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实践和创新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校内外实训教学,完善工学结合保障体系,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和手段,推行“三证书”制度,整合配置资源,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 商务英语 实践 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能从事各企事业单位外经、外贸、旅游、外事等行业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变大。商务英语专业在全国各大高职学院相继开设和稳定发展的同时,部分毕业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商务流程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与人交往沟通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工学结合是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根本途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了坚固的桥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适合本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
一、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时间不长,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工学结合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管理方面。
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学校都缺乏完善的工学结合制度,因此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管理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各职能部门与管理方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需担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学结合深入发展的速度。
2.企业方面。
在工学结合实际实践中,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其中的一方,仅仅把帮助局限于给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没有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给予高职院校各方面的帮助,这就使得学校的培养模式和企业的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主要在涉外中小型企业,企业发展的规模不大,而学生参与工学结合人数相对较多,这就使得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不能充分开展,影响实习效果。
3.学校方面。
高职学院没有严格、具体的工学结合执行制度,学校工学结合往往只是留于表面,对学生参与工学结合的动员远远不到位。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相处不畅,校企利益关系处理不好,服务项目开发较少,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强。很多高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仍然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填鸭式教学,理论性强,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岗位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商务英语校内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实用性。
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模式
工学结合的主体由学生、学校和企业组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际岗位相结合,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资源、师资、环境和设备的一种教育模式。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训实践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
1.校内单项技能实践训练教学。
学生单项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在第一、二学期首先获得。在商务英语语音室、自主语言学习室、国际贸易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内,综合开发多种商务软件,利用语言学习平台,设置相关场景,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教学。学生通过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课程实训,熟练运用商务语言,训练语言实践能力;通过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外贸单证等课程实训,熟悉商务流程,将语言知识与商务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商务谈判、商务沟通等课程,全面提高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和个人综合能力。
2.校内综合技能实践训练教学。
校内综合技能实践训练要求高职学院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商务交往仿真情景,模拟演练外贸、翻译、文秘三大岗位群的教学内容,力求在第三、四学期发展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促使学生熟练运用中英文进行口头交流和函电写作,熟练运用市场营销和商务谈判技巧洽谈业务、制定履行合同;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常见商务文本进行中英文互译;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会议安排与记录、档案管理。
3.校外实践教学。
学生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参加顶岗实习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进行顶岗实习和实训,动手操作,体会深刻,不仅对业务的流程有真实全面的认识,而且能切身体会到自身专业技能上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使自己更符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实习日志和实习总结可以作为校外实践的主要考核方式;实习过程的见闻感受可以作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选题,企业专业人员和校内专任老师可以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综合考评。
三、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体系方法和举措
在具体实施高职商务英语“应用英语 商务技能”的人才培养策略时,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与举措。
1.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政府是工学结合强有力的推动者,工学结合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要协调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工学结合实践,构建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交流平台,鼓励企业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场所,建立实习最低酬薪标准,从而保障学生利益。同时管理部门要针对工学结合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从而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保障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改革和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多种手段进行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是实现在真实场景中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能力和商务技能有效结合的最佳手段。商务英语教研室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编写适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教材,在第六学期的教学中将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有机统一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创设各种真实的商务语境,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另外,英语教师要不断改进商务英语传统教学方法,多多探索和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场景模拟法等,通过互动式、情景式、任务式等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行“三证书”制度。
这里所说的“三证书”制度,就是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最好同时拿到毕业证书、BEC剑桥商务英语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秘书证等)。通过推行“三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技能和商务实践技能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另外,需要革新考核手段,注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增加英语口试,提交商务项目作业,模拟商务谈判等,也可聘请企业人员一起参与学生的实践考核评定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4.整合配置资源,实现校企“双赢”。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关键所在。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的场所,派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提供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外贸单证、市场营销等实践项目,也为学校老师下生产第一线学习提供便利;学校帮助企业员工提高英语能力,掌握语言技能,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为企业输出所需要的对口专业毕业生,双方整合配置资源,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5.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即组建一支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都很强的教师队伍。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校内教师缺乏相关涉外行业工作经历,而涉外企业人员则缺乏相应学校教学经验。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建立师资队伍培养与管理机制,鼓励校内专任教师深入各企业访学和培训,鼓励教师考取相关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引进企业一线人员担任商务英语专业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努力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方向,是高职院校增加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新途径。但目前深入开展工学结合还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需共同努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才能最终实现高职教育走产学研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0,1.
[3]王黎明.高职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5):84-88.
[4]郭晓丽.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1-302.
2012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重点项目,课题编号:JMZ2201224。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 商务英语 实践 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能从事各企事业单位外经、外贸、旅游、外事等行业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变大。商务英语专业在全国各大高职学院相继开设和稳定发展的同时,部分毕业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商务流程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与人交往沟通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工学结合是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根本途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了坚固的桥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适合本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
一、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时间不长,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工学结合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管理方面。
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学校都缺乏完善的工学结合制度,因此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管理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各职能部门与管理方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需担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学结合深入发展的速度。
2.企业方面。
在工学结合实际实践中,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其中的一方,仅仅把帮助局限于给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没有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给予高职院校各方面的帮助,这就使得学校的培养模式和企业的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主要在涉外中小型企业,企业发展的规模不大,而学生参与工学结合人数相对较多,这就使得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不能充分开展,影响实习效果。
3.学校方面。
高职学院没有严格、具体的工学结合执行制度,学校工学结合往往只是留于表面,对学生参与工学结合的动员远远不到位。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相处不畅,校企利益关系处理不好,服务项目开发较少,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强。很多高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仍然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填鸭式教学,理论性强,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岗位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商务英语校内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实用性。
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模式
工学结合的主体由学生、学校和企业组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际岗位相结合,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资源、师资、环境和设备的一种教育模式。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训实践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
1.校内单项技能实践训练教学。
学生单项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在第一、二学期首先获得。在商务英语语音室、自主语言学习室、国际贸易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内,综合开发多种商务软件,利用语言学习平台,设置相关场景,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教学。学生通过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课程实训,熟练运用商务语言,训练语言实践能力;通过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外贸单证等课程实训,熟悉商务流程,将语言知识与商务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商务谈判、商务沟通等课程,全面提高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和个人综合能力。
2.校内综合技能实践训练教学。
校内综合技能实践训练要求高职学院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商务交往仿真情景,模拟演练外贸、翻译、文秘三大岗位群的教学内容,力求在第三、四学期发展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促使学生熟练运用中英文进行口头交流和函电写作,熟练运用市场营销和商务谈判技巧洽谈业务、制定履行合同;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常见商务文本进行中英文互译;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会议安排与记录、档案管理。
3.校外实践教学。
学生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参加顶岗实习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进行顶岗实习和实训,动手操作,体会深刻,不仅对业务的流程有真实全面的认识,而且能切身体会到自身专业技能上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使自己更符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实习日志和实习总结可以作为校外实践的主要考核方式;实习过程的见闻感受可以作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选题,企业专业人员和校内专任老师可以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综合考评。
三、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体系方法和举措
在具体实施高职商务英语“应用英语 商务技能”的人才培养策略时,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与举措。
1.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政府是工学结合强有力的推动者,工学结合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要协调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工学结合实践,构建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交流平台,鼓励企业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场所,建立实习最低酬薪标准,从而保障学生利益。同时管理部门要针对工学结合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从而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保障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改革和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多种手段进行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是实现在真实场景中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能力和商务技能有效结合的最佳手段。商务英语教研室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编写适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教材,在第六学期的教学中将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有机统一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创设各种真实的商务语境,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另外,英语教师要不断改进商务英语传统教学方法,多多探索和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场景模拟法等,通过互动式、情景式、任务式等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行“三证书”制度。
这里所说的“三证书”制度,就是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最好同时拿到毕业证书、BEC剑桥商务英语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秘书证等)。通过推行“三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技能和商务实践技能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另外,需要革新考核手段,注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增加英语口试,提交商务项目作业,模拟商务谈判等,也可聘请企业人员一起参与学生的实践考核评定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4.整合配置资源,实现校企“双赢”。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关键所在。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的场所,派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提供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外贸单证、市场营销等实践项目,也为学校老师下生产第一线学习提供便利;学校帮助企业员工提高英语能力,掌握语言技能,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为企业输出所需要的对口专业毕业生,双方整合配置资源,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5.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即组建一支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都很强的教师队伍。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校内教师缺乏相关涉外行业工作经历,而涉外企业人员则缺乏相应学校教学经验。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建立师资队伍培养与管理机制,鼓励校内专任教师深入各企业访学和培训,鼓励教师考取相关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引进企业一线人员担任商务英语专业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努力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方向,是高职院校增加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新途径。但目前深入开展工学结合还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需共同努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才能最终实现高职教育走产学研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0,1.
[3]王黎明.高职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5):84-88.
[4]郭晓丽.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1-302.
2012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重点项目,课题编号:JMZ2201224。