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041-01
一、导论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是这一新经济体制框架的重要支柱之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牵动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明确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本质是追求公平,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目标是满足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需要,同时必须以立法或法律为依据。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二)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由于各种原因而陷人生存困境的公民,给予财物接济和生活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的制度。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社会保险的保障目标。社会保险的目标是防劳动风险,而社会救助的目标则是缓解生活困难。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
(三) 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五)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社会互助具有自愿和非营利的特征,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成员自愿交费,政府往往从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社会互助主要形式包括: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的群众性互助互济;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的慈善救助;城乡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
三、社会保障的作用
总的来说,社会保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一,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风险、家庭“遗传”优劣势的不同以及个人能力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风险。所以,社会有必要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有一个合理的基本生活水平,以有效地应对社会风险。
第二,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个体的人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人们只有在社会合作中,方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样,社会对于每一位社会成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对于处在困难状态的社会成员有责任和义务予以必要的帮助,使之共享由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第三,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激发社会活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社会成员潜能开发得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事关这个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通过社会保障,可以消除社会成员的种种后顾之忧,使其发展潜能得到普遍的开发。
第四,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保证社会成员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水准。社会保障不仅具有当前的意义,而且具有长时效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预先的制度准备与安排。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处境不利的社会成员当前的困难,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成员解决未来困难的能力。所以,社会保障对于保持与促进长远的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丽艳.经济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2]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J].社会主义研 究,2005,04:44-47.
[3] 杨枝煌,汤友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坚实地基[J].社会科学论坛,2014,02:185-199.
[4] 方盛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观——兼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 论基石[J].经济问题探索,2003,11:115-118.
[5] 习近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4.
一、导论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是这一新经济体制框架的重要支柱之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牵动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明确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本质是追求公平,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目标是满足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需要,同时必须以立法或法律为依据。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二)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由于各种原因而陷人生存困境的公民,给予财物接济和生活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的制度。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社会保险的保障目标。社会保险的目标是防劳动风险,而社会救助的目标则是缓解生活困难。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
(三) 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五)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社会互助具有自愿和非营利的特征,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成员自愿交费,政府往往从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社会互助主要形式包括: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的群众性互助互济;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的慈善救助;城乡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
三、社会保障的作用
总的来说,社会保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一,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风险、家庭“遗传”优劣势的不同以及个人能力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风险。所以,社会有必要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有一个合理的基本生活水平,以有效地应对社会风险。
第二,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个体的人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人们只有在社会合作中,方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样,社会对于每一位社会成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对于处在困难状态的社会成员有责任和义务予以必要的帮助,使之共享由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第三,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激发社会活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社会成员潜能开发得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事关这个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通过社会保障,可以消除社会成员的种种后顾之忧,使其发展潜能得到普遍的开发。
第四,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保证社会成员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水准。社会保障不仅具有当前的意义,而且具有长时效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预先的制度准备与安排。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处境不利的社会成员当前的困难,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成员解决未来困难的能力。所以,社会保障对于保持与促进长远的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丽艳.经济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2]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J].社会主义研 究,2005,04:44-47.
[3] 杨枝煌,汤友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坚实地基[J].社会科学论坛,2014,02:185-199.
[4] 方盛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观——兼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 论基石[J].经济问题探索,2003,11:115-118.
[5] 习近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