动吗?至此,伽利略就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尽管伽利略的逻辑和思维都让人十分钦佩,但是还是有人会问: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是会见到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呢?其实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当然伽利略也是这么回答的。当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时,我们可以忽略空气阻力,将落体运动看做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还特别指出,在科学研究中,懂得忽略什么有时与懂得重视什么同等重要。
  三、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知道了伽利略的探究过程,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他所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验证”→“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结合起来,以伽利略为开端,近代科学的大门就此打开。
  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鼻祖和创始人,在伽利略之前,有人倡导实验,有人重视数学推理,但是伽利略把两者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他坚持科学,用实验的方法在物理学上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伽利略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的成功,不仅在与找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研究物理学的研究之路。其实在伽利略之前也有人怀疑过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但是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以这种科学方法执着地研究。伽利略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的科学方法之外与他的执着的科学研究精神也是分不开的。
其他文献
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如何结合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突出的是思维能力),还缺乏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谈一些体会与认识。  一、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认识  (1)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概念、理论、方法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体现了初等数学中,具有的奠基性、总括性、它包括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近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点
期刊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那他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一个学校中,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都是师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每一名孩子的健康成长,科任教师一定要与班主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育新人,在加强学生德育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
期刊
摘 要 21世纪对公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科学素质就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公民素质培养的基础。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关键阶段,其中中学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本文拟就科学素质和中学化学教育中的科学素质培
期刊
摘 要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中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探求、去创新。因此,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去发现疑难,才能抛弃常解,另辟新径,促使学生在质疑中深入地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课改的今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下,体育课应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已成为体育教育者共同关注的事情,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更好地使用教学法。因此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使体育课堂充满合作探究的气息,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成为一个主动、富有个性的主体非常重要。  关键词 新教材教学 体育课 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体育课能教会学生一
期刊
摘 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精神就是大胆别出心裁,敢于质疑问难,乐于标新立异,善于利用窍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创见,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 创新意识 教学 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总是在备课过程中为学生设定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师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来
期刊
摘 要 目前初中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过程,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学不被重视;实验条件差、教师观念陈旧;教材设计的个别实验可操作性较差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思想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现状 优化 对策  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的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为中学生物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生物实验难度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 个性发展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
期刊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些通俗易懂的谚语却折射出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谈到培养语言能力,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那是语文教学的事情。”其实不尽然,在数学教学中也应该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认真落实语言训练,会增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口语交际能力,强化交流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提炼和思维发展,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期刊
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现在又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新要求中,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转变课堂的主体,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